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运用

2021-07-14 18:53
科技视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课件师生功能

杜 岩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0 引言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推广,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已经发生巨变,合理利用新技术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创新的重要渠道。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对学科知识的渗透不仅要依靠传统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可以运用雨课堂施教,帮助学生高效自学,在实践中强化能力,开阔眼界,以下将对雨课堂的实际应用展开分析。

1 雨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雨课堂是一款服务于学校教学的工具,需要借助上网设备与互联网技术发挥作用,是集信息存储、数据计算、资源展示、实时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工具,能满足不同教学环节的使用需求。雨课堂不需要依赖额外的终端设备,教师依靠电脑设计课件,学生利用手机微信参与学习,符合师生的日常使用习惯,因此,师生双方可以快速适应并掌握工具的使用规则,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

雨课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易操作、人性化、功能强大这三方面。首先,学生无须下载新应用,不需要准备新的硬件设备,只需要利用微信就可以进入雨课堂,有效降低了线上教学的门槛。学习过程中的操作简单明了,容易掌握,学生可以边学习知识、边熟悉工具,可保障师生课堂互动流畅高效。其次,学生获取资源、答题、表态等个性化需求都可以利用雨课堂轻松实现,教师也可以在课件中增加语音提示、引入网络教学资源,可满足师生的多种需求,充分体现人性化。最后,雨课堂可以将学生的答题情况转化为具体数据实时展现,有效提高教师的掌控力,使教学效果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细致,同时还具备推送提醒、随机点名、弹幕等各种功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具有十分强大的互动展现功能[1]。

2 “雨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2.1 调查上网习惯,为教学做铺垫

实施教学前,应调查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包括使用计算机的频率、日常上网设备等。了解学生使用习惯后,再普及雨课堂的使用方法,便于学生了解学习工具,重视计算机学习中的互动和实践。通过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上网更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视频,搜集学习资料。师生沟通中,应分享多媒体教室中的无线网络,提醒学生专心学习,熟悉雨课堂中的各项功能和使用规则。

介绍雨课堂的功能后,应组织学生加入班级,引导学生填写个人信息,熟悉进入雨课堂的通道,最后提醒学生打开推送功能,介绍日常使用流程,包括对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方面的要求,使学生逐渐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上学习和自主学习中做到及时响应,加强与教师、同学的互动。

2.2 精心设计课件,助力课前预习

考虑到学生用手机学习的特点,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优质微课视频,便于学生随时随地收听相关讲解,观看操作界面。在课件中插入视频和学习资料后,应添加相应的练习题,以夯实预习成果,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增设习题的同时设置标准答案以及答案的解析,鼓励学生在核对答案后观看解析,深入掌握理论知识。设计课件时,不仅要考虑传授理论知识的需求,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在设计题目时,可以增设主观题,学生回答此类问题时,可以选择录音、输入文字等形式,满足学生在不同场合的学习需求。

比如教学中涉及有关文档编辑格式与打印的知识时,可以在课件中插入视频学习资源,要求学生跟着视频观看操作方法,在介绍重难点知识时,可以在特定时间增加语音提醒,以便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学习,优化预习效果。为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可以让学生使用“报告老师”功能,以收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问,提高课堂效率。为督促学生准时完成预习任务,可以设置结束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安排时间预习,教师端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预习进度[2]。

课前预习是形成学生学习热情,保障有效互动的前提,因此,要精心设计课件,在预习课件中突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除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外,也要充分利用雨课堂的反馈功能,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预习情况,真实反馈自己的想法,利用功能按钮、回答主观题的方式反馈自己的学习心得,以促进线下教学的开展。

2.3 关注学生反馈,提高互动质量

传统课堂上,学生遇到听不懂的问题时经常默默记下,缺乏及时提问的勇气。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中的反馈功能,让学生边学习边发表看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对于疑难问题可以重点讲解,做到有问题当时解决,能有效控制遗留问题。学生的预习反馈对课堂教学有重要作用,应抓住共性问题,用微课、现场操作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课堂互动质量。

比如在教学信息的存储类知识时,由于包含大量理论知识,反馈“不懂”的学生较多,可以引入微课视频,并及时设置相应习题,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答案。将疑难问题当堂消化、当堂解决,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互动的效果。对学生分组提问时,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机会,最后一名组员提交本组最终答案,高效的互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紧密衔接,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师生合作能力。

听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弹幕功能,方便及时回应教师的提问,增强参与感。当听课人数较多时,为及时了解学生群体中的突出想法,可以提炼弹幕内容,以突出重点信息,提高课堂质量。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灵活运用雨课堂可以确保师生高效互动,沟通顺畅,让教师及时洞悉学生的想法。要求教师充分运用“遥控器”,做好课堂上的引导者,让学生整齐划一地扫码上课、及时反馈、有序答题,充分发挥雨课堂的教学优势[3]。

2.4 活用教学资源,强化实践能力

课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雨课堂可以帮助复习课上知识,支持分组学习,教师应借助雨课堂分派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借助小组力量弥补学生在实践中的不足,体会实际操作的困难。由于知识点分散,实际应用中难免出现认识不足、考虑不全面的问题,小组学习模式可以给每个成员自主表达的机会,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使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布置任务,比如要求以组为单位,利用Word制作宣传页,宣传页的主题可以自拟,教师只规定提交作业的时间和渠道,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线交流,大家共同拟定主题,调整格式,为完成作业出谋划策。分组学习中,学生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效率显著提升。比如忘记如何编辑段落格式时,可以选一人回顾课上视频,其他人继续钻研剩余问题。以前的教学中,学生习惯闷头复习,即便能以项目任务驱动自己,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影响最终复习效果,划分小组后多人共同实践,既能学习他人的长处,又能施展个人才能,是钻研计算机知识,提高能力的宝贵机会[4]。

3 结语

综上所述,雨课堂的应用使师生沟通更顺畅,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自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雨课堂的出现能有效促进教学的发展,改善学生听课质量,应保持创新发展,关注学生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课件师生功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麻辣师生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