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与劳技教育的整合

2021-07-29 21:34张慧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劳动美术技能

张慧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灿烂悠久的历史,还创造了艺术和美,从古代的万里长城、兵马俑、秦始皇陵、故宫博物馆,到现在的现代建筑等都体现了美,这些都是华夏民族通过劳动所创造的巨大成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充分体现了人类创造性劳动的崇高与永恒。从这个角度来说,美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密切关联的。

一、利用欣赏课——感受劳动创造美

田野里的麦浪滚滚,是劳动创造的自然美;栩栩如生的剪纸、雕塑,是劳动创造艺术美。美的形态有千万种,而万千优秀的美术作品却无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这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广阔真实的生活画面,也为我们传达了艺术家先进的思想观点和生活经验,其中蕴含着推动时代改革发展的光辉思想。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思想,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欣赏内容,如民间玩具、陶艺等,这些作品体现了劳动所创造的美。例如,在进行有关古代建筑教学时,教材中列举了很多古代建筑的照片,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特点,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的不易和辛苦,感受作品中蕴藏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提高欣赏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建筑文化历史,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所产生不同的建筑风格特点,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建筑不同风格的形成和劳动人民的审美取向是密不可分的。

二、利用绘画课——表现劳动创造美

绘画材料本身也能够体现劳动美。作为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中国画凝聚了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了浓烈的民族情感。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主要材料,它们蕴藏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纸还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教师可以将国画作为切入点,利用照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陶冶爱国情操,激发他们热爱文化遗产的思想。而在美术教材中也有很多有关劳动题材的绘画作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画笔表达出自己对劳动的赞美与热爱。教师还可以摆脱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利用丰富的资源和设施,挖掘以微课为载体的美术劳动技术课程学习资源,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例如在“家务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让学生创作,可以先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在家里做过哪些家务活,是怎样做的,在做完家务活之后有怎样的感想等;也可以邀请学生模拟表演做家务活的场面,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还可以通过微课将学生劳动的照片或视频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欣赏和再现劳动场景,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创造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作品成果,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利用制作课——体验劳动创造美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劳动创造美

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的过程,是主动思考的过程,也是其智慧闪烁光芒的过程。自由的教学空间和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主创造力。为有效解决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在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开发优秀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优化、研究、开发校外教学资源,拓展校外劳动教育的教学领域和应用范围。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开拓自由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亲近自然,发现自然的奥秘。例如,在进行“有趣的拓印”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并体验用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拓印。教师不应把课堂局限于教室中,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寻找可以拓印的物品,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不仅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花和叶子,而且对下水道井盖、汽车轮胎、车牌号码甚至鞋底的花纹进行了探究。如果这节课在教室内进行,学生的想法可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举例的钥匙、象棋、树叶等物品,他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生活中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不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寻找、判断和实践来发现拓印材料,也无法对肌理美产生深刻的认识,无法体验劳动的自豪感。

(二)让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劳动创造美

美的结果总是以某种形式呈现给人们。只有真正看到自己的成就,人们内心的快乐才能得到升华,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各种各样的展览活动是对艺术美也是对人类艺术才华的展示,是群体共同智慧的结晶。例如,在进行“我设计的建筑”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探讨家乡传统建筑的各种形式、风格、功能;上课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家乡的历史建筑发表不同的看法。创作过程中,老师以学生小组为创作单位,让各小组为家乡的未来发展绘制一幅美丽的蓝图。当学生完成作品后,将有机会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会对未来充满美好的遐想。

(三)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劳动创造美

美术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意识,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專业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体验和创造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充分重视劳技教学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主动进入课堂,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在小学美术课中积极开展各种游戏教育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图像的感受和想象力。在实施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整合劳动教育技能的教学要素,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美术课程对学生劳动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和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乐趣。在整合具体劳动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操作和讲解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美术课的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应用性,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寻找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保证劳动技能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应不断探索和优化评价教学策略,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通过学习和整合学校劳动技能教育的要素,在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融入劳动技能教学要素的美术教学方法更符合新的教学要求,希望本文的探讨研究能对美术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劳动美术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美术篇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