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合唱社团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实践研究

2021-07-29 21:34林颖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社团成员教师

林颖

近年来,教育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加强美育教育,大力推动社团建设。合唱社团因其受众广泛、可操作性强、成本投入低等优势,得以在全国中小学广泛推行。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乡村学校的合唱社团无论在组织规模还是发展水平方面都出现了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笔者围绕这一现象,对所任教的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合唱社团现状展开了调查与分析。

一、合唱社团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调查

我校合唱社团的前身是歌唱社团,创办于2013年,在教学过程中由单纯的声乐教学逐渐演变为合唱教学,于2015年正式更名为合唱社团。

1.硬件设施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规模中等的乡镇完中,没有专门的合唱教室。合唱社团的活动场地是我校的音乐教室,有配套的钢琴和多媒体教具。美中不足的是,固定的桌椅局限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大多时候学生只能坐着排练合唱,这对歌唱时发声和气息的运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给教师精准把握各个声部带来了困难。

2.师资配置

本校共有四名专职音乐教师,都毕业于音乐师范类院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也接受过合唱指挥方面的学习,但教学经验不足,训练也不成体系。在开展社团活动的七年间,每名音乐教师都曾担任过指导教师,时间有长有短,类似于导师流动的教学模式。

3.成员组成

我校高中部学生总人数为958人,目前只有高一开展了社团活动。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社团活动,每年合唱社团的报名人数在25~30人之间,约占高一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其中男女生的比例大多维持在1∶2,偶尔会降至1∶3。

(二)存在的问题

1.学校制度不完善

總体上,学校对于社团工作的开展和管理不够重视,对社团各项规章的制订和执行也不规范。一是时间不规范,社团活动每周一次,去掉考试周和假期,一学期也就10次左右;二是选拔不规范,学生自主报名、不加筛选的情况下,社团成员的水平必然会参差不齐;三是考核不规范,对活动成果的考核及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表现,缺乏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校合唱社团的存在,形式大于内容。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喜欢唱歌、对合唱感兴趣而加入合唱社团。但由于高二、高三年级不参与社团活动,导致合唱社团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一方面是因为社团的人数有限,规模无法扩大;另一方面,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积累后,学生升入高二,想继续深入学习的成员却只能遗憾止步。这些都不利于合唱社团的发展。

3.教师能力有限

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应是引领者的角色,学生才是社团的主体。但合唱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学生现有的音乐素养,教师无法对其实现全面放手。虽说合唱指挥是音乐教师的必修课,但中小学很少有专门从事合唱的音乐教师,大多数教师对合唱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合唱教学经验,不能形成由浅入深的训练体系,学生也只能学到皮毛。

二、对合唱社团建设的策略研究

(一)从学校角度出发

学校的认可与支持是社团活动能够平稳有序展开的根本保障,而一个社团想要发展壮大,也绝对离不开学校的重视与投入。相对于资金的投入、硬件设施的完善,笔者认为最迫切的是观念的革新和认识的加强,让合唱社团活动常态化、规范化。

1.活动时间规范化

合唱社团与其他社团不同,无论是声音的训练还是音色的调整,无论是作品的打磨还是成员之间默契的养成,都需要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一周一次的活动周期,每周两小时的训练时长,远远满足不了合唱训练的需要。我们可以在不占用学生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利用跑操或者午休等零碎时间,保证每周两至三次的训练时间,总时长不少于四个小时。要知道,每一个优秀的合唱团体,都是建立在时间的累积和刻苦的训练上的。

2.师资配置规范化

正规的合唱社团最少应配备两名教师,一名负责合唱指挥,一名负责钢琴伴奏。指挥是合唱社团的核心,在日常训练和舞台演出中起主导作用;钢琴伴奏也是合唱社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指挥意志的延伸。两者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只有做到合理分工,才能有效地、高效地展开工作。稳定合理的师资配置,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合唱社团的风格形成和稳定发展。

3.选拔方式规范化

虽然合唱社团整体投入成本较低,却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我们在社团成员的选拔环节,一定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有标准、有原则地选拔成员。要对学生进行筛选,通过音准、音色、识谱能力等基本考核的学生才能加入社团。同时,适当地放宽年级的报名限制,虽然加大了学校的管理负担,却能够满足其他年级学生学习合唱的意愿,也能够实现社团成员想要继续深入了解学习的愿望,进而保证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教师角度出发

1.自我提升

从合唱曲目的选择,到作品的理解、诠释,从训练计划的制订到成员状态的调整,指导教师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合唱社团的发展空间和能达到的最高艺术水准。所以,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拥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声乐技巧上,而是要不断加强自身艺术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关注最新理念,掌握前沿技术。比如,由市教师发展中心牵头,教研员经常组织各类学习研讨,请专家来进行合唱指挥方面的讲座和指导,我们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有反思,有实践,学以致用,方能有所收获。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资讯,关注相关博主或公众号,向优秀的合唱团体和教师学习成功经验。

2.找准定位

指导教师决定着合唱社团的前进方向,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定位,才能稳步发展。社团的现状、教师自身的水平、社团成员的基础,我们都要心中有数;在曲目的选择和训练计划的制订上,要有的放矢。比如,我校合唱社团成员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合唱训练,在入团初期普遍存在音量小、声音虚的问题,相应地就要加强气息和发声的练习,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位置和共鸣。合唱曲目的选择也要因材施教,不选太过正统、复杂的作品,一是以学生的现有水平无法完美演绎,会降低学生的成就感;二是不符合学生现有的审美水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现阶段我们仍应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旋律性强的作品,以通俗歌曲改编的合唱版本和难度适中的合唱曲目为主,交替进行,求变求新。

3.构建平台

现有的社团活动模式间隔周期长,每次都要在复习和各个声部的教唱环节花费大量时间,学生的体验感差,作品的完成率低。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社团活动效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了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模式得以快速推广带来的启发,我们开始思考构建自己的线上学习交流平台。最直观地,教师可以利用万彩旗下的云展网或课展网,把即将要学的作品谱例和相关音像资料生成电子书或H5互动演示平台,让社团成员提前预习,也可以细化到每个声部谱例和音频的拆分,方便成员对号入座地学习及课后复习。这样,我们就可以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对声音品质有更高的追求,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更细致的处理。构建自己的线上学习交流平台后,我们不再受限于形式上的“走出去”,而是通过网络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展示平台。

三、结语

在信息化社会,教育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合唱社团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与艺术表现力。从教学现状来看,我校无论是在合唱社团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上,还是在硬件设施、师资配置以及制度的规范化上,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笔者从合唱社团指导教师的角度出发,希望我校在大力贯彻国家教育政策的基础上,能充分调动已有的优质资源,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寻找我校合唱社团最适合的发展方式。

猜你喜欢
社团成员教师
两只挂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家的新成员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课题组成员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