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可以生气

2021-07-16 02:17罗拉
女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感知力抗争患上

罗拉

有多少人进入职场的第一课,是从“学习隐藏情绪”开始的?

从早些年的“你要学着做个不动声色的人,不准情绪化”,到后来的“如果不能舍弃无用的情绪,你就不是合格的职场人”,再到近几年的“收起你的情绪,成年人谁不是拿命挣钱”,情绪管理的论调随处可见。

情绪管理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工作成就么?如果我们对情绪管理的界定是科学的,通过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及时求助等方法,让自己能够“驾驭情绪”,而非成为情绪的奴隶,情绪管理当然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创造更高的价值。

但当下很多公司里流行的职场情绪管理说,是成功学糊弄人、是资本异化人的诡辩产物,它们妖魔化职场人的情绪,告诉职场人情绪是阻碍效率的洪水猛兽——你没有取得事业上的成就都是因为你有太多没用的情绪,于是情绪管理就变成了要求员工单向压抑情绪,乃至简单粗暴彻底消灭情绪的手段。这实在是极大的谬论。

那些主张让我们在职场忍气吞声、压抑情绪,面对不满也不要抗争,甚至还要感谢“996福报”的人,不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是为了让我们在数据和算法的加持下,成为巨大系统中的一枚没有感知力的零部件,这样才更便于管理。

所以,我们丰富的喜怒哀乐,常常被评价为不合时宜。在职场,情绪不再属于个人私有物,它也要接受资本和商业逻辑的控制。员工不被允许低落、悲伤、愤怒、抗争,这些情绪被冠上“负能量”的恶评,而随着对所谓“负能量”的剥离,我们的热情、喜悦、好奇心、创造欲,也一并被剥离了。

在这套逻辑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情绪衰竭(emotion exhaustion)——他们被批评时懒得理论、在会议上懒得发言、被抢了成绩也没力气争取,就算被裁员也会面无表情抱起电脑走人。

而长期压抑情绪带来的心理状态失调、身体机能紊乱,会从职场蔓延到一个人的所有生活中,让人感觉“生与死的区别,只是还在呼吸而已”,程度如果继续严重,可能发展到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所以警惕那些要我们一味压抑情绪的“职场情绪管理法”,如果还能感知到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请记得珍视它,不要让它在那些极端规训中被彻底消灭。

情緒不是无用之物,丰富的情绪也不是高效工作的敌人。对于那些创造性强的工作,我们需要自己保有对外界的敏锐感知力,才能驱动创造力;即使是那些创造性不强的流水化工作,我们也会因为感受到那些难过、不甘、愤怒、痛苦,而推动自己去及时调整、努力抗争、奋斗改变。

我们生而为人,没必要以自己活得像一台机器为荣。人不是机器,就算剥离了情绪,人也终究抵不过机器的续航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就不易。我们努力工作,已经出卖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技能、体力乃至生活空间,只有情绪和情感,是我们能够为自己保留的最后一点桃花源,是使自己区别于一台机器的仅存意义。

带上我们的喜怒哀乐去工作、去创造、去生活吧,不要像机器一样运转。

猜你喜欢
感知力抗争患上
名师新题:抗争
SilentEpidemic
Enabling the Movement
患上上尿路结石,是选择输尿管软镜手术还是开放手术
LOVEIN AN OLDCLIMATE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给癌症找100个好处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
瘦的人就没有高血压吗?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