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融合地方特色文化的美术教学探索

2021-07-29 21:50许丹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美术特色素养

许丹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艺术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把中国特色艺术文化教育融入美育,这将会是美术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一、关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笔者认为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

二、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美育的途径

(一)地方特色文化的类别

搜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是学生了解地域人文最有效的途径。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和参观美术馆了解实际情况。其次,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最后,教师可以与家长积极联系,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游览,开拓学生的视野。比如我所在的地区是人杰地灵的江苏宜兴市,本地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自然资源——竹、松、杉、紫砂土等。2.文化资源——陶瓷文化、山水文化、禅茶文化等。3.民俗特色——观蝶节,又称蝴蝶节、双蝶节,流行于宜兴地区,源于宜兴的“梁祝”传说。

(二)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美育的意义

艺术来源于生活,把美术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我们都可以成为教育家。传统文化在培养儿童美术素养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我校每年都会为学生举办礼学活动,其中有经典诵读环节,学生齐声诵读《诫子书》《论语》等名著,穿古服、循古礼。创设富含传统文化特色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展现他们自主探索的各种成果,满足其自主探索的欲望。

(三)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美育的途径

1.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定位课程,突破传统教材

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就要结合地方艺术特色,突破传统的纸上作画的方式,延伸课堂、拓宽思路,因地制宜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宜兴地域特色,组织学生在紫砂陶、鹅卵石、雨花石、树叶、树皮等物品上作画,创作富有个性而又生动有趣的艺术作品;可以结合旅游资源进行手工艺术品的创作等;还可以创作谷物粘贴画、泥塑工艺美术作品,开展废旧物品大改造等活动,进一步拓宽本地美术教育的渠道,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地域特色和自主性。

2.创新课堂,增强活力,灵活授课

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的美术课堂教学,是展示综合能力素养的教学,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可以增强美术课堂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日常美术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本地特色素材进行粘贴、编织、拼摆、雕刻等,使学生熟悉家乡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因为这些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对其有亲切感,容易接受,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运用灵活的授课方式,比如把一周分开上的两节课改为一次集中上,这样就为创作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学生创作的思路不会被打断,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作品。

3.以赛促学,增强地方特色文化氛围与传统认识

针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优势,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分析、梳理和传承。对传统艺术的教育不可能都放在课堂上来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将传统美育延伸到课外时间,切实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熏陶作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以彰显地方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我校每年都要举办“现场绘画比赛”“泥塑现场制作大赛”等活动,尤其是学生在艺术节上逢先必争,作品创作质量不断提高。这些文化活动成为推动学校美术教育工作、检验美术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審美情趣、弘扬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4.提升美术教师地方文化艺术素养

美术教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者,更是地方文化的弘扬者,不仅要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要以此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其授课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是极其重要的。美术教师要提高地方文化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还要不定期地聘请地方民间艺人走进课堂,与他们共同完成传承地方文化教育的重任。在开发课例、编写地方艺术课程教案的同时,要逐步以图书、课件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公共平台建立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把地方特色文化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三、融合地方特色文化课例评析

在一次优秀教师教研活动中,宜兴市阳羡小学的周亚君和蒋峰强强联合,执教五年级“风景如画”这一课。从宜兴本地艺术家吴冠中的《故乡》导入,让学生在欣赏画家笔下家乡之美的同时充分了解其艺术风格。当学生看到有关自己家乡的作品时,眼睛都亮了,听课也比平时认真很多。在授课阶段,这两位老师又设计了一组宜兴乡间风光全景视频,学生看得更是目不转睛。教学中还展示了宜兴美景和色彩大师油画作品的对比分析。整个教学设计和谐、活跃却不花哨。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宜兴有哪些优美的田园风光,自己曾去过哪些地方,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哪些等。这种在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下而产生的讨论探究活动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是对家乡的深切热爱。相信即使他们成年了,这节课对他们也会是一段抹不去的美好回忆。

再如,有关“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其中一个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让我印象深刻。在教学“外国肖像画”这一课时,她试图打乱常规教学的顺序,以毕加索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带领学生欣赏其各艺术时期的抽象画作,引导学生自主地探讨赏析。以毕加索艺术作品的特点为理论依据,展开不同艺术流派和不同时代画家作品的对比,让学生对当今西方艺术流派和毕加索的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学设计的层层逐级递进、课堂教学的有效优化,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图像语言识读、审美思维态度、文化内涵理解等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可以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有更多题材的选择,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地方人文元素,不仅可以丰富作品形式以及创作风格,还可以提升作品的内涵和感染力;其次,有利于彰显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与现代文化巧妙地融合,从而不断地丰富中国文化体系;最后,地方特色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美术特色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美术篇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