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中贞操观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2021-07-12 08:16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安吉尔贞操历史主义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00)

一、引言

新历史主义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学界。1982年,新历史主义的精神领袖格林布拉特在撰写《类型》学刊的集体宣言中正式确立了这一流派及其名称。新历史主义者认为,“历史是一个延伸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压缩的历史。历史和文本构成了生活世界的一个隐喻。”文本是历时和共时相统一的成果,承载了历史的演变与发展,细究文本可探寻到时代的印记。由此可以看出,新历史主义中的历史与文本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新历史主义学家提出了“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所谓“历史的文本性”,是指只有以文本形式出现的历史要才能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历史必然带有“叙事”的色彩,成为“历史叙事”,而人们可以通过文本的形式保存和记录历史。所谓“文本的历史性”,强调文本的产生源自特定历史阶段,具有特定历史事实的特征。因此,对文本的解读也就随着历史本身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

《德伯家的苔丝》(又名《一个纯洁的女人》)是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自出版以来,这部小说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分析与研究,大致有以下研究角度:有的从悲剧角度出发,探究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有的通过作品来研究作者哈代的宗教观及写作特色;有的从翻译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研究;有的将《苔丝》与其他国内外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研究;有的结合文学中的各种理论来分析《苔丝》。但是,目前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苔丝》的文章并不多,尤其是对贞操观的解读并不深刻。从整体上看,这部小说是哈代对当时社会进行细心观察的杰作,他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带来的变革,同时以细腻而尖锐的笔触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对农村传统生产关系的破坏与瓦解,使得小说成为记录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现状的文本,具有历史现实性。然而,哈代的贞操观受到了当时意识形态的抑制,以苔丝的悲剧命运结尾,并没有完全打破对传统贞操观的认知,这一点也体现在苔丝自己对贞操的理解上。总而言之,该小说的故事情节来源于历史,表现出了哈代创作的历史意识,又“再现”了历史的故事情节,具有新历史主义明显的特征。因此,本文将结合新历史主义的相关理论,对《苔丝》中的贞操观进行解读,旨在探究造成苔丝悲剧的真正原因,以及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贞操观

“所谓贞操,是指人们对婚姻和性的关系的一种认识。”“贞节在本质上应该是性方面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每个人都有保持其纯洁品行的权利,同时也有不侵犯他人纯洁的义务。”由此可以看出,贞操观是人们对婚姻和两性关系的一种认识,是婚姻的产物。同时,贞操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具有社会历史性。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工业革命至此达到巅峰时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文化也由此进入全盛时期。但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和父权观念仍然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男尊女卑”思想和宗教贞操观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最为显著的宗教文化运动就是福音运动。福音派教徒致力于向人们布道掌控人类生活的是上帝,教权的形成不仅仰仗于上帝的灵魂与智慧,还需要信奉上帝外化的身体上的行动。不难看出这种口号的背后是引导社会以男性行为为主,是对男性地位的追捧,具有浓厚的男权意味。因此,福音教派强调家庭圣洁、社会洁净以及对于堕落妇女与地狱审判的重视,对维多利亚的社会和民众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苔丝生活的19世纪80年代深受福音运动的影响。人们高歌宗教与道德,实际上却是一个虚伪而保守的社会。传统伦理道德非常重视女子的贞洁问题,要求女性恪守道德规范,不得有任何逾矩行为。若是女子未婚先孕,必定会受到道德的指责与惩罚。讽刺的是,人们对贞操的看法具有双重标准,一方面对女性要求严苛,另一方面却对男性却尤为宽容。这种贞操观是极为狭隘的。

三、哈代对贞操观的“颠覆”

“格林布拉特认为,在作家的人格力量与意识形态权力之间存在着非一致性倾向,有时甚至会在统治权力话语规范与人们行为模式的缝隙中存在彻底的反叛和挑战。在哈代小说中,他对当时权力话语进行挑战,反对‘上帝婚姻、从属婚姻和金钱婚姻’。格林布拉特将这种反叛和挑战称之为‘颠覆’,即对代表统治秩序的社会意识形态提出质疑。这种颠覆不仅是对思想的颠覆或对权力的颠覆,也是对权力的原则和意识形态的颠覆。”《苔丝》又名《一个纯洁的女人》,哈代以这种有违社会认知的副标题来表达他对女主人公的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向世人揭露了不公平的单向贞操观。尽管维多利亚时期苔丝被打上了“荡妇”的标签,受人唾弃,但在哈代眼中,苔丝是心灵纯洁的贞女。由此可以看出,小说的主题在于讽刺虚伪的贞操观,控诉其对女性造成的巨大伤害。

哈代对社会意识形态中贞操观的“颠覆”主要体现在提倡男女平等的性道德规范。在《苔丝》中,哈代坚决反对“不公平的双重性道德标准”,并对此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严厉的批判,要求建立男女平等的贞操观。众所周知,传统贞操观念只用于禁锢女人,而不适用于男人。社会对女子失贞和男子失贞的包容度截然不同:若女子失贞,则人人得以诛之;而男子鲜有失贞一说,即便是做错事也很容易被原谅,甚至还要将犯错的缘由归结到女人身上。所以,哈代在小说中借苔丝之口,引发了人们对传统贞操观的思考以及背后所暗含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唤起人们对男性贞操的关注。

结婚的那天晚上,安吉尔向苔丝坦白,“过去在伦敦的时候,他被生活的不安定以及困难所困扰,就像一个随波浪飘荡的软木塞,和一个素昧平生的女人鬼混了48小时。”苔丝毫不思索地原谅了他,但安吉尔却在听了苔丝的经历后对苔丝说“以前的你是我喜欢的人,但现在的你却不是了”,并断定苔丝“是一个骗子,一个外表纯洁、心里淫荡的女人”。需要指出的是,与安吉尔曾经的主动堕落相比,苔丝的“失足”是被迫的。从某个角度来说,苔丝的内心比克莱尔更纯洁,更忠贞。这一点也可以从二人分别后的行为看出来。虽然被安吉尔抛弃的苔丝虽然伤心欲绝,但她对他始终忠贞不渝。在给安吉尔的信中,苔丝写道“结婚以来,在内心和外表都忠于你就成了我的信仰,就算有个男人对我说了一句奉承的话,我也觉得好像对不起你。”然而安吉尔却邀请曾经爱慕自己的伊茨一起去巴西生活,尽管他知道“这样做,从文明——西方文明世界的角度来说,是错误的。”

四、意识形态对哈代贞操观的抑制

然而,受当时意识形态的抑制,哈代并没有完全挣脱传统贞操观的束缚。哈代的“自我”是文化和历史的产物,没有超越历史和文化的本质,为社会意识形态所困。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苔丝自己对贞操观的理解上。

小说中,具有“叛逆”思想的苔丝敢于挑战和打破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贞操观,失身后她对失身就是失贞的观点常抱怀疑的态度。作为社会和伦理道德受害者的苔丝始终不能摆脱世俗的影响,常常认为自己是个罪人,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她甚至认为“漆黑的夜,刺骨的寒气和树枝中呼啸而过的冷风是对她凄厉的责难”。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严重阻碍了苔丝追求幸福的权利,“来自世俗的压力,以及头脑里充斥的种种不好的念头,像巨大牢笼困住了苔丝,然而这不过是她幻想出来的错误认识——这层道德的魔怪令她毫无缘故地感到恐惧。”。

苔丝的自我认知反映出维多利亚时代不平等的伦理道德观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不自觉地扼杀自己对幸福的追求。究其原因,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个人,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话语时时刻刻限制着苔丝的一举一动,所以她注定无法挣脱世俗的牢笼,真正拥有幸福。无论怎样,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观念绝不会容忍失去贞洁的苔丝,与亚历克婚外同居的这种行为也不被世人所接受。尽管哈代对苔丝的遭遇表示同情,对不平等的贞操观表示愤怒,最终却只能以死亡来结笔。应当说,哈代赋予苔丝的悲惨结局也是受统治地位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抑制。

五、结语

作为小说,《苔丝》既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产物,具有文本性;也是维多利亚时期历史文明的产物,具有历史性。通过苔丝的悲剧,哈代严厉地批判了当时给女性带来巨大伤害的传统贞操观,提出了以男女平等为内涵的新贞操观,对传统贞操观具有颠覆性意义。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启示后人应树立正确的贞操观,给予女性更多的包容与理解。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哈代本人却受到当时时代意识形态的抑制,无法完全超脱当时的主导话语。总的来说,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对于《苔丝》中传统贞操观的“颠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抑制”有利于透过作品感受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观念,揭示出作者对男女平等的热切关注。

注释:

①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本文所引均出自该书,下文只按引用顺序标出页码,不再一一作注.(397,403,593,475,147,148).

猜你喜欢
安吉尔贞操历史主义
从先锋到新历史主义
窦娥的爱情观
假期大作战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xtual View between New Criticism and NewHistoricism
巴黎恐袭后的暖心对话
浅谈历史现象学与历史主义
历史、意象与身体
美国龙卷风“奇迹”女婴不幸夭折
守住企业贞操
话语男人“贞操”,价格持续上涨不要随意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