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健康的小学体育教学探析

2021-07-11 12:13杨薇薇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小学体育心理健康

杨薇薇

【摘 要】基于心理健康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应对,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展开观察、增设体育实验、组织训练活动、强化实践体验,都能够形成心理教育契机,对学生心理展开对应矫正。学生成长环境、个性基础、抗压能力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建立分层意识,在体育锻炼中适时采用不同对应策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仅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作为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设置适合度更高的训练活动,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使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心理成熟。教师施教时,要从多角度展开教学设计,适时展开观察、启动体育实验、组织体育活动、延伸实践域度,这些能赢得心理健康教育主动权。教师需要展开创新设计,让学生自觉进入体育训练之中。

一、锻炼观察,调整健康教育策略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洞察意识,适时对学生进行精心观察,从细微之处形成重要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基础不在同一层级之上,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对应观察,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动向,以便及时做出应对。利用体育锻炼展开必要的训练,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冲击,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逐渐形成坚韧的心理品质。

观察法包含众多内容,语言观察、活动观察、态度观察、群体竞技观察,都能够带来更多信息,教师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这些信息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设计提供重要参数。语言观察时,教师要从学生表达中探知其心理,这就是所谓的言为心声。小学生喜怒哀乐大多会呈现在表面上。活动观察时,学生对训练持不同观点,这样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诉求。有的学生喜欢独自活动,这些学生自然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态度观察时,学生心理有外化表现,其态度当然是其心理“晴雨表”。当学生出现愁绪、暴躁时,说明其心理正经受“劫难”,教师需要及时干预。群体竞技观察时,学生在群体训练中的表现,与其心理也有直接对接,有的学生不愿参与合作、制造冲突,这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些苗头。

教师针对观察所得信息展开对应思考,其应对策略会有更强的针对性,能够对学生心理造成正面的纠正作用。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训练有机融合,往往能够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教师要做好观察调查,让教学应对发挥催化剂的作用。体育锻炼有学科属性特点,教师要做有心人,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多角度观察,以提升教学应对之策,让体育训练发挥重要的心理矫治作用。

二、体育实验,提升健康教育效度

学生心理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分层教学意识,将学生进行分类组合,形成不同教育群体,安排不同训练内容,能够对其形成针对性矫正作用。体育实验是教师训练学生的重要方法,其驯化效果会更为突出。分层教学不是将学生分开教学,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给不同群体学生布置不同的运动任务,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

矫正学生心理偏差是一项极为严肃的工作,教师不可掉以轻心,要正视学生心理的现实问题,给予针对性矫正训练,这些可能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在设计体育训练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引入实验教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具体的帮助。首先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有选择性,这是因为教师的个人魅力。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善解人意、智慧幽默,学生自然会更愿意亲近。因此,教师要言传身教,成为学生钦佩的老师,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打下基础。其次是调用学生集体力量,让集体活动替代教师说教,也能够产生丰富助学动力。小学生群体意识比较强烈,如果能够通过体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建立内聚力,其调度作用会更为突出。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模式,教师利用言传身教、集体活动等形式展开对应教育,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灵触动,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有重要帮助。学生心理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在选择训练方式时要抓住对应性。体育训练方式众多,教师利用教学调度手段创设更多训练契机,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三、活动组织,强化健康教育体验

体育活动形式众多,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投放时,需要筛选对学生心理有历练作用的活动内容。学生对集体性训练活动有比较强的参与兴趣,教师在活动设计和组织时,要做创新探索,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等做出一些调整,提升活动的契合度。特别是一些集体性游戏和竞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大多有集体荣誉感,教师在运动训练启动时,要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协调的氛围中进入训练环节,这对提升学生心理素养有一定帮助。如耐力跑训练,如果教师让学生自由参与,很多学生会找借口退出训练。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自主组合成比赛小组,小组之间要进行多轮比赛,学生的参与热情一定会被成功激发。耐力跑锻炼学生的个人意志,因为增加了比赛内容,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具体训练过程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再如拔河比赛,这是集体运动项目,教师将比赛进行分解,让学生进行小范围比赛,而且可以自由寻找比赛对手,进行双项选择时,可以是“少对多”配对竞赛,这对学生提出更多心理考验。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操作权利,自然有更强的挑战决心和信心。比赛开始,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喊加油口号,营造良好的比赛氛围,为学生心理训练注入强劲动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已经完全融入集体之中,多种良好健康的心理因子快速成长,对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教师为学生推出多种比赛活动,这是比较常见的教法运用。学生进入比赛环节后,都能够全身心投入,这对历练学生心理有重要促进作用。学生体育训练带有趋同性,教师针对学生的好胜心理展开对应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自然生发丰富调度力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有多种途径,教师布置大量对抗性运动任务,对学生是一种心理历练,对学生的成就感的建立形成有力支持。

四、延伸实践,塑造健康教育品质

体育训练有更广阔的延伸域度,而学生心理健康训练也需要更多持久性训练加以辅助,教师针对性设计一些体育训练任务,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展开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品质,还可以对学生心理带来更多冲击和力量。小学生对体育运动有各种各样的追求,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诉求展开对应设计,让学生在多种体育锻炼中塑造健康体魄和健康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指数呈现差异性,教师在教学应对时也要有针对性。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其训练条件也存在差异,而且训练兴趣取向也不同,教师在学生生活体育训练设计时,要对训练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如足球训练,对学生心理有较高要求,因为运动带有对抗性,教师要根据学生训练要求进行对应布设。可以组织班级足球联赛,与其他学校进行对抗比赛,也可以进行更多的宣传活动,传播足球文化,这些活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健康体验。教师针对学生生活实际做出对应设计和组织,一定能够获得预想的效果。

学生平时有自己的运动爱好,教师要注意做好对接设计,针对学生运动喜好进行对接组织,能够获得更丰富的锻炼助力支持。小学生的年龄和体质有一定局限,教师在组织运动时,在训练强度上要有所观照,避免出现一些运动损伤。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健体魄,对心理健康也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为学生设计更多针对性训练内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进程。小学生年龄虽然不大,但同样存在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當,也会带来严重后果。在体育健康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重要内容,教师要自然融入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意识,针对学生心理实际做出具体应对。

【参考文献】

[1]周颖.体育锻炼对减轻小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3).

[2]赵兴.小学体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浅议[J].学周刊,2017(1).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小学体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小小“运动员”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