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HPS理念下的物理课堂设计

2021-07-29 21:34徐建荣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史料物理

徐建荣

HPS教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对历史、哲学、社会学科的知识整合,达到提升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本质的教学目的。采用HPS教学思想完成物理学科教学任务,可以分别从课程规划、史料采选、科学研发过程等视角,进行学科知识融合,采取史料展示、知识讲解、学生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比如,采用HPS教学思想完成“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这一知识点的课堂设计,就顺应了学生知识接收的实际需要,可以显著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确定教学任务

(一)物理学科教学标准

普通高中给出的物理学科教学标准中要求教师借助科学史料,提升学生对实验科学形成环境的认知程度,明确物理实验的学习意义,为物理学科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采取资料查阅的方式,可以辅助学生学习运动、落体相关概念,促进学生正确认知探究物体运动的实验方法。

在讲解自由落体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在历史资料中学习物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感受物理实验的重要性,逐步形成物理意识,可以帮助学生以物理思想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以学科素养为核心,加强学生的物理思维塑造,从而完成物理教学目标。

(二)HPS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流程

1.自由落体的课程学习,便于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其能够用物理思想解释生活现象,比如,判断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特点等。

2.以事实为基础、以实验验证为科学推理方法,验证亚里士多德物理猜想的准确性,塑造学生的科学意识,使其能够对固有事物、理论形成辩证思想,在实验验证的过程中,获得具有科学性的理论结果,锻炼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3.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以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探究活动为主体,进行问题设定、现象验证、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交流等。比如,在自由落体课程教学过程中,设定问题“物体下落的原因”,假设“万有引力”,进行落体实验,对问题进行解释,让学生交流表达自由落体的现象,以完成课程探究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力。

4.在实验完成时,让学生回顾自由落体相关历史资料,便于学生认知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崇高的科学探究思想。

(三)自由落体教学任务分析

教材中对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给予了诠释与推理,同时添加了伽利略科学现象研究的过程,以塑造学生的科学意识,使其以崇高的科学探究思想,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其中粤教版教材侧重于展示物理实验研究过程,便于学生自主进行落体运动实验,进而获得课程知识。在自由落体教学任务中,结合课程教学标准,侧重于物理现象的探究、科学实验的验证。在课程预习阶段,学生基本掌握了自由落体的物理运动规律,清晰认知了客观事物的运动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展现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结合物理实验探究方法,完成与物理史料的融合,可以拉近学生与科学家之间的距离,感受科学探究验证的不易,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

二、融合HPS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

(一)导课设计

教师进行落体运动物理知识讲解时,设计的导课思考问题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比如,可以让学生总结物理研究思路,学生在进行自由交流与解答后,通常可以轻松地给出“现象观察、现象分析、物理规律归纳”的研究思路。教师在进行导课设计时,适当补充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研究的背景情况,便于学生归纳总结物理现象。观点提出初期,受到物理研究条件的限制,展现出了科学家观点的先进性,便于学生对亚里士多德观点形成辩证认知,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物理知识的验证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以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科学习惯。

(二)新课引导

1.问题引导

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伽利略反证观点的正确性,解析亚里士多德观点内在的冲突性,由此让学生思考两个科学家观点的客观性,让学生自由查阅史料,佐证自己对两位科学家观点的认识。并在学生查询完史料后,给出亚里士多德观点成立的条件,结合学生结论,采取反证法验证。

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史料知识、观点反证,均是HPS教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在课程问题引导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学习史料内容,可以对伽利略反证观点进行补充,同时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样,学生既能够领会到伽利略对原有观点的质疑精神,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又可以在史料的学习中塑造优质的物理学科素养。

2.验证假设

在完成史料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物理运动的数学分析,以理论视角验证物理运动猜想。依据伽利略反证思想的假设: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产生的运动距离的比值与所用时间平方的比值相等。

通过数学分析与推导,成功佐证了伽利略物体运动思想的正确性。

以物体实际运动现象为指导,借助数学推导方法,验证理论观点的正确性,能够客观诠释各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量化形式呈现物体运动特点,提升学生对自由落体相关知识的理解,展现物理知识探究过程的严谨性,塑造学生优质的科学研究思想。

3.现象观察

对自由落体进行实验观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教师需要准备实验道具,包括小球、斜面演示器等,让小球在斜面演示器表面自由运动。借助此实验现象,向学生证实:当物体运动所在斜面角度不大時,在斜面缓冲作用下,运动时间间隔较小,难以对其进行精准测定。从实验精准性的视角考虑,改进实验方法:将自制轨道均分为三份,对小球落体运动进行时间记录,截取三等分节点对应的时间点,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借助实验验证数学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在此基础上,对小球重量、斜面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再次进行落体实验,验证数学分析结果与物体运动实验现象的一致性。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发生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自行开展对比分析,获得实验结论,助力学生熟练掌握加速度与斜面倾斜角的相互关系。

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改变实验变量,比如斜面倾斜角度、小球重量,让学生自主观看实验现象,同时在物体运动时间测量数据的辅助下,验证物体运动数学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展现物理现象研究过程的学习价值。

(三)课程巩固

在完成数学分析、实验发现之后,教师对自由落体课程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以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同时巩固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形成较高兴趣。在课程巩固环节中,重新引入更为全面的物理史料,对历史人物、研究过程进行归纳梳理,便于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对科学历史形成全新认知,冲破固有思想局限,深入感受物理科学知识的力量,形成优质的物理科目学习素养。

在课程讲解结束后,布置作业以验证课程学习效果,对后续教学设计、HPS教学思想融合形成反馈,逐步完善物理教学设计,以提升物理教学工作平稳发展,助力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知识。

三、教学反思

以HPS教学思想为理论依据,加强描述资料在课程中的应用,以科学验证、数学分析为出发点,提升物理课程设计效果,促使学生以辩证思想学习物理知识,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引入史料,应结合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优化,逐步塑造学生的物理学习观,从描述性资料、实验观察、数学分析等多个层次,全面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史料物理
留言板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
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运用类比法巧解物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