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疗效

2021-07-26 02:05李坤明唐茂文李玖能李红君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6期
关键词:成形术移位瘢痕

李坤明,唐茂文,李玖能,李红君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烧伤整形外科,重庆,401520)

内眦赘皮在眼科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内眦角前方的一片呈斜向或垂直向的皱襞,患者常伴有单睑、上睑下垂等表现,随着赘皮生长会掩盖内眦角外形,遮挡部分视野,患者面部显得呆板,对患者外形及生活造成一定影响[1-2]。临床多行重睑成形术以改变眼部形态,但单纯行该手术往往出现重睑形态不自然,故临床认为应在行重睑成形术的同时进行赘皮矫正手术[3]。Z-成形术、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术均为常见术式,Z-成形术能够提高美容效果,但术后瘢痕严重,复发率高[4]。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术则具有操作简单、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5]。由此可见,不同手术方式带来的手术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选择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男2例,女29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8.79±3.48)岁;分型:睑板型15例,倒向型3例,睑型13例。对照组男4例,女27例;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28.52±3.22)岁;分型:睑板型16例,倒向型2例,睑型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先天性单睑伴内眦赘皮;②未进行过眼部手术;③患者精神状态正常,沟通无障碍,自愿选择手术矫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眼部疾病;②眼睑畸形;③凝血功能障碍;④伴有恶性肿瘤。

1.3 方 法

对照组行Z-成形术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取平卧位,患者闭眼,对睑板上侧进行观察,使用美蓝沿睑板上侧1.5 mm处进行标记,需平行于睑缘,视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标记线两侧,以此作为下侧切口线;另外,使患者重睑线宽度与松弛程度选择上侧切口线,为保持两侧重睑线对称,可对标记线进行调整;顺内眦赘皮张力线划线,并做标记点于内眦点对应皮肤处,将内眦点与张力线做一连线。实施局麻,按照上述设计路线切除皮肤、眼轮匝肌,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去除的睑板浅层面轮匝肌与眶隔脂肪,为保证流畅的重睑线,切口缝合应根据重睑缝合法。之后沿着内眦赘皮设计线切开内眦部皮肤,并行钝性分离,离断纵行肌肉,顺Z形瓣边缘剪短轮匝肌,提起2个三角状皮瓣进行交叉,修整肌皮瓣后缝合。观察组行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取平卧位,首先设计切口:将内眦皮肤向鼻侧牵拉,原内眦点在皮肤表面的投影点为新内眦A点,画一条线连接平行至原内眦点A’处,B点为下睫毛缘延长3mm,C点位于双睑皱襞内。手术过程:实施局麻,先进行矫正术,根据设计好的路线(A→A’→B)切开,逐层分离,松解粘连,将错构状态的眼轮匝肌剪除。先缝合AA’,对内眦外形进行仔细观察,可酌情剪除多余皮肤,将缝合的AA’松开,在鼻侧腱膜固定皮下结缔组织,对AA’、AB段进行缝合。根据术前设计的双睑形态进行重睑成形术,切口需越过C点达到内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阴影部分皮肤切除,并将AC缝合,将其隐藏于双睑皱襞内,结束手术。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内眦间距(inner canthic diameter,ICD)及并发症。(1)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手术效果:术后赘皮消失,ICD缩短,重睑形态自然,无明显瘢痕为显效;术后赘皮消失,ICD缩短,重睑形态自然,瘢痕隐秘性不佳,仔细看可见瘢痕为有效;赘皮消失不完全,重睑瘢痕明显为无效差。显效有效=手术总有效。(2)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取坐位,向鼻部牵拉双侧内眦皮肤,测量两侧内眦点距离,此处即为ICD。(3)并发症:比较两组感染、出血、瘢痕增生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

对照组显效58.06%(18/31),有效16.13%(5/31),无效25.81%(8/31)。观察组显效90.32%(28/31),有效6.45%(2/31),无效3.23%(1/3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30/31)高于对照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12)。

2.2 ICD

观察组术前ICD(40.11±2.41)与对照组(40.02±2.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9,P=0.882);观察组术后ICD(29.89±1.38)短于对照组(33.1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1,P=<0.001)。

2.3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6.45%(2/31),出血9.68%(3/31),瘢痕增生3.23%(1/31)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35%(6/31)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10)。

2.4 典型案例图1、图2.

图1 34岁,女,行Z-成形术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图1a为术前,图1b为术后即刻闭眼,图1c为术后即刻睁眼,图1d为术后1周

3 讨论

内眦赘皮高发于单睑患者,最初研究认为主要是因皮肤过剩导致赘皮形成,但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内眦赘皮是因深层组织结构、位置异常导致,加之内眦部狭窄,局部皮肤紧凑堆叠形成蹼状皮肤皱襞,会对泪阜造成遮盖,增宽内眦间距,影响患者视力及外形[6-7]。单睑伴内眦赘皮需进行及时治疗,以恢复患者视力,提升面部美观度。手术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的重要选择,既往多使用重睑成形术治疗,能够缩短ICD,但单纯实施该术式后,部分患者会加重赘皮,且术后瘢痕明显,复发率高,整体效果无法达到预期[8-9]。因此在实施重睑成形术的同时应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美观度。

内眦赘皮矫正术包含“Z”形、“L”形、“V”形矫正术,Z-成形术是临床最常用是术式,随着手术经验积累,逐渐演变出不等“Z”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矫正内眦赘皮,术后恢复较为自然,能够改善患者面部美观度[10-11]。但Z-成形术若术中未处理眶隔前眼轮匝肌浅层位置的异常,术后复发率较高,维持时间短,整体效果较差[12]。“V”形矫正术设计灵活,能够灵活调整双睑状态,但术中去除的皮肤量无法达到预期,术后美观度不佳。近些年,临床提出“L”形下睑延长切口,通过减去错构的眼轮匝肌,游离皮下组织,获得相对自然的眼部形态,从而提升术后美观度[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ICD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改善ICD,降低并发症。分析其原因为,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术路线设计简单易行,术中游离充分,去除的皮肤量能够达到临床要求,术后形态自然,不会产生垂直瘢痕,上方切口能够较好地隐藏于双睑皱襞中,而下方切口则靠近下睑睫毛缘,术后恢复后瘢痕不明显,美观度更高[14]。另外,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术能够根据患者要求对双睑内眦部位的形态进行调整,更加符合患者需求,术后满意度更高,该术式安全性更高,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恢复更快,与重睑成形术同期完成,能够获得更加自然的形态,利于提升患者美观度[15]。

综上所述,与Z-成形术联合重睑成形术相比,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效果更佳,术后ICD改善更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利于提升面部美观度。

猜你喜欢
成形术移位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瘢痕也可能会癌变
基于FPGA 的参数可调多功能移位寄存器设计与实现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