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2021-07-29 21:34陈庆顺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解决问题思维能力

陈庆顺

小学生天生就有极强的好胜心,对事物又有极强的好奇心,喜欢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怀疑以及争辩。但是由于其思维还不够成熟,在思考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错误。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多提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地挖掘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将学生的经验、社会需求、问题等进行充分的整合,让学生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历,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对学生进行多样性的实践教学;其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想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为有效地开展,就需要培养小学生科学合理的批判性思维。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运用“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这导致学生长时间地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对事物的批判性思维,进而严重影响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长期的实践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地质疑所学知识,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需要端正教学态度,转变角色,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自己则转变为教学的参与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去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积极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时要大胆地探究、勇敢地质疑、积极地反思,从而使学生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运用一些合理的辅助措施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为学生拟写激励的标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敢于质疑、理性学习”等。

(二)设计探究性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提出一些贴近生活但是学生却又无法马上獲得答案的问题时,学生就会更加认真深入地展开思考。教师可以开展问题讨论或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自己的思考和现实生活充分地联系起来,深入思考探究,就可以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

当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有:学生发现问题,正确地思考问题,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例,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假设方案,检验假设方案的合理性,解决问题。当然,实际教学情况各有差异,教师还应该因时、因地制宜,对以上教学流程中的部分流程进行完善补充或删减。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该教学流程,让学生通过以上环节处理问题,可以充分地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但是,大部分学生只能运用较为单一的方式解决问题,若是想让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解决问题是较为困难的。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设计更多的问题,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探究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还可以在学生处理问题的时候,引导其发现问题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不同阶段,运用多样性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般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构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充分地利用起来,运用更为多样性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活动准备阶段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把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主题的任务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活动准备阶段教学的特点,教师要重点以提问和质疑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汽车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教学主题定为“国产汽车”。这时教师可以对该主题进行提问和质疑,比如:“现阶段我国的汽车品牌有多少?你能举几个例子吗?怎样去调查?你们能够完成调查吗?需要多长时间进行调查?”通过这一系列质疑,学生明白了活动主题的制订必须有可行性,还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研究的可行度。

2.活动实施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是整个活动的核心流程,也是整体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活动实施阶段重点通过实践,获取和探究主题相对应的信息,并且获得探究的结论,是非常合适构建小学生批判性思维体系的流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多个问题,教师要激励学生自主、积极地思考,形成独立的思想认知,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教师要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和讨论。例如,在主题为“路边小摊点调查”的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整理信息发现,路边小吃摊上的一些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人们尤其是学生要尽量少吃路边摊食物。在获得初步认识后,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总结出路边小吃摊的食物具有相对方便、快捷的特点,比较适合那些没有大人照顾的学生食用。针对以上发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路边小吃摊对于小学生是否适合”的主题辩论会。学生们借助搜集分析的数据资料与实例,通过多轮辩论与讨论,获得比较客观的观点,也就是:路边小吃摊是否适合小学生,主要还是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以及小吃摊的健康卫生状况来判断,适量就可以,但不要过量。

随着现阶段新教育理念的不断实施,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重视,然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此,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时,老师只有从多个维度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潜移默化的渗透和提升。

猜你喜欢
批判性解决问题思维能力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两只想打架的熊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