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视野下的幼儿园乡村美术教学实践

2021-07-29 21:34卢笑咪陶园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幼儿园

卢笑咪 陶园

现代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从所得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所以,幼儿美术活动应立足于幼儿生活,以生活为背景,选择孩子乐于接受和喜爱的内容,引发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依托“彩色田野”激发创作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良好的教育资源,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自然景色和万物精灵时时变化、处处不同,是孩子们用来创作的最好的艺术表现对象,也是引发孩子们创作激情和热爱自然的最佳途径。教师带幼儿来到田野,幼儿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大自然中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由此,一个个探索型美术活动应运而生,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

在“遇见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多次组织孩子走进茶园,采摘叶片,观察根茎以及雨后嫩芽的变化,让孩子们捧着画本、拿着彩笔记录发现。回园后,教师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孩子开展有关“茶”的美术创作活动。创作初期,孩子们的画面还是比较单调的,教师继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不断地思考、探索,从材料、内容、布局、色彩多方面完善自己的作品。从水彩画、泥塑、粘贴画到创意胶水塑封画,从平面画到立体画,一件件灵动的作品应运而生。孩子们在作品面前雀跃不止,教师抓住契机,抛出问题:“如何将作品展示保存,并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参观呢?”孩子们回答:“拍成照片、布置展台……”在一系列的讨论中,孩子们形成共识,一起探讨布置“茶”作品展,介绍他们所知道的茶。

秋天到了,金秋丰富的色彩让人为之惊叹。因此,我们开展了“秋天的色彩”水粉画活动。活动前,我们组织幼儿秋游,观赏秋天的树林、果园、晚霞、芦苇丛、稻田。回园后,我让幼儿欣赏秋天实景照片,并配上《秋日的私语》背景音乐。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自己喜欢的水粉颜色描绘秋天。在轻柔的音乐中,孩子勾勒着自己想象中秋天的色彩。庆庆说:“我喜欢画一个个格子一样的秋天。”檬檬说:“我听着音乐,好像看到秋天蓝蓝的大海了。”榕榕说:“我画的是落叶满天飞,很多很多的树叶都落下来了,所以我要用黄色画,我还要画两片红色的大叶子。”熹熹说:“我画的是秋天的果园,红色是苹果的颜色。”

活动结束后,很多孩子想出了关于秋天的故事,他们说:“老师,我们把秋天的故事也画在彩色的图画里吧,那样就更漂亮了。”于是我们的第二次活动开始了:在彩色的秋天里描绘秋天的故事,用记号笔画出关于秋天的想象。孩子以前一次的彩色画为背景,描绘自己的秋天。画完后,熹熹的画变成了秋天的果园。檬檬的画变成了天空和海洋,海天一色。画的上边是大海,有小鱼游来游去;中间是天空,有小鸟在飞翔;下边则是海带。这幅画充分显示了孩子的想象与成人世界的不同。庆庆则画了各种各样的乌龟,每一块色彩是一个池塘。

二、巧用“灰色村居”提供创作素材

《纲要》强调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社区文化历史场所和社会生活,将它们作为教育资源,让幼儿从身边的生活中体验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河阳古民居是本地旅游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黑瓦白墙的色彩、依山傍水的村落、小桥流水的布局、左右和谐对称的民居设计,如一幅静态水墨画,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配套建筑寺观佛塔、石窟园林、景观楼阁、桥梁牌坊,都蕴含着建筑美学。建筑元素砖瓦、匾额、雕刻、廊檐……都是美术课程元素。

最有特色的缙云河阳古民居外墙建筑在答樵路上。在这条路上有32个马头状的墙头,远远望去像是一匹匹马在昂首长啸,气势非凡,因此也叫“马头墙”。马头墙的特点是黑瓦白墙、飞檐翘角、依山傍水。在我们的“河阳古民居”主题活动中,孩子走在古街上,被气势恢宏的马头墙深深吸引了。针对孩子的兴趣特点,老师们结合自己所见,生成活动“线描马头墙”,让孩子们以线描写生的形式,用稚嫩的小手大胆创作别具特色的“马头墙”造型。

在“古民居的老房子”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活动,通过打开尘封的记忆与沉淀的历史对话,为幼儿展示了祖辈生活的空间。老房子引发了幼儿许多的感受:“老房子就是一间间又矮又旧的破房子。”“一间又一间的老房子连接在一起,弄堂很窄。”还有的小朋友说:“在弄堂里,我们只能排着队走过去。”有个孩子说:“这一户人家的墙和大门很高很大,上面有许多花纹和图案,大门最高的地方好像戴着一顶高帽子,很气派,这是不是就叫马头墙?”“大门上面还有几个很破旧的大黑字,写的是什么啊?瓦片上有美丽的人头和一朵朵的云彩,这些表示什么啊?”小亮自豪地说:“我奶奶告诉我,那些瓦片上面的人头纹是用来辟邪镇宅的,云头纹表示吉祥如意,大门上的花纹表示富贵。”还有一个孩子说:“老房子的门窗都是用木头做的,现在已经很旧了,窗子用一根根细木条弯曲连接,真的很好看。”……根据孩子们的认知经验,我们开展了关于各种老房子的美术创作活动。在幼儿园环境改造中,我们本着让孩子参与环境创设的原则,开展了“园牌设计我来做”的主题活动,让孩子设计具有古民居特色的园牌,进行了砖画、木雕、长廊、匾额、门洞设计等一系列活动。我们还采纳孩子的建议,将河阳最有特色的景点标志建筑复制后搬到了幼儿园。

三、挖掘“红色文化”激发创作源泉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乡村文化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在滔滔好溪水的滋养中,西乡形成了特有的地理环境、古居文化、民俗文化、本土美食、地方特产等,这些都是丰厚的教育资源。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民间游戏、民间艺术……无不显示出西乡这块人杰地灵的“红色”沃土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有效地利用和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在主题活动“美丽西乡”中,我们采用美术区域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收集资料以及丰富的亲身体验,充分感知西乡悠久的文化。孩子可自由选择创作形式,表现家乡趣事。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相当丰富,活动形式又很开放,因此孩子们在创作时很自信,一幅幅表现家乡娶亲民俗、过年风俗、节气习俗的画面跃然而出,有木玩活动“状元宴”,有脸谱画《十八狐狸》,有建构图《抬阁》、水笔画《三十六行》、水墨画《舞龙》等,无论在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惟妙惟肖,富有童趣。本地的美食、地方特产远比汉堡、披萨、生日蛋糕来得亲切。于是我们鼓励孩子把这些风俗带到教室里来,让他们来玩,来做,来感受,然后用笔把它们画出来。于是,一幅幅喜气而又具有乡村特色的作品《烤烧饼》《状元宴》《打麻糍》等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每一幅作品都体现了孩子的欢乐情绪。

四、借力“金色艺人”提供珍贵资源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的各种能人、艺人是幼儿教育的良好合作伙伴,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应给予充分挖掘和利用。

西乡有着丰富的民间人才资源,剪纸艺人、草编艺人应有尽有,他们的作品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这些艺人是我们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宝贵资源。剪纸艺人王奶奶就居住于本地。孩子们走进河阳剪纸工作室,边听边欣赏,眼神充满无限的惊奇,感受家乡剪纸的无限魅力。我们把王奶奶请到幼儿园,每次活动时孩子们都热情地把她包围起来,争先恐后地问这问那。孩子们不仅喜爱王奶奶用纸剪出的各种活动场景和作品,更喜爱她聚精会神剪纸的样子。在王奶奶的指导下,孩子们的一件件作品不断涌现,教室里、午睡室里、走廊里都挂滿了孩子们的剪纸作品。

总之,尊重儿童,基于儿童,构建具有儿童思想和思维方式的课程文化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儿童生命成长对幼儿教育的诉求。研究回归幼儿生活视野下的幼儿园乡村美术教学实践,就是希望通过实践活动为乡村教师开启一个了解儿童、研究儿童美术教学途径的通道,为幼儿提供一个认识美术世界的窗口,使美术教学活动在传播发展乡村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为乡村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幼儿园
Jazz
美术篇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