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回流儿童陷入情绪困境?

2021-07-23 03:34王莉
心理与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住校学业家乡

王莉

最近几天,我发现大儿子俊哥放学回家有点闷闷不乐。原来,他班里好几个原籍在农村的同学下学期就要回老家上学了,其中有几个是他的好朋友,俊哥很舍不得他们。

回流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所谓“回流儿童”就是有城市流动经历,至少有过一次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学的经历,但由于各种原因又返回家乡的儿童。这部分儿童与“留守儿童”相比,由于其曾有与父母异地生活或求学经历,其心理和学业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回流儿童群体越来越庞大。回流儿童需要更多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视。然而,他们受到的关注与帮助却远远不够。近日发布的《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中就包含了一项名为“关于回流儿童学业与心理发展的实证研究”的项目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发现:与人口流动相伴而生的回流儿童群体,其特征更为复杂,面临的学业和心理问题更严重并更值得关注。低龄而又复杂的学习生活经历,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并因此而影响到他们在不同环境的适应状况和学业表现。

回流儿童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

与留守儿童相比,回流儿童似乎要幸运一些,至少曾经跟随父母到城市生活,没有一直被抛弃在老家,至少在幼年期有机会待在父母身边,享受应得的父爱母爱,心理上较少留下童年早期与父母分离的阴影。但是,比留守儿童尴尬的是,回流儿童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留在城市完成学业、长大成人。

当回流儿童回到家乡,心理上是有巨大落差的,也会对曾经熟悉而现在有些陌生的家乡环境产生不适应。比较明显的变化有:第一,班级人数从城市的三四十人猛增到六七十人甚至更多,孩子会明显觉得教室里的拥挤度大大提高而受关注度陡然降低;第二,还可能会遭遇旁人一定程度的排斥和嘲笑。

据调查,回流儿童以小学高年级、初中低年级孩子居多,这个年龄段其实就是青春期前后,是孩子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年龄。在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回流儿童都和父母共同生活,习惯了有父母在身边,现在突然到家乡的新环境中,又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就陷入一种危险和混乱。如果再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很容易情绪化,难免做出冲动的行为。

如何避免回流儿童陷入情绪困境?

莫让回流儿童变成留守儿童

回乡,是外出务工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让回流儿童独自回乡,又似乎是回流儿童家长中的大多数人会做出的选择。大多数的回流儿童都将独自回到家乡去继续完成学业,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还要在城市里打工、挣钱。一方面要挣钱,另一方面不少家长觉得孩子大一些了,离得开父母了,自己回乡读书没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我强烈建议回流儿童的家长在让孩子回乡时,至少要有一方跟着孩子一起回乡,绝不能让孩子独自回乡。别以为孩子大了,不像婴幼儿期那样依恋父母了,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依旧需要父母在身边提供精神支持。尤其是突然从城市返回农村,可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甚至遭遇欺生、霸凌等危险。这时候孩子十分需要父母挺身而出,指导、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城市到家乡的过渡。钱可以换个地方、换种方式挣,而孩子的身心健康实乃当务之急。

莫让回流儿童勉强住校

俊哥告诉我,他的同学有些回乡就要住校,还是那种军事化管理学校,据说非常严格。他的一位同学听老乡说起这样的学校,还没回乡就已经吓坏了。俊哥同学的案例并不是个案,据我了解,很多回流儿童的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回到家乡的寄宿学校去读书,一来比较省事,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管就行了;二来还能让孩子多点时间刷题,对升学有利。

然而,这样的做法是很“偷懒”的,也是对孩子不够负责的。作为家长,至少要在送孩子回乡前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向孩子说明不得不回乡的客观原因,然后征求孩子的意愿,回去是希望读寄宿学校还是走读学校。家长绝不能独断专行,一定要听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孩子十分抗拒住校,那家长不应勉为其难。

跟着父母来到城市里的孩子们,大都上走读学校,虽然住在出租房里物质条件差一些,但至少天天放学了可以回家,可以和父母朝夕相处,在父母怀里撒撒娇,心里少了很多恐惧。突然回乡并要开始寄宿生活,孩子肯定有许多不适应和恐惧。而且有些地方的寄宿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人性化方面很欠缺,加上这些学校都是大规模办学,一个班级孩子的数量比较多,老师鲜有时间、精力对每一个学生投入更多关注,这些对处于成长关键期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慎重,是否住校不是你说了算,而应该和孩子商量着来。

莫要簡单粗暴地对待回流儿童

孩子在大城市学习多年,很多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回乡能够成绩优异,甚至当学霸,给家长挣面子,这种期待在回流家庭中也普遍存在。“在大城市的学校学习了这么多年,回到家乡小地方可不能输给老乡的孩子啊。”这样的想法实在有点简单粗暴。

回流儿童回乡后要面对的困难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需要被给予更多呵护和关注,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一步步适应家乡环境,感受城市与家乡的不同之处,逐渐建立起与家乡的情感。作为家长不能把目光紧盯在拿高分、考大学、光宗耀祖上。一定要从生命安全和长远发展角度对孩子呵护有加,一定要投入时间、精力,用心地陪伴孩子度过回乡初期的艰难期和危险期。要和孩子多交流,要向学校、老师多了解情况,一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回乡过渡期,早日使学习、生活步入正轨。

猜你喜欢
住校学业家乡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梦话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梦游真可怕
村小住宿生
35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读中学的孩子突然爱打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