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起大写的人

2021-07-29 21:34时高玺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写建设者文化

时高玺

近来,四个“爆款”短视频在教育人中热传、热议。其中,既有河南省教育厅郑邦山厅长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的激励之语,也有温情校长唐江澎对何为教育真谛的赤诚回答;既有河南省教育厅毛杰副厅长对“众口难调”教育的掏心窝话,也有高中语文老师赵旭畅谈自己心目中教育的诗和远方。

短视频时代,能被广大网友在海量信息中刷成“爆款”,他们一定是激发了我们心里最朴素的情感共鸣。他们四人是教育的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亲历者,视频中的走心之语,不仅触动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感,更因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育思想给人们以启迪,并因此而闪光!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所以,但凡深刻的教育思想,必定对此问题有精辟独到的见解。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那么,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四个“爆款”短视频,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内涵惊人一致的回答:树起大写的人!

这大写的“人”,首先是“精神的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理想信念从何来?精神之基怎样筑?郑邦山厅长在视频中以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河南大学敌前办学的历史、汶川地震中学生志愿者的成长为例,给出了他的答案:“风雨同舟、携手共进,把疫情、把灾难变成教材,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真正地与祖国一起成长,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和追求!”

为落实好“筑牢精神之基”这一教育的本质和追求,2021年3月以来,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了“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抗疫的鲜活案例融入教材、融入教学。笔者所在的河南教育报刊社新媒体部,就积极响应这一主题,策划了“读优秀报刊、学抗疫先锋”网络主题教育活动,总参与人数达147万人,主题教育文章的阅读人次近300万。精心编发的疫情防控知识、抗疫先锋事迹,被几百万师生浏览、转发,真正做到了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

经此一“疫”,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已在广大学子心中自然而然生根发芽。

这大写的“人”,是“健康的人”

现在的教育之所以被社会热议,背后其实是“家长焦虑”和“孩子健康”之间的矛盾。“网红”校长唐江澎在视频中对这一矛盾的剖析振聋发聩:“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我看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唐校长所言是“健康教育”的理想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要真正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做好美育工作、弘扬劳动精神是第一步。关键是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是只关注升学率,恐怕没有核心竞争力”(唐江澎校长语);根本是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河南教育人已然跑出了“加速度”。2020年河南各领域教育综合改革同步规划,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教育综合改革迈出坚实步伐,改革成效初见端倪。2021年2月24日,河南省教育厅又召开全省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聚焦改革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明晰改革思路,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河南教育发展的目标、改革的指向。唯有通过改革解决,别无退路!”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在研讨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也让河南教育怎样培养“健康的人”路径更加清晰。

这大写的“人”,是“创造的人”

我们学校里的孩子,何时变成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毛杰副厅长在视频中道出了个中原因:“从小我们就是求同教育,孩子的答案跟老师越一致分数越高。”但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缺乏,不正是让国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的滥觞吗?

于是,毛杰副厅长又谈到了她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访谈中得到的启发:“一旦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我们不要给学生贴标签,发生一件事不足以说明这个孩子品德有问题,一件事没做好不足以说明这个孩子能力有问题。当一个孩子说出了不同的观点,教师就说这个孩子偏激,这是不对的,应该鼓励孩子思考,提出不同的观点。如果我们把进入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当做人才培养的时候,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

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造,不正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义吗?所以,好的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好奇心、想象力;要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营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

这大写的“人”,是“文化的人”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又是什么?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学赵旭老师在她的《诗经》文化课被质疑后,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真正的教育,给人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还要给你诗和远方,给你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影响人一辈子的绝不是考试成绩,而是‘有文化的教育。”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已经很难见到文化的影子。每天乐此不疲地只做一件事,就是研究各种考试技巧。如果孩子没有接受有文化的教育,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心底的波澜,不知道自己将要成为这个国家新时代的主人,不知道这个国家新时代的蓝图多么迷人,更不知道要掌握这个蓝图需要哪些综合素养。他们生怕自己输在这条起跑线上,却一个接一个地倒在了终点线前!”(赵旭老师语)

如何让教育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的源头活水。好的教育,要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教育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德树人,教育之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的人、健康的人、创造的人、文化的人,正是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

树起这大写的人吧!让我们以教育内在的规律去办学,以人人成长的规律去育人,用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润泽,培育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5-03.

[2]靳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论坛,2018(29).

[3]邹小莉,焦红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对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创新[J].科教文汇(上),2021(1).

猜你喜欢
大写建设者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福照到家!
大写加粗
城市建设者
谁远谁近?
“大写”与“大些”
斗严寒
大写的“荷尔蒙”拯救“累觉不爱”的少女心
—个大写的pink 该入手的都来了
王国建设者:牧歌 Kingdom Builder: Nomads BGG排名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