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互动技术在艺术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创新研究

2021-07-14 18:53刘乙诺张競文
科技视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艺术类精准人工智能

刘乙诺 张競文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础技术,将会给艺术类课程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师从重复性的机械工作中解放出来。尤其是针对艺术类课程来说,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专注于创造,更符合艺术创造性的特质。AI互动技术是未来艺术类课程的重要发展趋势,能够推动艺术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目前,AI互动技术在各大线上培训机构已经广泛开展,但是在高校艺术类课程教育中还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如何结合AI互动技术还缺乏经验,加之人工智能技术投入成本较大,教研环节还有待开发,融入教学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教学现状,把握AI前沿技术对于如何将AI互动技术在艺术类课程设计中创新应用进行了探讨。

1 AI互动技术应用于艺术类课程的优势

1.1 AI软件的智能性超越了传统人工教育

AI软件的智能性强,能超越传统教师亲自进行授课的局限性,在行业内非常著名的《懂你英语》这一AI软件能够智能判断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甚至比教师的判断更加精准。而且AI具备教师不能比拟的优势,可以一对一地与学生互动,实现精准指导,大大提升教学效率。艺术领域同样可以应用该技术,比如,在音乐教育中,AI软件更能够精准识别音律,判断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并且能够进行纠正。在平面设计和雕塑艺术等领域,AI软件也可以通过专业算法判断学生的技术是否标准。传统艺术审美判断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但是AI技术可以根据其特征属性进行判断,对学生的技法检验更为精准。

1.2 AI互动技术将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AI互动技术的意义不仅在于节约教师资源,更在于其可以帮助教师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教师不必日复一日地给学生讲述重复的知识性内容,而是专心投入教研工作和艺术创造性工作中。随着课程资源库的不断扩大,其边际成本逐渐趋近于0,效率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式。众所周知,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不可复制,无法大规模进行推广。在艺术类课程中,AI创造了一种自适应教育模式,依靠大数据资源,实现了更精准的教育。

1.3 AI互动技术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

AI互动技术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尤其在艺术类课程中更为明显。通过AI艺术类课程更多地与科技相结合,向融媒体化和多元化发展,创新在线教育的模式,同时,也突破了传统微课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线上规模化教育。在艺术类课程中,通过人机交互和信息整合,提高互动频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艺术素养。AI互动技术还可以陪同学生进行创作,开阔学生的眼界,利用视频资源库学习各类艺术设计相关知识。比如,在美术类课程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增加课程体验,增强艺术表现力。

2 当前AI互动技术应用于艺术类课程的困境

2.1 AI互动技术对传统艺术教育造成挑战

尽管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如何满足教育需求方面仍然需要探索。目前“互联网+”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技术应用还不成熟,AI类课程建设在各个高校还没有广泛开展。尤其是针对艺术类课程来说,其本身具有创造性,需要灵感与想象力,如何针对艺术类课程的特点进行AI程序设计也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在艺术类课程教育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要求较高,如果简单地采用AI代替传统教师,不仅会对传统教师的工作岗位造成挑战,而且教学上也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传统教师目前还不能够适应AI教育方式,这造成了很多教师为了技术而教育,虽然花大量的时间投入课件制作中,但是不如简单明了的讲述更容易理解。AI教育也是如此,如果一味追求新技术的应用,就不利于学生认知、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艺术类课程对人文教育要求较高,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不是单纯强调技能学习,这需要教师的亲自引导。

2.2 技术水平仍然需要提高

尽管技术水平取得了飞跃的进步,但AI互动技术+艺术类课程教育仍然任重道远。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提条件是对规则的清晰需求。但是在艺术类课程教育中,对学生的发展规律还不完全明确,需要多学科深入协同,建立完善的规则体系。当前人工智能软件的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艺术类课程教育的需求,各高校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且对行业巨头网络平台的依赖性较高。一方面,广大教师还不知道如何将AI互动技术应用于艺术教育当中,另一方面,如何利用AI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模式还需要探索,要利用AI互动技术辅助和改变教学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面对人工智能这一未知领域时,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学习,在平面设计等艺术领域,仍然需要利用AI互动技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发展。在艺术类课程教育中,如果不能准确面对技术,就很难展开艺术教学。这还需要AI互动技术对艺术课程的重新定义,需要将模拟与数字联系起来的灵活性和创造力,甚至需要艺术类教师具有编码的能力。

2.3 对艺术教育的伦理挑战

AI互动技术让传统教育面临伦理挑战,如何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主要的问题[7]。对于艺术类课程来说,面临的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艺术的创造是否为人类所独有,人类对艺术的创造性是否要被程序编码所代替,艺术创作主体能否被机器取代。艺术本身既是科学实践,又是思想和价值观的积淀,随着AI互动技术的逐渐引进,鲁班系统正在代替传统设计师,艺术设计的过程发生改变。Adolee Sensei深度学习系统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设计者的思维,尽管设计更加精准,但是人的工作被弱化了。这必然会深刻地影响艺术课程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艺术工业化的发展,让艺术教育流水线化。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应用AI互动技术的同时,更要专注于伦理教育,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具性作用,强化艺术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 AI互动技术在艺术类课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途径

3.1 使用AI互动技术逐渐取代重复性常规教学

充分发挥AI的技术优势,可以取代常规教学中重复性和机械性的部分。首先,充分发挥虚拟教学的作用,采用“虚拟教师+真人助教”模式,在理论教学中以AI为主,以教师为辅。尤其是在单方面教学领域,比如,在艺术理论知识讲解部分以及不需要复杂语音交互的领域,可以用AI代替教师进行授课,比起传统教师枯燥的理论讲解,人工智能还可以结合图像教学等方式,比如,讲到某艺术作品时,可以迅速调取该作品的图片和相关短片,让学生观赏;讲到某一艺术原理,可以迅速调取该原理的结构图,直观地加强学生的理解;讲到某一艺术技法可以迅速提取国内外大师创作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观摩。在教学过程中,AI可以将学生的提问记录下来,汇总到教师处,教师根据AI中的问题分类统一进行总结。其次,可以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作用,从在线教学、个性化题库到在线辅导,都可以通过数据库进行教学。比如,学生通过数据库认识到成千上万种动物与植物、各类民族服饰、各国饮食文化、建筑风格、艺术设计流派和经典艺术作品。最后,充分发挥AI的互动功能,为学生提供陪练、咨询、助教等,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输入的方式向AI提问,在数据库中自动寻求答案。虚拟陪练方面,以音乐教学为例,AI可以使用穿戴设备,实时采集乐器演奏的数据,为学生提供评价和反馈。在艺术设计方面,触摸板可以对学生的绘画路径进行追踪,从而进行评价。

3.2 AI辅助教师从事创造性工作

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在艺术类课程教育中,AI只是机械化教学的执行者,而非伟大艺术作品的创造者。AI在教学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通过智能化技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而教师应专注于艺术高层次的创造。比如,在平面设计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新作品的创作,让学生深刻体验艺术之美和人文关怀,利用AI进行阅卷、管理、陪练等工作。教师应带领学生更多地关注艺术的审美取向,利用和AI的互动获得创作灵感。

其次,利用AI帮助教师实现他们过去做不到的工作,尽管艺术类课程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能够通过智能化手段超越教师的现有能力,更精准地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判断。通过VR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打造虚拟展厅,相较于传统理论讲解,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艺术的魅力,甚至仿佛置身于艺术作品中。通过VR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的技法水平,比如,在书法艺术中,通过书法体验平板电脑能够更加精准地判断学生的书法功力;在舞蹈艺术中,通过AI智能捕捉,能够更准确地矫正学生的动作,更好地促进艺术创作的精准化。此外,如果出现作品抄袭,人工智能也能够比教师更加容易判断,尤其是在视频、音乐等作品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库检索就能够精准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大面积抄袭现象,更有利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创作。

最后,艺术创作的过程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应关注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更多地推动教育的创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从而不断推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在艺术创作中注重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痛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

3.3 艺术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首先,将AI互动技术全面引入课堂中,连接考评一体化平台,从教师备课到作业批改的全过程,在多个环节引入人工智能教学。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库配合视频录制和教学设计,提升教研活动的创造性。比如,通过建立艺术类课程人工智能教研室,精准采集学情,并且进行教学反思,实现精准教研。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使用AI工具进行自由创作,并且和AI虚拟教师积极互动,实现艺术设计的多样化。教师更多地要带领学生进行艺术探索,而非既有知识的传授,比如,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实际项目的进行中,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培养,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能得到加强。再次,在教学评价中,AI系统可以日常给学生布置作业,并且在线进行审阅,通过频繁的互动加深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尤其是艺术文化类课程、色彩科目课程,可以通过AI阅卷的方式进行考评,大大提升考评效率。最后,要注重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使用AI赋能,自主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比如,PBR过程可以由AI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最新的艺术设计工具使用方法,又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灵感,改变了传统手工时代的创作思维。

4 结语

艺术本身是创造性的过程,而非机械地重复。尽管AI不能理解艺术世界的表达,但是其反映的艺术特征和创造规律可以在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应用,从而将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艺术的创作,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在未来的艺术类课程教学中,要不断融入AI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推动艺术类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

猜你喜欢
艺术类精准人工智能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数读人工智能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精准扶贫二首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