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千阳刺绣布艺的“发陈”实践

2021-08-01 12:28宝鸡文理学院
天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千阳民艺布艺

姚 刚 宝鸡文理学院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如何有效利用地域民间美术资源服务当代社会,是现代设计教育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以当代设计创意发展转化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宝鸡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千阳刺绣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元,蕴涵了原始的生命意识,反映了当地民众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传统民间文化的精神理想。它具有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粗犷阳刚的艺术特点和浓郁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发陈”的理念就是让千阳刺绣通过现代设计以活化的方式融入当代生活。“发陈”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原句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为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发陈”原指从立春节气开始的三个月,为一年之始。“发”有发展、发散、萌发、推进等意,“陈”指陈旧、原有;“发陈”一词显示了事物藏久外达、生育万物的态势,而不是外表的萌芽,它包含了原有事物内积勃发之势,是生命动能的体现。“陈”是“发”的能量和营养源泉,简单地理解即推陈出新。

一、千阳刺绣对现代视觉设计教育的启示

千阳刺绣与现代视觉设计都是以实用为目的,在实用功能中体现价值。千阳刺绣是民众质朴的生活本身与乡俗民俗的高度融合,广泛应用于服饰鞋帽、被枕帘帕、玩具耍活、香包挂件中。人生礼仪、婚丧嫁娶、满月祝寿、时令节日等是千阳刺绣充分展示的机会,千阳刺绣布艺是流淌在当地民众血液里的艺术。区别于精致细缛、以观赏装饰为主的苏绣等艺术形式,实用是千阳刺绣布艺的重要特点,而视觉设计是以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为首要目的和功能,二者均是实用先于美观。

千阳刺绣所蕴含的审美理想会丰富现代视觉设计精神世界。千阳农村传统童装百家衣,是用各色材质不同的布块拼合而成的坎肩,借百家之衣祈福长命百岁,保暖的背后是每一位母亲对孩子浓厚的爱。在色块的拼合中创造了审美与实用并存的艺术。刺绣纹样有老虎、狮子、青蛙、猪、牛、羊、五毒、石榴、莲花、蝴蝶、蝙蝠等题材,纹必有意,意必吉祥。其用老虎、狮子祈祐孩子健康成长,用鸳鸯戏水、莲花石榴祝福夫妻和美、多子多福,用蝙蝠松鹤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等等。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追求是现代视觉设计的欠缺之处。

千阳刺绣布艺是现代视觉设计的源头活水。千阳刺绣布艺源自生活的自然需求,是自然发生的,其造型形式是粗犷生动的。千阳刺绣是民间美术的母体文化,具有文化的本源性。千阳刺绣的形式使源于逻辑理性的构成式视觉设计相形见绌,在体现视觉设计的情感化和艺术性方面,民间美术无疑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源泉。从艺术形式来看,它既是源也是流,同时体现着民艺文化的心理基础。它是待“发”之“陈”,没有民艺的“陈”, “发”就无从谈起,现代视觉设计就会失去文化身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千阳刺绣布艺在视觉设计教育体系中的实践

其一,将千阳刺绣布艺的造型观念融于设计基础教学。千阳刺绣浪漫自由的造型观念打破了设计基础教学的刻板教条,适合的造型方法为视觉设计带来了广阔的发挥空间。长期以来,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以图案为设计基础的体系和以构成为设计基础的体系,二者在基本的设计手法、设计思维、表现语言以及教学效果上有很大的差异。图案源自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重形象、重表现、重特征、重寓意;而构成源于设计思维和概念,主张从抽象的点、线、面入手,重形态的解构、重理性、重秩序、重规律的研究。图案从自然形象提炼感觉,追求意象造型,体现了设计的艺术性和多元化,构成则从秩序和规则出发,从理论到方法,分析形式解构原理,体现了设计的科学性和逻辑化。而现实是冠以现代之名的设计基础强调了构成而弱化了图案,直接导致了设计教育中传统文化营养缺失、设计失去身份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具备设计构成知识的美术专业学生,面对蝴蝶造型变化的课题感到非常吃力,同样的事情却在放下锄头的农村妇女手中恣意幻化,形态各异的蝴蝶纹样随手剪出,这种现象值得每位设计从业者深思。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宝鸡民间美术之乡的地域优势,除考察各类博物馆外,更要和学生深入乡间探访民间艺人并深度交流,亲身体验并感受千阳刺绣布艺,要求学生动手临摹刺绣图案、分析造型、探讨题材等,深入领会造型语言,真切体会千阳刺绣布艺的造型观念。

其二,将千阳刺绣布艺的适用之美融入视觉应用设计实践。千阳刺绣布艺是民众内心情感与理想传达的载体,是民间艺人朴素的人生愿景的凝结,一针一线中传递着质朴率真的适用之美。现代视觉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以人为本的设计同样要求功能与形式的适度和适用。在课程实践中,经与地方文化部门的充分沟通,在课程中进行了千阳刺绣布艺包装设计专题的实践探索。课题项目从调查研究、了解需求开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走访艺人和文化干部,对刺绣布艺按服饰鞋帽、生活用品、挂件玩具等进行分类并确定比例尺寸,根据兴趣分组进行专题设计;接下来是包装形态与装饰图形的构思推敲与修改完善,讨论并多方面征集意见,一切都要在适度、适用的原则下进行;作品完成后进行公开展示,接受民间艺人及社会各方面的检验和评价。这些包装设计作品虽不太成熟,但可贵的是通过亲自调查研究、确立方案到小组合作动手完成,学生对千阳刺绣布艺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有了深刻的体验。

其三,用融入情感的视觉设计表达来活化千阳刺绣艺术。多年的设计教学让笔者深深感到:传承民艺精神,活化是关键,情感是桥梁。在千阳进行民艺调研考察时,面对品类众多、琳琅满目的刺绣布艺,学生由惊叹到不知所措,被淹没在民间艺术的汪洋大海。具体表现为材料收集了、照片拍了、艺人走访了,回到学校却不知从哪里开始进行设计再创作。以往在课堂上对刺绣艺术造型特征、形式寓意、色彩观念等的分析全没有了用处,知识不能为“我”所用,不能进行活化。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艺术本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不够。美学家克罗齐指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艺术表现的作用就是传递情感,无论是农耕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人类的基本情感不会变。所以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借用千阳刺绣这一平面化的艺术手段和媒介来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及情感。只有融入情感,以符合时代特色的切身生活场景与片段来构思创作,才能真正实现民艺传承的活化。如灵感来源于千阳刺绣布艺动物形象的学生创意设计实践作品《疯狂动物园》《剪到梦》(如图1-2)等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设计思想。

图1 何兰惠《疯狂动物园》

其四,推陈出新,通过创意课题实践升华千阳刺绣布艺。民艺的“发陈”之要在于“发”,视觉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这一阶段的创意课题要求学生将目标锁定在千阳刺绣布艺与现代视觉设计的结合上,以千阳刺绣布艺为母体,紧密结合当代生活的元素来构思作品;同时要求学生重视自我认识和体验的总结,重视艺术语言表达方式的探索,要把民艺文化的精髓通过当代生活元素体现出来,表现生活,贴近生活,这也是视觉设计确立目标的要求。一切从设计概念的提炼归纳开始,围绕各自不同的兴趣点,如表达千阳刺绣布艺动物纹饰自由活泼的生命意识的“鸢飞鱼跃”,着迷于刺绣布艺粗、俗、野、土 “稚拙之美”的艺术面貌,传递母亲挚真爱护的“爱虎”之情等,不一而足;继而进行视觉元素的提取、优化,最终完成创意品牌课题。在创意设计表现的形式上不设终点、不划范围,追求学生对生活和艺术多样化、多元化的思考,乃至多元化、多样性的表现。与此同时,教师走出校园,横向联合有意于发展地域文化产业、打造创意品牌的机构或组织,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提供个人展示的舞台。

三、千阳刺绣布艺作为视觉设计教育资源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创意设计转化方式,充分体现弘扬传统文化、展示文化自信的宗旨。基于千阳刺绣的民艺“发陈”显现出了萌芽,学生的作品体现了特有的民间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虽然有些不够茁壮,但这样的教育探索和实践是有意义的。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增强了学生对于现代视觉设计的理解能力,即设计不仅需要理性的方法和逻辑,更需要感性的文化根源。通过这种方式的设计实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表现设计意图、绘制草图并不断利用绘图软件优化表现效果等过程都是对动手能力的检验;学生分工协作完成设计课题,需要加强沟通、合作和树立团队精神,可以逐步养成适应社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创意课程实践,学生经历了一次传统民间文化的深度学习,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把目光从刺绣布艺扩展到民间美术的其他领域。民间美术是生活的适用之美,现代设计是为了更好地美化生活,二者的功能具有一致性。现代视觉设计只有扎根本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发陈”于民艺的现代创意设计才会真正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千阳民艺布艺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布艺软装饰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森系布艺书皮
冯禄芝:传承布艺经典 勤劳编织梦想
蓝天与麦地 千阳万亩旱作梯田
爱民艺的小集市开张啦!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家居布艺的光合作用
民艺是什么
灿烂千阳--自驾贵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