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思维

2021-07-11 12:13管蔚琪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认知冲突批判性思维

管蔚琪

【摘 要】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发展性思维的培养是思维品质形成的助推器。教师应解决发展性思维的困境,研究发展型思维的培养策略,通过问题探究、导图绘制、对话生活和逆向解读让发展性思维在英语课堂上生长。

【關键词】发展性思维 认知冲突 批判性思维

一、发展性思维面临的困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学思想逐步从传授知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并没有教授学生“如何自主”“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即使“主角”发生了变化,但还是没能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学习为中心”,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思维训练的课堂表现形态上。

发展性思维的核心是发展思维能力,而非对已有思维能力的简单应用。例如,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新授知识,许多学生也许在预习的过程中,或者在课外辅导班学过,于是在课堂表现积极,对答如流,并且很快就能掌握学习内容,甚至还能将对话内容或者故事内容进行表演。其实,这只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表演而已。这种课堂表面看似气氛活跃、学生什么都会,但缺失的恰恰就是思维发展。仔细追溯,这归根于教师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表层。如果说知识是一个个“点”,而思维就是连接知识的“线”。要发展思维,除了连接一个个“点”,还要向思维更深处蔓延。而目前,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点”上,不能形成发展性思维。而对于发展性思维来说,它依托于丰富的语言情境,发生于潜在的认知冲突,依赖于思维技能的显性化,并在举一反三的变式运用中实现迁移。

要走向发展性思维,就要突破思维的“墙”,建立思维的“场”,编织思维的“网”。

二、形成发展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1.突破思维里的那堵“墙”

长期以来,很多英语教师的知识体系还停留在基本语言技能层面,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为主。这不可避免地将思维的培养停留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思维能力发展层面。因此,要想突破思维里的那堵“墙”,一定要转变思维培养目标,以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思维里的那个“场”

任何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情境”,语言的使用一定得在真实的场景中才有价值和意义。因此,这里所说的思维里的那个“场”就是指承载语言的“情境”。情境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性的,学习是知识与情境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思维是对知识的组织和加工,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思维能力难以真正形成。好的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思维发展的依托。因此,创设真实、自然和日常的生活化情境更有利于学习的发生和思维的发展。

3.编织思维里的那张“网”

浅层思维和发展性思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浅层思维停留在对知识表层意思的识记和理解,知识之间缺乏本质联系,被具体情境锁定,害怕问题变式,缺乏自主思考意识,习惯被动接受灌输;而发展性思维是整体的、系统的、灵活的、有逻辑的、可迁移的。如何形成发展性思维,那就要编织思维的“网”,将零散的、碎片化的、机械的点状思维进行系统性建构,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内在联系,形成整体结构。

三、看见发展性思维的生长课堂

我们通过布鲁姆思维分类法来观测学生的思维层级,让学生的思维层级“可视”,从而有方向、有方式、有方法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发展性思维的课堂是有生长的课堂,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的思维生长在哪里。根据学生的输出,教师能够反推学生的思维处于哪个层级。当然,这对教师的输入也有了“可视”的要求。教师的思维层级在哪里决定着教师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所以,教师必须成为一个合格的思辨者。因此,教师的引导、教学的设计、教学评价都将朝着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来实施。通过布鲁姆思维分类法对教师的输入和学生的输出进行分析,我们就能看见学生思维能力的生长。

1.问题探究:让发展性思维在认知冲突中生长

认知冲突是指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认知不平衡时通过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认知平衡的,认知不平衡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解决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思维必须跨越这道鸿沟,将新的认知融入原有的思维结构里,达到认知平衡。在此过程中,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在课堂上,潜在的认知冲突常常表现为新旧知识间、新知识与生活经验间、常规知识和特例间以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间的矛盾,教师要善于抓住矛盾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生就会发散思维,通过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plastic bag(塑料瓶)的梦想是有一天成为一张bench(长凳)。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长凳不应该是木头制成的吗?塑料瓶在这做什么梦呢?学生开始进行问题探究,思考和讨论塑料瓶如何变成长凳。塑料瓶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常把塑料瓶扔进可回收的垃圾桶里是为什么?原来它们可以被分解,再加工:Some people took plastic bottles to a big factory. After processing(加工),they turned them into something that they could be see and feel. Finally, they turned into a bench!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逐层剖析,层层递进,最后学生豁然开朗。通过一步一步的思维进程,清晰地看到思维在生长。

2.导图绘制:让发展性思维在可视处生长

“让思维看得见”——思维可视化,能通过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等可视化工具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方便学生思考、理解、表达,从而观察学生思维层级。思维可视化,不仅有利于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知识体系建构。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谈到了保护地球的四个方面。以其中“Save water”为例,Water is useful. We drink water and use water to clean things everyday. In many places, there is not much water. We should not waste water. We should reuse and save it.要让学生既能有意义地学习,又能减轻负荷地学习,绘制鱼骨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这段文字要让学生解决:(1)话题是什么?(2)问题是什么?(3)怎样解决问题?鱼骨图,能够将学生对新知理解的思维过程清晰呈现。通过绘制鱼骨图,学生将单一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形成整体的思维结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整体思维中理解、建构、表达,实现发展性思维的生长。

3.对话生活:让发展性思维在关联中生长

语言的学习离不開情境,否则就毫无意义。思维的发展也依托于情境,一个个生活的场景是语言和思维形成的“源地”,因此,发展性思维的生长应建立在与生活的关联上,与周围事物联系,与生活对话。我们需要拥有“关联视角”,从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的角度观察问题。通过记忆与想象,在事物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以某种次序延伸,让思维向着整体性和迁移性发展。如此,不仅能获得语言知识,而且清楚地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例如,英语绘本故事The big match讲述了鸭子队和狐狸队进行足球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在阅读过程中,难道我们仅仅只需要了解参赛队员是谁,谁赢了比赛,故事情节是什么就可以了吗?问题来了:学生知道场上每队足球队员的人数吗?知道足球比赛的规则吗?裁判如何来判呢?相信不了解的学生不在少数。小学生对足球项目的热衷度并不高,我们需要对这个赛事有很清晰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分析和解读故事。因此,我们必须对话生活,关联生活,开放思维,设计关于足球赛的基本要素,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在头脑中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知识结构化,而不是碎片化、孤立化地保有知识。通过关联,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得到有效生长。

4.逆向解读:让发展性思维在思辨中生长

所谓思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维、长于创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是理性思维,是深度思维,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发展性思维。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过分依赖于教材或教师的答案,而是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地去思考,辩证地思考,寻求准确的、科学的、个性化的答案。大多数学生在解读教材时会思维定式,对教材给予的答案表示认同或者顺同,很少进行反驳,不会逆向思考。

如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T: 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

S1: We can take the bus and the metro to school.

S2: We can walk to school too.

S3: We can move some factories away from our city. We can put rubbish in the bin.

S4: We can plant more trees.

学生按照书本给出的答案回答教师的问题,理所当然地认为教材的答案都是对的,没有思考这些建议是否可行,是否科学,是否需要一些必要条件。可以看出,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此时,教师抛出一个思辨问题进行逆向解读: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ideas? 学生马上认真思考起来。很快,有许多学生说出了不同的答案。

S1: If our home is far from school, we can take the bus and the metro to school. If our home is near school, we can only walk to school.

S2: If your home is far from school, you still walk to school. I think it is not a good choice.

S3: We can move some factories away from our city. I want to ask—Where can we move? Earth is our home, we only have one Earth in the world.

学生通过思辨后,思维是开放的、发散的,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更是多元的、辩证的。此时,学生的思维有了发展,有了深度。

本文探讨发展性思维在英语课堂上的生长,基于布鲁姆思维分类法来定义发展性思维,通过认知冲突、思维可视、思维关联以及思辨等途径促进发展性思维的生长。只有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形成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缪宏敏,黄蓉洁.依托认知冲突,促进思维发展[J].教育研究与评论 (小学教育教学),2017(5).

[2]郭洪洁,宋维华.思维品质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6).

[3]张振新,吴庆麟.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1).

[4]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2).

[5]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批判性思维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设计“陷阱”,引起质疑,构建化学生态课堂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让语言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的教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