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乡舟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探索

2021-07-11 10:53袁艳梅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袁艳梅

摘 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校本课程是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办学目标,充分利用我县的地域文化特色,开发“藏乡舟曲”课校本课程。一方面是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藏乡舟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我校以新课改为发展方向,开发“藏乡舟曲”校本课程,站在全新的舞台上,向学生介绍家乡历史文化,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挥舟曲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培养学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与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一、开发校本课程文化特色

舟曲县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形复杂、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素有“陇上桃花源”“藏乡小江南”之美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舟曲历来是蜀道上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川陇钥匙”,三国时期蜀汉征西将军姜维屯田沓中;宋时,徐达部将付友德率兵灭元,在途中攻取此地后南下入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形成了浓厚而独特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绚烂文化:有闻名遐迩的陇右名山翠峰山、拉尕山、大峡沟、沙滩森林公园;有非遗项目博峪菜花节、东山转灯节、元宵松棚楹联灯会、巴藏端端朝水节、天干吉祥节、坪定跑马节;还有马家窑、齐家、寺洼文化遗址,异彩纷呈,引人入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丰厚博深的民俗文化。这些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精彩生活及丰富的历史,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传承当地优秀民俗的文化,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有文化元素,只要用心挖掘身边的民俗文化,就会得到无穷的乐趣,同时,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吸收民俗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传承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二、明确校本课程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作为指导与遵循,以学校办学宗旨和素质教育理念作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基于信任与尊重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积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三、聚焦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所坚持的原则就是灵活、开放、实践、创新,为学生们创设更宽阔的想象与创作空间,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挖掘学生潜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完善等综合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不断与我县的传统文化特色相结合,使得校本课程所呈现的内容更为多元宽泛,更接地气,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奠定基础。结合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以及审美能力,建立文化自信。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熏陶,陶冶情操,促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团结合作意识,也能不断提高更多教师的综合素质。结合我校学生的认知需求,着重围绕学生的诉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课程的内容、目标的选择与设定,育美益智,提高艺术素养,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校本课程呈现方式

第一,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利用考古图片、影像、故事、歌曲、现实案例、实地参观等情境,引导学生融情入境,感知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学科等结合起来,让学科知识与校本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也了解地域蕴含的厚重历史。在授课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心感受本土文化的多姿多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学习之中获得更多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觉性、责任感。

第二,互动交流分享感受。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藏乡舟曲的文化故事、具体案例等材料,与校本课程内容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深化认知。在交流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幸福感,让学生切实成为传承这一优秀文化的主力军,不断为守护家乡文化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第三,与当地传统文化活动相结合。为了引领学生认识、了解当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师组织学生走进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参观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去探寻举世闻名、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齐家文化,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性等。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当地组织的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之中,开设“传统文化进课堂”,把当地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家邀请到课堂,进行授课与实践操作,如具有地域特色的剪纸、刺绣,通过打造突破常规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之中感受当地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之中不断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五、课程评价体现多元化

校本课程教学中,评价方式必不可少,除了师评,还可以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群众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加以客观的评价,由此,也为校本课程的实践提供基础性的资料。通过设计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评价等级,开展阶段性的总体评价,衡量此次校本课程授课的最终效果,以此让学生及时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进一步完善与调整校本课程。

总之,为了激发学生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教师充分运用好校本課程,引领学生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多样文化,从传承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获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范晓梅.浅议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学苑教育,2014(24).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藏乡舟曲》校本教材开发”(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91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