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步伐

2021-07-20 01:06才秀敏
电器工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风电能源土地

/本刊记者 才秀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加快金沙江等西南水电流域大型水风光一体化能源基地开发的建议。他介绍说,我国水电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容量约6.6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云、贵、川、藏等西南省区,其中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大渡河、雅砻江、雅鲁藏布江、乌江、北盘江等大型河流可开发容量达到3.3亿千瓦,具备加快大型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的条件,但受经济性、移民、送出等制约,水风光一体化开发进程较慢。因此,大力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可充分实现水电和风光电优势互补,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步伐。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扎实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特别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底线,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国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一些地方因生态保护的高压政策,出现“一刀切”现象,导致很多光伏、风电项目落地难,一些光伏、风电项目甚至被拆除,导致生态浪费。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建议:出台专项政策,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大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综合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生态与产业结合的模式,实现可再生能源产业与农林牧渔、旅游休闲等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针对光伏发电项目,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效率,为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驾护航。

风电、光伏项目的发展除了遭遇到生态保护的高压政策外,在土地使用上,短板也不断暴露。初步预测,到203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超过11万亿千瓦时,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将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按照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5%计算,预计2030年光伏、风电总装机规模将接近20亿千瓦,目前缺口巨大。近年来,因种种用地限制导致光伏、风电项目土地供给不足,光伏、风电大规模开发土地“卡脖子”问题逐渐显现。因此,曹仁贤提出以下建议。

合理论证国土空间规划,给光伏、风电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建议在土地空间利用规划中,统筹考虑新能源用地空间,科学合理论证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三条边界,有序布局,为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预留、腾挪空间,支持项目建设。

加大推广农光互补,出台专项政策,加大土地供给,支持光伏发展。落实农光互补建设标准;放宽农用地建设光伏项目限制条件,既为光伏发展提供更大的土地空间,又同时起到阶段性保护土地作用。

建立光伏、风电项目用地的“负面清单”,如基本农田、基本草原、有林地、国家级公益林、国际/国家级重要湿地,放开“负面清单”以外的光伏、风电用地限制,增加土地供给范围,促进光伏、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我国能源行业必须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步伐,大力发展新能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指出,当前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高质量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是加快推动我国东部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

舒印彪委员认为,要抓住海上风电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必须破解行业发展面临的整体规划、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问题。为此,舒印彪委员建议,进一步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开发,加大对海上风电发展的宏观统筹和整体规划,加快形成统一规划、整体化布局、规模化滚动开发态势。他强调,深远海是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制高点,英国、德国等海上风电大国均积极发展深远海项目。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发布深远海开发政策与管理机制,推进我国海上风电由近海向远海发展。

针对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舒印彪委员建议,通过联合攻关提升全产业链整体创新水平。聚焦“卡脖子”问题,鼓励龙头企业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加快核心技术部件研发,提高装备国产化率,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能力;鼓励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大规模集群组网送出等技术;结合海上风电基地打造风能、氢能、海水淡化、储能及海洋牧场等集成的海上“能源岛”重大示范工程;支持建成一批深远海领域的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健全海上风电相关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推进我国由海上风电大国向强国迈进。

猜你喜欢
风电能源土地
10 上海电气风电问鼎全球整机商海上新增装机量冠军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我爱这土地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2020 年上半年欧洲风电新增装机统计
风电新景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