功能语境视域下杜甫《蜀相》译文研究

2021-07-09 09:37闻萃洁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杜甫译文语境

闻萃洁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00)

杜甫的很多诗作被后代人广泛引用和流传,《蜀相》是其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本文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语篇语境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杜甫《蜀相》英译文。

一、杜甫《蜀相》的主要内容

杜甫《蜀相》主要写诗人在某一日游玩武侯祠,对周围的风景和人物进行观察之后,借景抒情,感叹诸葛亮用尽全部的知识和力量去尽力辅佐蜀汉两朝,感慨最后没有获得成功就身先死的悲叹之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也表现出国家危难之时需要一些有勇有谋的人,不遗余力去保卫自己的国家。《蜀相》全篇的思想基调都是哀愁和悲叹的,这也符合杜甫的写作风格,因为杜甫一生经历坎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杜甫《蜀相》的英译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译文是否能够将原文的相关语气、神态,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体现出作者的悲愤,以及哀叹之情[1]。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歌分析中有较好的作用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蜀相》本身就是一篇佳作,这篇文章内涵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值得人们去挖掘和评析,对于这种千古流传的世界名作必须给予重视,值得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研究这篇文章。

二、语境理论内涵

1.系统功能学语境

根据相关的概念可以得出,系统功能学语境大致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所谓文化语境指的是人类在特定的文化大背景之下结合自身独特的生长经历所固定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对于所制作的作品的语言结构有比较强的限制,而且这种语言模式的语言风格非常强烈。情景语境指的是与语言行为所对应的话语范围,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很难细分。所以,情境语境是很难用语言进行具体的描述和分析的。文化语境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格的产物,文化语境的基础是整个语言性的环境,因此,文化语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情境语境指的是创作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内所存在的语境,是文化语境的具体体现,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二者也不能分割。在对《蜀相》英译文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用适当的语言评价方法来分析具体的段落和文章,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方法,一种方法的分析会使最终的分析效果泛泛无味,无法让更多的人理解,运用适当的语言分析方法有利于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不同的理论知识[2]。

2.语境的分类

语境通常情况下分为狭义的语境和广义的语境,在不同情况下,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以及翻译特点来运用具体的语境分析方法。狭义的语境指的是语言表达时存在的物理环境,也是作者在创作某篇诗作时的具体的诗作情境变化。广义的语境作为一种社会交际活动,受很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外界不同因素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语言文化的环境,这里所指的外界不同因素,主要包括外界影响人的教育背景,以及相关的生活方式。

一些学者对语境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语境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上下文语境,一篇文章在创作过程中一定会有上下文,所侧重的语境也都是上文和下文之间所连接的一种情感表达,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第二种情况是发生言语行为时的实际语境,这种语境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包括一些客观的因素,比如,作者在创作佳作时相关外界言语表达者说话的方式等一些主观因素,作者创作时的心情等,这些主观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文章的编撰。某个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应的社会文化也能影响文章的创作深度。一些专家曾经对语境进行分析,认为语境主要是由能够用语言表达出的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所构成的,语言外的知识主要是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很难控制的,但这些不同的部分组成了语境。

3.系统功能学的语境观

在国外,语言学界对不同语境研究最多的是社会语言学,因为这种流派的语境应用最多,而且应用范围最广,在对这种流派的观点进行叙述的过程中,必须回到起点。伦敦著名语言学家把语境研究的重点放在情境语境上,因为情境语境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风格[3]。目前,影响情境语境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参与者的有关外界特征会直接影响语言文字的创作,也就是创作者。比如,任务、言语活动和表情都会直接影响文章作者的创作心态及过程。第二种情况是参与者的非言语活动也会产生影响,即相关事务以及言语活动产生的影响都会直接对文章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语境变化主要是因为外部情境的不同变化会导致语言的构成形式不断变化,目前大致将语境变化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不同的形式,国内以及国外现存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这一分类存在异议,但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不同观点的碰撞也导致这个分类方式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但不同的思想流派对于语境因素、对于语言表达的限制作用观点是一致的。系统功能学已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和问题,这种表达和分析方法无法生动、全面地对相关的情景进行刻画,经过语言学家的分析,发现这种语言环境无法真实模拟言语事件发生时具体的外界物理动态,也无法真实评析参与者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限制系统功能语言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需要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研究。

三、功能语境视域下《蜀相》英译文对比

1.《蜀相》英译文中的语言语境对比

许译:

语言语境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段落和句子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文章中的上下文的内涵和语音、语义、语法等不同要素进行详细的概括和分析,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消除一些歧义的词汇和句法,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刻理解,这种创作方法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蜀相》题目翻译为“The Temple of Prime Minster of Shu ”,不同的译文翻译者有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及语言变化形式,本篇翻译就是把原诗题目中的“蜀相”翻译成了“蜀相之庙”,也就是进一步理解为武侯祠。这首诗撰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前面详细叙述武侯祠,引出后面对于诸葛亮的敬仰和佩服之情,重点就是为了详细表达出作者对于诸葛亮的敬仰,以及佩服之情,所以,前面的一些语句都是铺垫之词,没有太多的含义。

2.《蜀相》英译文中的情景语境对比

语篇也就是人们在具体的传统环境中针对具体的语段和字句所构思的最终产物,因此,语篇的风格比较稳定,语篇的创作风格受外界不同因素的影响,而且难以稳定下来。交际场合就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状态之下创作诗作的场合,在对文章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实际的交际场合,以及外界环境状况等因素,这些外界不同的状态和因素、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一个情景模式,也就是语言情境。在分析诗篇的过程中,重点分析语言情景中的语气、情景,以及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作者在创作文章时的表达方法,一定与其社会位置,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写作语气一定与其阶层和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语气密不可分[4]。在尾联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文字简洁有力,而且运用了“Could heroes” tears not wet their dress?这种分析叙述方法也符合诗人的状况,表达了原有诗作的丰富意蕴,引起人们更加深刻的思考,使最终文章的表达效果达到极致。如果没有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就不会有简洁流畅、十分丰富的感受,也无法体现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诗作的特征和内涵,不利于阅读者欣赏、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蜀相》英译文中的交流语境对比

交流是情景语境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交流语境主要是作者与听者之间能够进行实时的交流。一个人语言的表达可以概述为多个不同人的思想表达,能够呈现出更加多层次的风格。在具体特定的语言环境,能够借助说话者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在特定的语境中,假借第三人来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Green grasses”的译文相对完整但无法表达真正的内涵,缺少一定的意境美,无法真正做到形美。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用一些语意更加丰富的词汇,利用这些词汇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也使阅读者能够感受到更加生动的语义变化。

4.《蜀相》英译文中的文化语境对比

文化语境指的是作者在创作具体文章过程中所存在的社会文化形态,曾经有人认为语言表达就是一种社会文化表达,是作者所生存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风格的具体反映和体现。每一种不同的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习惯,作者由于长时间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之内,会形成属于当时特定环境内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些潜在的思维方式会直接影响作者在创作诗篇时的创作风格[5]。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内进行创作的,所以,任何语言都会有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对理解诗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使不能深刻认识某一个词或者段的含义,但如果能结合当时的时代大背景进行分析,利于推导出语言的具体含义,还能进一步填补空缺,补充整个语段,使整个语篇更加连贯和生动,最终成功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根据译文可以得知每一句的尾句“shade,brocade,spring,sing,affair,compare”,这些不同的词语最终构成了一个固定的形式,而且每一句都是八个音节,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最终所写的文章朗朗上口而且具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直接体现了中国诗句的特征。结合当时的语言大环境和背景,杜甫在国家危难之际无法施展才华,他忧心于国事,羡慕和敬佩诸葛亮能够用尽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服务于国家。杜甫在此大环境之下思想更加深沉,本篇译文中的一些词语在理解过程中必须以相应的大环境语言风格为基础进行分析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更加准确的答案,也更符合语言分析的要求[6]。

四、功能语境视域下《蜀相》英译差异的成因

1.语言系统不同

语言是任意的符号系统,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汉语的主要作用是话题突显性,而英语是主语突显性。在跨语言翻译时会涉及不同的语言,也会形成不同的译文。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难题。比如,汉语的句子可以很简短,英语常用一些复句和套句,意义直白严谨。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2.译者的主体性

翻译是一门有特定法则的科学,也是一种译者的再创作过程。由于不同的翻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各个不同的翻译者的认知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最终的翻译成品也不尽相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原作品的第一读者,是两种文化的桥梁。翻译者的文化观念会直接体现在其翻译的文本中。因此,原著外译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翻译者的个人风格和特点。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蜀相》这首诗描写的情感状态非常丰富,为现代读者所欣赏。语境翻译是现代学者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方向和课题,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语境研究框架。国内以及国外的一些著名的语言研究学者都会把复杂的语境进行拆分,结合作者实际创作过程中的外部社会环境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方法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的词语、不同的译文,分析单词在语篇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语篇。

猜你喜欢
杜甫译文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杜甫改诗
弟子规
弟子规
绝句
跟踪导练(三)2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