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直播课的见闻与启迪

2021-08-09 05:57周铭孙
钢琴艺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弹琴莫扎特弹奏

文/ 周铭孙

2021年的春节假期早已过去,回想从2020年春节至今的一年多的时间,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而在绝大多数人居家不出的形势下,线上直播课这件新生事物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对我们广大钢琴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好的观摩学习的机会,是平日里难遇且不可求的!有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学到东西?包括开拓视野、集思广益,并从各位经历不同、年龄不同、视角不同、经验不同的讲课人的真知灼见中汲取精华,借以提高自身在专业上的修养与造诣?只要你是有心人,就一定会意识到并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从我本人的切身感受而言,这一年多来,我在手机的小屏幕上见到了那么多钢琴界的佼佼者,老中青齐上阵,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精英,无论是海归的,还是现在仍在海外的,有些是早闻其名,有些是我从未见过的,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平日里上哪儿见去?但是线上的钢琴直播课,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看到并欣赏了他们的演奏,听到了他们带来的不同视角和全新理念。这些不同的展示、不同的风格,开阔并丰富了我们的眼界,对我们的进一步提高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其中有许多理念非常科学,如果善于学习与思考,并把这些精髓举一反三,是完全可以改变我们自身的弹奏和教学的。

从这些直播课中,我真正感到我国钢琴界真是人才济济,尤其在年轻一代—“80、90后”的钢琴家中,有很多弹得又好、讲得又好,具有全面音乐修养与艺术功力的人才,他们见多识广、自成系统、精力旺盛、进取心强。他们的课,往往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与说服力。在此,我想列举一些令我印象深刻并特别有收获的直播课,从我有限的记录和记忆中,选择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和场景,与大家分享!

不拘一格的元杰 元杰讲课谈古论今、引经据典、手到“琴”来。在生动、灵活的同时不拘一格、谈笑风生,一切都如信手拈来,趣味盎然。在他的课上,除了有很多典故轶事外,也不乏随时提到的真知灼见。其中,我简摘一二:“手是我们的武器,但不能只是一种,要有各种不同的武器,去达到我们需要的各种不同的效果”“跳音直上直下地弹太愣,茱莉亚讲究各种不同方向的跳音,可以朝前、后、左、右。如下键时手朝前起来,声音就比较柔和”“我们要用双手双脚去弹钢琴”(意为全身完全协调一致、融会贯通)。

在点评莫扎特时,他说:“莫扎特一生都在追求如歌的声音……腕子带着摸着弹,如摸小猫小狗。要知道钢琴好听的声音在哪儿!并找到这个‘点’”。

在点评斯卡拉蒂时,他说:“要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很有颗粒性的声音,句子常常很短小,都是由小的动机和因素构成的。”

在点评乐曲中的细节处理时,他说:“建议两个相同的句子不要弹得一样,一定要有不同,譬如常见的有一强一弱……”

他还讲到了很多作曲家,在此只能是我的部分追记,供大家参考(以下在复述每一位讲课者观点时,亦都是依据我的笔记或回忆,不可能都是原话,只是尽量做到忠实于原意,希望对大家有用)。

精细到位的郑洁 在众多课程中,郑洁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精细到位的讲解与漂亮完美的示范,可说是太有用了。她讲解了很多曲目,大到每一首肖邦练习曲、《梅菲斯特圆舞曲》,小到《北风吹》《欢乐的牧童》《勇敢的骑士》,介绍了很多弹琴的诀窍和理念。她的弹琴动作特别简练、轻松自如,以最小的动作达到最好的声音效果和准确性—包括对声音很强的把控能力,几乎万无一失。每一首肖邦练习曲在她手上都轻捷自如、游刃有余。她在课上不但弹得明白,同时讲得也非常清楚,一招一式,哪怕到指尖最细微的触键感觉和方式,都讲得明确仔细,一切都从容不迫、娓娓道来,绝不会因为炫技而放弃了传授的本真。

郑洁在讲示车尔尼“299”第23首时,强调了指尖的敏感度与指尖悬挂在琴键上的感觉。尤其是4、5指弹奏时的到位与悬挂,展示了弹琴时必须掌握的普遍原理。而她在讲示克拉莫的练习曲时,要求的那种极为贴键,动作简洁到极致但又充满音乐和节奏内在脉动的弹奏,就像她说的指尖如在“按摩自己”的弹法,是需要经过深度修炼的功力才能达到的。而她在讲示前面提到的几首浅易的小曲时,居然能弹得那么漂亮,声音把控得如此圆润、透亮,可以说是“超凡脱俗”的音色,要达到这种操控能力太不容易了。但对她来说,做到这一切似乎是与生俱来般的容易。所以,这正是我介绍她讲课的原因。曾经见过关于她的介绍,说她在德国学习时,曾长期观察并琢磨著名钢琴家克劳斯的演奏,由此悟到了真正科学弹奏的奥秘(这是我凭记忆写的,不是原话,也许有误)。我认为她的弹琴理念与原则是值得推荐与传播的,确实十分科学与先进,应属最有实用价值与学习导向的课程之列。

视角独特的王鲁 王鲁的课使人多有感悟。他的视角独到、观察深入,提出的观点、看法和理念发人深省,能引起很多思索,在此引用他讲课中的一些论点,供大家思考。

王鲁提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不能说是声音的艺术,因为声音只是手段!”“音乐是用时间去掌控声音”。关于时间在音乐表现中的关键性作用,这是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他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其实是足够我们每个人去琢磨、研究和思考的!

在谈到连奏时,他说,“连奏是一种feel(感觉),不是手指一个一个连”“声音永远要往上、往前”(这是结合钢琴弹奏来说的)。

他认为:“全世界的钢琴家,百分之九十八不是弹到底的!”“弹琴的感觉应是横向的……九尺的钢琴越弹到底越出不了声!”

他关于“弹好听”的理念也十分深刻!他说:“作为钢琴家的演奏,要忘了只为弹得‘美’……而是要表现我们的感受。最真的东西,是音乐最本质的东西。”

这些理念在他具体解读并演绎莫扎特《b小调柔板》时,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印证。在最近的直播课中,他从音乐内涵、情感、调性变化、和声转换、力度、层次、乐句段落划分等多方面细致地剖析了这首乐曲。他说“对我来说,整个宇宙中的感受都在这里,从地狱到天堂”。具体来说,他把乐曲开头的b小调,看作是隐含着死亡,而乐曲历尽变化曲折后,在曲终前最悲情的b小调高音区半音阶下行表现得催人泪下之时,尾声B大调的突然出现,好似在祥和中迎来了最好和最伟大的时刻—进入了天堂的神圣境界!—这样的讲解,让我感到了他有广博的修养,无论讲和弹都十分动情,而最打动人的是让听者感受到了他对音乐有一颗赤诚的心!这正是他的课最吸引人之处。

强调系统规范的徐洪 徐洪的课是对系统规范的弹奏方法与原则的介绍,十分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对基础教学很有指导意义。因为涉及面较广,在此我仅选几点供大家了解。他指出“在中国,钢琴老师和演奏家是分开的两种人群,而欧美却是在一起的”。这个看法很是关键,直接点中了部分“钢琴教师”不练琴或不弹琴,以及一些钢琴家虽然长于技术但不擅“授人以渔”的现象。其实,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教得好也弹得好,今天在此介绍的各位不都是能谈善奏的吗?这才是正常的、应有的全面结合!

在提到手指训练时,徐洪明确表示“作为演奏方法,高抬指是非常不可取的,是错误的!”“手指的基本是需要支撑,高抬指把第三关节高举,是不对的”“弹琴的肌肉,在于小臂肌肉的伸张”。

他从乐器的进化与沿革来说“莫扎特时代的琴,键非常浅,弹奏时不用身体加入”“钢琴变了,应该技术也在变”,他列举了多位作曲家的作品来佐证了这一点。

他说:“弹钢琴时的手形应是走路时手自然下垂的样子,这是‘出厂’的手姿,这是我们的常态,不会是张开的,也不是收拢成握苹果状的”“手指与琴键要形成直角……不可斜插进去”。关于各种技术类型,手、腕、臂各个部位的训练,他都明确地说到了,我认为十分系统,建议大家可以加以关注。

重视音符密码的黄楚芳 黄楚芳讲“曲谱里的玄机之音符密码”十分有科研价值,她认为当我们拿到一首曲子开始读谱和练习时“最重要的、第一位的事是:搞清这首曲子的调性!”她列举很多首曲子,讲解如何用不同的调式表达音乐的情绪与内涵,同时她还特别强调和声的作用。她说“作曲家的语言,很多在于和声的进行”,因为内容繁多、非常具体,在此就无法一一列举了。

讲弹具佳的黄若愚和王识君 不可不提的是黄若愚的课,由于他的弹琴技艺高超,对广大学员来说,深具震撼力,成为大家非常喜闻乐见的直播课。因此,说明虽是讲课,但弹得好还是十分重要的!但今天我要介绍的,除了他的华丽演奏之外,还有不少观点与理念的展示,这是更有教学意义的!如在谈到如何掌握作品风格时,他说“古典作品如工笔画,一笔一画,清清楚楚,讲究小句子”“浪漫派作品如油画,要把色彩铺在上面”。这两句话说得十分凝练。

在弹奏上,他有许多要秘,如“旋律要找骨干音、主干音”“音乐里要找拐点、支点”“跑动句中,特别要注意手的转弯(更换方向)”。

在弹奏感觉上,他说“轻快处,手指的点非常小”“轻柔处不要弹到底”“弹琴要找出变化,但先要会‘不变化’”,意思是先要弹均匀自然了,在此基础上才能讲究千变万化。

“上行时渐强,下行时渐弱,其实是教小朋友的”,这就提醒大家先掌握表情的一般规律,但到深入学习之后,千万不要程式化和一成不变。他接着说“变化着弹,其实不累……”我感到这些话都言简意赅,每一句都可引申出更多的实用价值,其实就是一些秘诀,如果你是有心人,一定能从中领悟到不少弹琴的真谛!

最近听王识君的课,能在短短不到一个小时内,概括介绍全套肖邦练习曲。他把肖练按技术类型分成四个大类,作了简单介绍,并示范演奏,也是一次讲弹俱佳的讲座。

不凡的“90后” 有两位“90后”年轻人的讲座表现不凡。一位是崔牧天,我久闻其名,因为多次读到过《牧天谈艺录》,对他介绍的“以极弱音、圆润质感、走句的精密设计而著称的、独特的克利夫兰乐派”深感兴趣。这次在直播课中听到他讲“莫扎特的读谱”,有一些见解颇为独特,略举一二。

他认为莫扎特是“最矛盾的作曲家”,弹莫扎特“对钢琴家太难,对孩子太容易,我们的学生弹得好李斯特,却弹不好莫扎特”“国际比赛、考学,没人用莫扎特”。对于弹莫扎特作品来说,他说如果“技术得一百分,弹出味道来就应得五十分”,这话看来比较夸张,但细想还真是有其道理!年轻人思考问题就是更敢想敢说!

另一位“90后”讲师是赵阳明天,他的讲课生动而有朝气,弹奏灵活、俏丽、擅长于节奏的伸缩收放,尽兴之处也许会夸张一些,但确是时有灵光闪现,因此也非常受大家欢迎。

以上主要介绍了“80、90后”讲师们课程中的一些观点和亮点。以下再往上(从年龄而言)选择一些有意思的直播课略作介绍。

今年大年初一晚听了韦丹文老师的课,很有收获。他从自己学琴经历中最重要的几位老师谈起,并不着重介绍自己的经历有何不一般,而是着重于向大家介绍从这些老师处学到了什么,把这些学习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的着眼点就十分中肯。他讲到“乐曲中句子的结构与划分”,这是我们在演奏和教学中十分关心也是常感困惑的问题,直接牵涉我们的演奏是否能体现并忠于原作的风格并与国际接轨(如在比赛中得到客观的认可)。他以莫扎特《降B大调奏鸣曲》(K333)的第一乐章主题为例,仔细剖析了乐句中小分句的细微划分及分寸感。他还举了贝多芬《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2之3)第一乐章的副题为例,以更细腻的个性化的划分和走向,显示了这个乐句的品位和更高度的审美视角,给人以很大的启示与引申。

陈舒华老师擅于讲解贝多芬、海顿等古典时期的经典风格。如他讲海顿的《降E大调奏鸣曲》(Hob.XVI:52)时,联系到很多重要的18世纪音乐风格特征,如开始的法国序曲风格,中间有华丽风格、感伤主义、土耳其风格、加兰特风格,还有军乐风格、猎歌风格、幻想风格及包括的西西里舞曲和穆赛特舞曲的田园风格……琳琅满目的各种风格要素结合它们在乐曲中的具体呈现让人不禁感叹,原来在这首奏鸣曲中竟有这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学习的东西,经典作品中的内涵太丰富了,真是学无止境。

杨韵琳老师讲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课也令我印象深刻。这堂直播课时间很长,好像是在上音的贺绿汀音乐厅讲的,非常隆重正式。她是经过精心梳理并准备的,从整体介绍,再到具体的各首乐曲,边讲边弹,示范也非常出色。作为一位教学与社会活动都十分繁忙的资深教师,能如此认真完满地讲弹,令人十分佩服。

在直播课中,较年长的钢琴家们,如李名强、石叔诚、李淇等老师都亲力亲为,又讲又弹,我认为这都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还有很多让人很有收获的直播课,在此因篇幅有限,无法一一详尽介绍。但通过直播课,我有不少感受,想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觉得通过直播课这个渠道,让我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是向年轻一代的老师学习,他们在海外跟随了一些当今世界上最出色、最具威望的钢琴泰斗与权威,从中学到了很多当今最先进的理念,这些东西是我们老一辈人不一定学过的,也是广大在国内从事钢琴普及教学工作的教师们迫切需要学习和知道的。因此,线上直播课大大地打开了大家的眼界,开阔了思路!所谓“搬起小板凳”—就是在家里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听到并获取业界最新信息与见闻。受众者极为广泛,对提高广大教师的眼光和水平,应是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

眼光普遍高了,水平也就提升了。对讲课老师的期望值和要求更高了,之后的课其实也更难讲了。现在的学员都要求老师能弹一段、表演一段,而讲课老师们大多也都能满足这些要求。原来常见的坐在讲台上讲、手不上琴的讲课方式,恐怕吸引力就会不够,因此对钢琴教师自己要练琴,要会弹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学习,才能跟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猜你喜欢
弹琴莫扎特弹奏
听雨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动人心弦
交响曲
弹琴换牛
弹琴蛙
轻浅不是莫扎特
小蟋蟀
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