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乐曲织体特性研究

2021-07-12 08:16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织体手风琴和弦

(厦门大学 艺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

一、织体的特征

织体存在于乐曲中,是乐曲表达核心乐思的一种表现形式。音乐作品织体形态以不同研究视角产生了各种分类体系。其一以纵向逻辑将织体分为三种:单声部织体、复调织体和主调音乐织体;其二以形态样貌将织体分为四种:分别是线状织体、点状织体、块状织体和复合织体;其三将主调音乐织体分为和弦式织体和音型化织体,复调音乐织体分为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两种。无论何种分类方式都无法将织体概括详尽。织体的复杂性和灵活性造成了目前学界研究和认知的困难。手风琴乐曲织体无法用上述分类方式概括详尽,将通过作品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二、手风琴音乐织体类型

笔者通过分析各类手风琴音乐作品总结出以下五种特有且常见的织体形态。

(一)旋律的表现型

1.半音阶表达

格里金《乌克兰民歌主题变奏曲》20-25小节,此段变奏性格坚韧、执着,将旋律音置于半音阶中,以和弦式打破平滑的半音阶,偶尔以五度大跳增强旋律的力度感和跃进感,整段铿锵有力、躁动不安。

2.分解和弦表达

格里金《乌克兰民歌主题变奏曲》160-207小节,此段变奏性格飘忽不定,旋律音置于分解和弦中,分解和弦围绕调式音上下运动,使调式音获得强调,整段音乐波澜不惊。

3.隐伏旋律表达

马雷金《咏叹调》34-39小节,音乐中传达彷徨、不知所措的情感。旋律置于中声部,在保持和声进行(S-D34/III-III-D56/S-D7-t)不变的情况下,于高声部构建平行六度的对置旋律,并在高、中声部添以回旋音和倚音,深化第一段的情感,以表达内心痛苦又纠结的情绪。

4.音阶表达

谢苗诺夫《卡琳娜·克拉斯娜娅》77-92小节,为进一步强调乐曲悲伤、忧郁的情感,在旋律中添以下行音阶与总的进行方向相反,似乎在制造某种阻力,促使旋律不断发展,更强调总方向向下进行的必然趋势,加强了整体情感的倾向性,形容陷于困境中无法脱身的人,直至离去。

5.装饰音表达

(1)多个倚音同时出现

格里金《乌克兰民歌主题变奏曲》138-159小节,手风琴是乌克兰民族乐器,在乌克兰民歌中喜用装饰音与其手风琴特点有直接关系。手风琴演奏半音阶是用食指滑动三排琴键演奏。此曲在同度音反复中加入半音关系的倚音,短小的倚音使旋律不至于单调、乏味。短促的八分音符与低声部柱式和弦交错出现,和弦起到推动旋律进行的作用,使旋律前进短促有力。

(2)多种装饰音同时出现

谢苗诺夫《保加利亚组曲》第三首35-36小节,保加利亚民歌曲调常带有丰富的装饰音,此曲多种装饰音似乎在描绘节日庆典的场景。倚音位于重拍辅助和弦音出现,经过音和先现音成为此段旋律的“衔接者”。相比13-20小节,装饰音与和弦外音出现的次数更多,以两小节为一个乐汇,T—S循环的变格进行采用逆分型节奏收尾,具有明显的停顿作用,乐句结束于属和弦,形成半终止。

(二)伴奏的表现型

1.持续音型

(1)主持续音

谢苗诺夫《保加利亚组曲》第一首1-8小节,此曲带有保加利亚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将主持续音置于低声部,与三和弦同时进行模仿行进队伍有力的步伐声,主和弦的大小三度交替带有明暗色彩效果。

(2)属持续音进行

戈尔卡·艾默萨《安南探戈》105-133小节,受拉丁音乐风格影响,将属持续音置于中声部,采用同音反复进行,使旋律在3+3+2节奏中不失单调又紧凑有致。

2.音阶式

格里金《乌克兰民歌主题变奏曲》126-137小节,伴奏织体以音阶式级进下行,旋律是强而有力的柱式和弦,并由逆分节奏带动进行,上下声部节奏形成鲜明对比,音乐显示出饱满的精神。

3.分解和弦式

谢苗诺夫《保加利亚组曲》第二首1-6小节,采用统一的固定音型为伴奏织体,三声部织体以逆分节奏和分解和弦为主导,分别延长了低音和中间声部的时值,弥补了跳进所带来的空缺,由此更好地辅助主导音调进行。主导音调以毗连型节奏级进上行后用延留音型保持一定高度,接着再次以同样的节奏循环,逆分型节奏弱化了原有重拍的强度,使音调连绵不断,舒缓、流畅,偶尔使用三连音使平稳的旋律略有起伏。

4.固定和弦式

佐洛塔耶夫《奏鸣曲二号》全曲采用固定和弦音型伴奏,每个和弦根音和三音构成三度关系,以稳定的八分音符节奏变化和声进行。快速且有力的和弦音型使音乐生动、充满活力。

(三)合唱式织体②

1.连贯旋律与平稳的柱式和弦

谢苗诺夫《卡琳娜·克拉斯娜娅》61-76小节,主导音调以级进的调式音毗连进行,整体感受松弛又自然。偶尔出现切分节奏、逆分型节奏和点分型节奏使旋律作向上或向下运动,为稳定的柱式和弦增添趣味,仿佛置身于舒适又惬意的环境。

2.旋律与伴奏都为柱式和弦

格里金《乌克兰民歌主题变奏曲》1-8小节,乌克兰民歌中常以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强调重音。旋律的点分型节奏多以同度附点节奏形式出现,其后伴随逆分型节奏,重音数量多导致音乐分割性质更为强烈,旋律进行紧凑、有力。

3.旋律与伴奏为复杂的柱式和弦

弗拉索夫《步伐》39-41小节,此曲为摇摆乐,为表现带有舞蹈性的爵士乐风格,旋律织体清晰、丰满,多以倍分型节奏、切分节奏和逆分型节奏形成。短音符常表现得更为紧凑、尖锐,使旋律获得向前跳跃的效果。连续切分节奏或逆分型节奏使重拍后移,用以描绘人们狂欢乱舞的场景。

(四)复调音乐织体

手风琴复调音乐作品的织体与其他乐器不同的是声部数量更多、声部间距大、长音旋律居多,这与乐器本身特点有关。

1.模仿复调

谢苗诺夫《卡琳娜·克拉斯娜娅》14-18小节,高声部是一个下行二度之后向上跳进的音调;中声部在此基础上做三度的模仿旋律,低声部与上两声部相反,以绵延的长音为旋律。三个声部共同制造平缓、宁静的感觉。

2.对比复调

谢苗诺夫《卡琳娜·克拉斯娜娅》93-108小节,副乐段共有四个声部,第二主导音调位于高声部,第二声部则使用第一主导音调,两个主导音调并排进行。第三声部使用平稳的柱式和弦加强音乐的厚度,低声部将第一主导音调放慢倍速,以持续的长音进行。第一、二、四声部的旋律交织于一体,音乐上带有连绵不绝地效果。

(五)综合形态③

1.持续音型、固定和弦式与隐伏旋律型相结合

马克欧恩《超越时空》1-40小节,乐曲以主持续音为动机,由八个三十二分音符为一组音型构成。这种非旋律化动机在开始便抛头露面并一直持续着,低声部以均匀的和弦音型变换和声节奏,从单音渐渐叠入至三和弦,再由三和弦回到单音,形成一种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效果。而主旋律以舒缓的长音符隐藏于两个声部之间,三个声部各司其职,在相互衬托之下营造出神秘的效果。

2.分解和弦式、固定和弦式与隐伏旋律型相结合

马克欧恩《超越时空》61-77小节,分解和弦织体是从原来主持续音发展而来,以八个三十二分音符为一组,密集的音符使主旋律富有厚重感和丰满的音响。其中连续使用下属调的七和弦,中途出现意外进行(Sii/s—Dvii/s—D/sii—TSVI),以平稳方式不断切换和声。整段以固定的八分节奏和弦为基点,中声部隐伏舒缓级进的旋律(C-B-A)。随着上下两声部间距离扩大,低声部在三和弦基础上渐渐加入低音,预示着情绪越来越激烈,原本八分节奏改为附点节奏使音乐不断前倾,最后以长音的主和弦停止运动。

三、手风琴音乐织体形成原因与启示

通过以上总结得知手风琴音乐织体形成与乐曲的音乐风格、音乐性格和音乐情感相关。以音乐风格设计织体,如《安南探戈》一曲以拉丁音乐风格节奏为基点,全曲围绕3+3+2节奏型展开;以音乐性格设计织体,如《乌克兰民歌主题变奏》一曲根据乌克兰民歌所蕴含的精神风貌而创作,采用装饰音与和声小调等带有乌克兰民歌特性展开变奏;以音乐情感角度设计织体,如表述伤感情绪有马雷金《咏叹调》等作品。这些乐曲的织体形态可能相似,但都曲中承载着不同情感色彩,这对于手风琴创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音乐织体形成也与巴扬琴键排列有关。由上述总结得知,手风琴自由低音系统适合演奏五度距离以上的分解和弦、三度关系音程、六和弦和三和弦;手风琴传统低音适合演奏连续三和弦或七和弦;手风琴右手部分适合演奏快速分解和弦型、用轮指演奏同音反复型、用滑动琴键演奏半音阶等。

手风琴乐曲织体研究意义在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承载思想与情感,更深刻地认识手风琴乐器特性以及手风琴演奏特色,这对手风琴音乐多元化发展和创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指导老师:郑静雅教授

注释:

①隐伏旋律是指旋律隐藏于某个声部或某种特定音型中的音乐织体。

②合唱式织体指具有四个声部或四个声部以上、多以柱式和弦为主的音乐织体。

③综合形态是指出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织体类型。

猜你喜欢
织体手风琴和弦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多元化背景下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趋势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键盘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比较中的感悟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