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唱好一首原创歌曲
——试述声乐演唱中“技”与“艺”结合的舞台表演

2021-07-12 08:16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歌者原创声乐

(江苏省常熟市文化馆,江苏苏州 215500)

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形式中最能够真实、直接抒发思想感情,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形式,在古代泛指音乐和音乐活动。现如今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被接纳和普及,经久不衰的魅力来自自身丰富的变化和特有的个性。如何演唱好一首原创作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声乐演唱需要精湛的演唱技巧,也需要完美的艺术表现力。那么我们就从什么是“声乐”开始说起。

一、声乐的基本概念

首先要规范的理解什么是“声乐”?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以人的嗓音为音源,由人自身发出的音乐,简单来说就是人声的音乐。声乐是音乐艺术种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种类,因为和文学的结合以及人体即是音源这两点原因,声乐所起的社会作用和实现的社会功能更直接、快捷,更容易被人接受和喜爱,因此它在音乐艺术中有着独特地位。了解了“声乐”后,我们就可以更专业细致的来进一步研究声乐演唱中的技术和艺术了。

二、声乐演唱中的“技”与“艺”

声乐演唱中的“技”与“艺”是组成声乐艺术的两个重要部分,两者需要共同存在、相辅相成。

1.“技”,即声乐演唱中的技巧技术,发声技能很重要,在声乐演唱中技术是支撑个性发展的前提,科学的发声方法可以更好地为音色服务,歌唱的基本方法是在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下完成的,其中包括“六态”,即声门状态、呼吸状态、咽喉状态、口腔状态、面部身体状态、心理状态。这“六态”需彼此协调、呼应和支持。几个关键词,在声乐学习中尤为重要,如气息、支点、字正腔圆都是声乐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气息是声乐演唱技术中最基础的要点,曾经有位音乐家说过:“懂得呼吸的人就懂得歌唱”,可见气息运用的重要性,气息要通畅、流动,声音才会灵动、立体;在声乐演唱技术中“支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每位声乐学习者对“支点”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但要通过找“支点”来达到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在我的技术运用过程中,“支点”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是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的,它的位置可以让声音和气息更平衡。“支点”的处理让无形的、抽象的声音有“点”可寻,有“点”可靠。“字正腔圆”是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中的要求,要让每一个字都“归韵”,母音的连贯、元音辅音的清晰,都会增加歌曲的完整度和音乐的饱满度。因此声乐演唱中的“技”是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和支持来完成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健康的声音需要循序渐进不断练习和巩固。

2.“艺”,即声乐演唱中的“音乐艺术表现”,音乐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俄国歌唱家夏里亚宾说:你知道什么是歌唱吗?你脑子里怎么想,心里怎么感觉,你用感情唱出来,这才是歌唱。也有歌唱家说:感情是歌唱的灵魂。音乐艺术表现是依据词曲作者赋予作品的形式和内涵,它的实现需要演唱者带着对作品的理解并与自己演唱处理深度融合使其音响化、形象化。它的效果应使观众得到情绪上的共鸣,得到艺术的感染力和美的享受。感情的呈现、情绪的显现与延留,旋律线条的把控,声乐表演中的“交流”都是演唱艺术表现力的重点。艺术表现力还需要歌者具备优秀的音乐修养,如抒情的能力。因此,声乐演唱中的“艺”是综合性、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是在科学发声结合自然嗓音,运用个性化的演唱方式,形成独唱的演唱风格,从而让听者获得美的享受。

3.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技术与艺术两者缺一不可,长期以来,围绕两者的主从关系的话题一直是声乐界专业人士讨论的话题之一,也都有着各自的观点。在我的理解来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是艺术的前提,但技术服务于艺术。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手段。歌唱从歌者的感情和情绪的需要出发,目的是要让听者感受到歌者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享受到美感并引起自身的共鸣。发声技术和技巧是为表达感情、达到艺术表现目的而使用的工具,使用哪些技术和技巧,以及如何使用一般是由艺术表现的需要来决定。两者如果处理的不平衡,那么就会产生极端的结果。一首声乐作品的演绎如果没有技术支撑,只有艺术的创作意图,那样根本达不到艺术的目的;但如果只有技术,不讲究艺术,那我们听到的只是发声的机器,很机械,这样的声音不会走心,更没有美感。要想达到歌唱时暨有“艺”又不缺“技”的支撑,这样的平衡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特别是针对原创音乐作品,更需要用心来解读。

三、声乐学习的不同阶段

在声乐学习的不同阶段中,技术和艺术的分工比重可以根据实际能力来不断调整,一般情况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基本是针对去除发声中较为严重的错误习惯及方法,清除障碍,每个声乐学习者在初级阶段要清除的障碍都不同,所以要有针对性的清除自己在初级阶段出现的问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有良师的指导,这点是预备阶段的目标,基本以“技”为主,“艺”的方面只需理解和表达歌曲的基本情绪、基本风格正确、旋律流畅和台风朴素大方即可。

到中级阶段,“技”还是根本,气息的训练要加固,练声的过程尤为重要,练习中音域可相对拉宽,练声曲目也要加入节奏变化和拉大音域宽度,加强咬字吐字的练习。“艺”方面的训练要有较为强烈的情感表达以及鲜明的情绪变化,作品的难度也可根据实际能力提高,不但要正确的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意图,而且要尽量能演唱出作品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

到高级阶段,“技”的训练方法基本与中级阶段一致,音域上下可拉宽到两个八度,旋律上也可出现高音区的连续出现,不同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加固方法的稳定性,从而有能力在演唱中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艺”的表现力上,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歌者的二度创作能力。何为二度创作,简单来说就是歌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一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高尔基在论文学艺术创作时说过:重要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如何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演唱的处理。

四、演绎原创作品的能力

通过上文所述,我们可以来进一步探索关于如何唱好一首原创作品。想要完整、完美的演绎一首作品,其过程往往需要歌者具备多种能力,解读作品的能力、演唱的技术能力、对歌曲艺术处理的能力、舞台表演的能力等等,将它立体全面地呈现出来。所以对于原创作品这本身已经不再局限于声乐技巧和声乐表现力,而是全方位能力的体现。

1.首先,在“技”达到相对稳定后,我们就能更好地在“艺”上做功课,就能全身心地参与到一首作品中。当我们拿到一首原创音乐作品的时候,就是考验我们在声乐演唱中的技术与艺术是否平衡、是否互相帮衬的时候。“技”与“艺”,即声与情,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就要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声情并茂、使声、字、情成为一体,以情带声、用心灵歌唱。

2.演唱原创作品的难还难在没有现成的版本可以听、可以学、可以模仿,很多时候也许连伴奏的音乐都没有,所能看到的只是曲谱,那么想要唱好一首歌,首先就要了解歌曲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其中表现的情感和形象特点,才能更好融入其中。了解了作者想表达的意图、分析完作品的曲式后就需要你发挥平时所积累的声乐技术,加上自己情感处理的艺术来进行二度创作。好的歌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的喜怒哀乐之情充分的展现。

3.对于如何唱好一首原创歌曲,在多年的学习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1)当拿到一首原创作品,首先看曲名,了解歌曲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然后开始朗读歌词,很多时候朗读歌词的过程中就会触动内心,会被歌词带入某一种情境中。在歌词理解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表达,更要清楚其中的内涵,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层次、特点。如有的歌曲是抒发情感为主,歌词较为抽象,渲染某种氛围,以情感表现为主,也有的歌词以叙述为主,有故事情节或者人物形象。(2)谱面分析,首先看调式调性,由于歌曲风格多样,形成的调式色彩和风格就会各异,对于歌曲演唱的要求就会各有不同,如大调的明亮、奔放,小调的温柔委婉,了解了作品的调式调性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曲风;其次要了解这首作品的音域范围,确认是否在自己合适的音域范围内。声音的运用要把音色的美以及歌者和听者都觉得舒畅放在首位,绝不要盲目挑战超出自己音域范围太多的演唱,否则既暴露缺陷又感受不出美感,这样的演唱大可不必。(3)歌曲旋律,熟悉旋律进行,并在学唱旋律的过程中确认自己需要用哪一种演唱方法来演绎,民族、美声、通俗唱法还是民族加点通俗的感觉,选出最能体现作品风格和适合自己音色处理的方式来演唱。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用民通的感觉,既有流行演唱的时代感又加入一些民族唱法的技术,使得整个曲风较为大众所接受。

4.舞台表演与呈现,在熟悉整首作品后,结合音乐伴奏,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练习、反复琢磨,反复推敲,细节处理、情感处理、直到最后的舞台表演和呈现。说道舞台表演和呈现也是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能力的体现,其中包括“形”“神”“韵”等要素,舞台上的一招一式是生活阅历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再现,要通过恰到好处的表演使歌声和舞台形象完美结合,从而营造出作品需要展现的氛围,表演的成分既不能太花哨、喧宾夺主,也不能太生硬、过于一板一眼,所以拿捏到“恰当”需要在每一次站在舞台上的经历去不断体验和积累经验。艺术源于生活,良好的台风从举手投足间体现,有好的音乐修养,才能更好地运用控制力。当然除了声乐演唱外,还包含了舞美、灯光、服装、造型等要素,这些都是让作品能更完美的在舞台上有个立体呈现必不可少的因素。

声音如同一块璞玉,需要用适当的方法来打磨,古语云: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健康的声音、抒情的能力、良好的修养,这是作为一位歌者的必修课,也是演唱好一首原创作品的必备技能,缺一不可,不管是学技术还是懂艺术还是练修养,都需要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领悟不断成长。学无止境,声乐艺术是一门你付出了努力就会有回报的科目,只要你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热爱生活,通过不懈努力,总有一天能声情并茂、技艺结合地唱好一首原创作品。

猜你喜欢
歌者原创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歌者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