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意戏剧游戏实践

2021-07-29 22:02陆珠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戏剧绘本文本

陆珠

戏剧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戏剧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感知,更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健全幼儿的人格。幼儿戏剧活动不仅具有戏剧的一般性特征,更有其针对幼儿的特殊性。开展幼儿园戏剧活动,可以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聚集在一起,从而增强幼儿戏剧的表现力,活跃幼儿在园生活。我们作为教师,要对幼儿戏剧活动进行创意设计,引导幼儿开展戏剧游戏实践活动,发展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引导幼儿编创戏剧游戏

幼儿戏剧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为了幼儿的成长而出现发展的。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编创戏剧游戏。传统的幼儿戏剧游戏往往是教师预设的,幼儿被动地接受。现代幼儿戏剧理论认为,幼儿戏剧游戏内容应当是师生共同编创的成果。只有源于幼儿编创的戏剧游戏活动,才能更加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使其亲近并更好地融入戏剧游戏。

为了激发幼儿编创戏剧的灵感,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展开一些室外活动,还要引导幼儿阅读绘本。一些幼儿因为年龄小,在阅读绘本时容易产生阅读障碍,教师要精心挑选简单易懂的绘本,尽可能地让幼儿只通过读图就能明白故事大意。在阅读中,幼儿会产生各种想象,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从而会产生一些戏剧编创的灵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内心的想法尤其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将幼儿口述的故事形成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戏剧文本的编创。这里的“文本”更多地是指戏剧编创的原型、想法等。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搜寻相关的网络资源,让幼儿针对绘本自行解读。比如有一本绘本是《我爸爸》,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爸爸妈妈,自己进行创作,诸如《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爷爷》《我的奶奶》《我的妹妹》等。对于幼儿编创的文本,我们不能追求虚无缥缈的“高大上”,而应当紧贴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力是神奇丰富的,他们编创的《我爸爸》戏剧文本,个性鲜明,极具趣味。

编创戏剧文本是开展幼儿戏剧游戏活动的第一步,是幼儿戏剧游戏的根基。教师可以让幼儿讲述或者自己想办法用简单的图画把编创的故事记录下来。在编创戏劇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如在《我爸爸》的戏剧表演活动中,可以让大班幼儿扮演“爷爷”,让中班幼儿扮演“爸爸”,让小班幼儿扮演“我”等。幼儿戏剧文本的编创能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的内在思维、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引导幼儿表演戏剧游戏

戏剧文本是幼儿戏剧表演的根基。在编创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戏剧游戏表演,从而将幼儿对戏剧的编创转变为现实。传统的幼儿戏剧表演,往往是教师指定角色、预设舞台效果等。现代儿童戏剧理论认为,幼儿有戏剧表演的自主选择权利,也具备预设舞台效果的能力。教师要学会放手,赋予幼儿设计、选择、实践的权力,从而丰富幼儿的戏剧表演。

比如我们引导幼儿表演了自己编创的剧本《树叶历险记》,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创意戏剧。其故事情节是:有两片叶子,它们的命运各不相同。其中一片叶子被可爱的小朋友捡起来,作为书签小心地呵护珍藏,显然是幸运的。另一片树叶被小恐龙吃掉了,进入了小恐龙的肚子中。但是,这片小树叶并没有泄气,而是在小恐龙的肚子里经过一场艰辛的旅程,最终百折不挠,通过小恐龙的胃肠,最终回到大树母亲身边。显然,这个剧本具有励志的意义。为了通过表演让幼儿领会到这个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在表演前,我们和幼儿研讨:该用怎样的道具?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自己绘制了“大大的树叶”,做了一棵“大树”和一副“肠胃”的活动背景板,还准备了其他的舞台道具。幼儿在戏剧合作表演过程中,将叶子的历险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一种悲喜交加的戏剧表演效果。这样的创意戏剧表演不仅愉悦了幼儿的身心,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启发了幼儿的生命实践活动成长。

教师在引领幼儿进行戏剧表演时,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的表演需要;还要做好幼儿戏剧表演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他们提供帮助,鼓励幼儿自己设计、自己表演,让幼儿真正成为创意戏剧游戏的主体,让幼儿戏剧表演彰显幼儿的生命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创意戏剧游戏活动是幼儿生命力量的确证与表征。

三、引导幼儿反思戏剧游戏

在幼儿戏剧表演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设计、实践,还要引导他们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彰显幼儿创意戏剧游戏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很多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快乐愉悦的体验,但是无法从中获得感想和反思。而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反思,则能让他们反观自己的戏剧编创、表演活动。

戏剧反思,用德国戏剧学家布莱希特的理论来诠释,就是一种“间离效果”、一种“陌生化的策略”。“间离效果”和“陌生化的策略”是指“让人从戏剧表演活动中抽身出来,形成一种旁观者的角色体验”。对于幼儿的创意戏剧游戏表演来说,更需要这种“间离”和“陌生化”。通过“间离反思”,幼儿的戏剧编创、表演才不会是盲目的、被动的,而是逐渐成为一种有意识的编创、表演行为。通过反思,才能让他们的戏剧素养得到真正提升。比如我们引导幼儿表演了《小鱼变形记》,其主要情节是一群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弋,突然遇到了捕鱼者。这些小鱼灵机一动,联合起来变成了一条大鱼,最终战胜了捕鱼者。在表演过后,我们让幼儿反思,有的幼儿说,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合作;有的幼儿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薄弱的,但如果大家齐心协力,什么事情都能办成……这样的反思活动让幼儿对创意戏剧游戏的认知得到了升华。幼儿的认知不再仅仅局限于小鱼的世界,而是联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反思是一种“后思”,是幼儿从创意戏剧游戏活动中抽身出来,对自身的一种反省抽象思维。这种反省抽象思维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认知,深化幼儿的情感。教师要培养幼儿善于反思的能力,对幼儿的反思进行启发、点拨,唤醒他们的内心,激活他们的思维。让我们用艺术的形式为幼儿搭建创意戏剧游戏的平台,发展幼儿的梦想,让幼儿创意戏剧游戏活动“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参考文献:

[1]许卓娅.探究阅读·创意戏剧综合课程(教师用书)[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2]徐美娥.利用绘本进行幼儿创意戏剧表演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5(2).

[3]张金梅.幼儿戏剧教育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戏剧绘本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传统戏剧——木偶戏
绘本
绘本
绘本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