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从心所欲 不逾矩”的心育课堂?

2021-07-23 03:34张蓉
心理与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育异性教学内容

张蓉

作为一名中學专职心育教师,近四年的授课过程中,有个现象引起了我的不断反思: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班级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

在《多彩的情绪世界》一课上,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感知自己的情绪,我播放轻音乐,叙述指导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冥想中回忆和体验进入初中一个多月以来,有没有发生引起自己“喜、怒、哀、惧”等情绪的事情,然后睁开眼睛把感想写在心情卡片上。

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三类班级:

A类班级学生在冥想过程中嘻嘻哈哈,出现相互打扰的情况,分享心情卡片时七嘴八舌,需要我不断提醒和维持课堂秩序。课堂氛围过于“从心所欲”,有序性较差,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B类班级学生能跟随我的指导语静静冥想,但在分享心情卡片时稍显沉闷,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举手。课堂氛围“不逾矩”,但学生不够活跃,教学效果一般。

C类班级学生在冥想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分享心情卡片时乐于参与、积极举手。课堂氛围“从心所欲不逾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感知、体验而后有所生成,课堂效果较好。

为什么要求学生“从心所欲不逾矩”?

首先说一说为什么要让学生“从心所欲”:

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体验性。尊重学生在心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感受,是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享受乐趣、尽情表达、获得体验感的一大前提。

2学生能做到“从心所欲”,可以帮助心育教师关切学生的真实感受,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心育工作。

但与此同时,心育课作为中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常规课程,也要保证课堂基本秩序,需要学生“不逾矩”。

因而,如何实现中学心育课堂中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值得每位心育教师不断深思和反复实践。

什么阻碍了心育课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科特点

心育课教学形式多样化,易引起学生的认知误区,认为心育课是游戏放松课。

心育课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其表达的欲望,一旦畅所欲言就容易变成交头接耳、吵吵闹闹的讨论会。

心育课没有考试压力,课堂回答问题也没对错之分,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以及感悟生成。这就容易导致学生不重视心育课,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课上写学科作业,不参与不表达,或是过于放松和活跃,扰乱课堂秩序,甚至是睡觉。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自我意识高涨、自我评价偏高,过分关注自我的感受,所以在同学回答问题时往往不能尊重他人,过于从心所欲地加以评判,过度地强调自己的观点,不能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中学生情绪具有反差性和封闭性,习惯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不愿在公开场合或是不信任的环境下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表现为在课堂上虽不逾矩但沉默寡言。

中学生普遍存在反抗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所以容易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抗拒。

心育教师自身角色的矛盾性

矛盾之处在于教师既要保证课堂的基本秩序,也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与学生共情,让学生感知到其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建立起彼此平等、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愿意开放和表达自己。这就会导致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形成刻板印象,认为心育老师不会生气、不会批评学生,便在课堂上过于“从心所欲”。

如何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心育课?

 建立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第一次心理课上,心育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商定课堂规则及相应的奖惩措施,从而逐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奖励方式多种多样,言语奖励和物质奖励皆可。惩罚方式一定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实施,如在课堂上插嘴一次就罚一节心育课不能参与分享讨论,只能全程倾听其他同学分享叙述,最好不要把学生轰出课堂。

也可设计专门的课程训练,或者设置一些小考试,帮助学生认识到尊重、倾听、遵守秩序、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也让学生更加重视心育课的存在。

课前充分备课

通过和班主任建立密切联系,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来了解各班同学的差异和特点,以及不同阶段各班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在充分了解不同班级学生差异和需求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要“因班而异”。下面我将列举课例具体说说:

教学内容

了解不同班级每一阶段的最大需求,是选择适宜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向。以某次月考为例,经和班主任沟通、个别学生来访等多种方式,得知A班较多学生成绩下滑,心情失落,丧失自信,我便选择了《勇敢应对挫折》作为教学内容。而B班很多学生因为考试成绩和家长发生了一系列冲突,家庭关系紧张,我便选择了《冲突带来成长》。

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应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时教学设计要因班而异。以《异性交往有分寸》为例,经课前对各班异性交往的情况做初步调查,发现大致分为两种类型:A类班级大多数学生与异性交往程度较深,B类班级大多数学生与异性交往程度较浅。

因而我设计了不同的导入方式,A类班级我采用视频导入以便学生静下心来,为接下来的体验感悟做铺垫,整个教学设计以“引导”为主要目标。

B类班级我采用了“面对面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导入,帮助学生感知与异性同学相处的不同,整个教学设计以“普及和预防”为主要目标。

总而言之,作为心育教师,要想实现中学心育课堂中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一方面,要扎根于课堂,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只有当授课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课堂上驾轻就熟。

另一方面,要通过和班主任建立密切联系,进行有效沟通,以深入研究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以及每个阶段的困惑和需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心育异性教学内容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异性齿轮大赏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外教新词堂
你善于结交异性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