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品种赣科甜7 号及栽培技术

2021-08-02 01:40颜廷献颜小文陈忠平饶月亮乐美旺周红英梁俊超
中国种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母本甜玉米区域试验

颜廷献 颜小文 陈忠平 饶月亮 乐美旺 孙 建 周红英 梁俊超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南昌 330200;2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昌 330200)

甜玉米起源于中南美洲,其甜质特性受隐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既是新型果蔬,又可作为高档营养食品,因其风味独特、鲜脆爽嫩适口性好、易于咀嚼和消化吸收、籽粒含糖量高、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等特点而广受青睐[1-3]。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甜玉米种植面积达40 万hm2以上[4],位居世界前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西鲜食玉米市场需求及种植面积均逐年增加,目前年种植面积达3.5万hm2以上,其中甜玉米种植面积约占2/3。大力发展江西甜玉米种植,既有利于江西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又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针对市场需求,2015 年春季在江西南昌以自选甜玉米自交系T14-6-6 为母本、T7-1-2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并于同年秋季以组合编号1685 在江西南昌种植鉴定;2016年春季继续在江西南昌种植鉴定。该组合口感好、风味佳,综合抗性强,2016 年命名为赣科甜1685,2017-2018 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综合表现优良。2019 年定名为赣科甜7 号,并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玉2019001。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赣科甜7 号在江西地区种植,春季播种时间为3 月中下旬至4 月上旬(如采取拱棚育苗,可适当提前播种),6 月中下旬成熟,整个生育期平均为89.1d;秋季种植播种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生育期为78d 左右。该品种为半紧凑型甜玉米,株高217.2cm,穗位高76.1cm,果穗筒型,籽粒黄白色,单穗净重261.3g,穗长21.2cm,穗粗4.9cm,秃尖长1.1cm,穗行数16.7 行,每穗行粒数42.6 粒,鲜出籽率70.8%,鲜百粒重36.3g,穗轴白色,茎秆可做青饲料。

1.2 品质在2017-2018 年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中,经专家统一对参试品种进行果穗感官品质、蒸煮品质评价,赣科甜7 号2 年综合评分分别为84.4 分和84.8 分,平均得分84.6 分,与对照赣科甜6 号(85 分)相当。

1.3 抗性据2017-2018 年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调查鉴定结果,赣科甜7 号区试2 年田间发病较轻,综合抗性表现与对照赣科甜6 号相当,具体表现为对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纹枯病抗性较好,抗倒性也较好(表1、表2)。

表1 赣科甜7 号2 年区试田间发病情况

表2 赣科甜7 号2 年区试抗倒性表现

2 产量表现

2.1 品比试验2015 年秋季在江西南昌进行品比试验,每hm2平均鲜穗产量18531.0kg,比对照粤甜16 号增产14.7%;2016 年春季继续在江西南昌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穗产量19893.0kg,比对照粤甜16 号增产18.9%。

2.2 区域试验2017-2018 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2017 年每hm2平均鲜穗产量为12489.0kg,比对照赣科甜6 号增产5.3%;2018 年续试,平均鲜穗产量为12718.5kg,比对照赣科甜6号增产13.2%。2 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鲜穗产量为12603.8kg,比对照赣科甜6 号平均增产9.1%。

2.3 生产试验2018 年春季在南昌市南昌县、秋季在南昌市进贤县进行大田生产试验示范,每667m2鲜穗产量分别达1365.5kg 和1250.7kg。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地块选择与播种种植前首先要进行地块选择,一般选择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要求肥力中等以上。为防止串粉而降低品质,在种植时一般要与其他类型玉米隔离300m 以上,或采用时间隔离,与其他类型玉米错期20~30d 种植。赣科甜7 号在江西可作为春、秋两季玉米栽培,春季播种时间为3 月中下旬至4 月上旬(如采取拱棚育苗,可适当提前播种),6 月中下旬成熟;秋季种植播种时间为7 月下旬至8 月上中旬,生育期为78d 左右。为提高鲜穗商品率、产量以及成熟一致性,赣科甜7 号多采用大秧盘育苗移栽,在植株幼苗期(2 叶1 心至3 叶1 心)带土移栽;为了实现种植轻简化,也可进行直播种植,每穴播2 粒种子,播种后覆土1.0~1.5cm。

3.2 间苗和定苗适时早间苗、定苗,在3 叶期就需间苗和补苗,5~6 叶时进行定苗。间、定苗要掌握“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的原则,密度宜控制在45000~52500 株/hm2之间;为提高鲜穗商品性,也可控制在37500~42000 株/hm2之间。

3.3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结合施肥进行,5~6 叶时以适量氮肥和钾肥为主进行第1 次浅中耕,9~11 叶时重施氮肥和钾肥进行第2 次中耕培土。

3.4 合理施肥施足底肥,肥力中等地块一般每hm2可施用复合肥450~600kg;在苗期追施尿素150kg、氯化钾45kg;在大喇叭口期施尿素225kg、氯化钾105kg;另外可根据田块肥力水平情况,适当增减三元复合肥150~225kg。

3.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赣科甜7 号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在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400 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5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500 倍液喷洒;大喇叭口期可用20%三䂳酮1000 倍液喷雾防治大斑病、小斑病。在整个生长期间,要加强防治地老虎、草地贪夜蛾、蚜虫、玉米螟等害虫[5-6]。

3.6 适时采收在果穗充分发育乳熟期采收,一般在吐丝后20~23d 为最佳采收期。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隔离严格隔离是保障赣科甜7 号种子纯度达标的先决条件,与其他品种玉米要求隔离500m以上,或者时间间隔25d 以上。此外为保障种子产量和质量,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的地块作为制种地。

4.2 播种赣科甜7 号母本较父本生育期短,南昌地区制种或海南冬季制种,父本比母本早播2~3d,父本分2 批播种,隔3d 后播第2 批,同期可设置种植采粉区。

4.3 亲本行比设置父母本可按1∶4 的行比进行设置。为确保制种产量,可将父母本行比扩大到1∶5~7,并设置采粉区,人工辅助授粉。

4.4 定期除杂,母本及时去雄赣科甜7 号种子生产时,在苗期、花期和收获期及时对父、母本进行严格除杂、除劣,母本雄花开放前,要及时、彻底地拔除雄穗,以确保杂交种子的纯度。

猜你喜欢
母本甜玉米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