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香槟——缅怀恩师保罗·巴杜拉-斯科达

2021-08-09 06:05林秋孜
钢琴艺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奏鸣曲维也纳莫扎特

文/林秋孜

2019年10月初收到斯科达大师长子传来的消息,我急忙赶在告别弥撒的前一日飞抵维也纳,10月5日告别弥撒当天,天气骤变,气温急降,且突然刮起异常强劲的狂风。

我早早到了皮亚里斯登教堂(Piaristen Kirche),走进教堂跟斯科达大师的家属致上哀悼之意后,坐定静候弥撒的开始。环绕四周,教堂内因时间还早灯未打开,让摆在圣坛前缀满鲜花的白色棺木更显突出,两旁挂着奥地利国旗缎饰的大型美丽花篮,静静地守护着这位享誉国际的奥地利国宝级音乐大师。

这次亲爱的大师不须演奏、不须授课,在与病魔奋战后,真正休息了。

参加弥撒的亲友陆续就座,现场可听到德文、法文、英文、日文等不同语言的交谈。身为巡回世界各国的钢琴家,无论在何处演奏,斯科达大师真诚的为人与精湛的琴艺一直深深地打动人心,赢得众人的爱戴。

神父开始主持,现场奏起安东·布鲁克纳所写的《e小调弥撒》,音乐真的很美,但说实在的,我无法静心倾听。因为这么多年来和他学习、互动的情景,一幕幕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

记得最初他愿意收我为门生定期教导我,是看重我除了钢琴外还有大键琴的专长,并且曾写了《巴赫六首键盘组曲(BWV825-830)诠释与研究》这本中文著作。因为他自己不仅是钢琴、古钢琴演奏家,更是勤于钻研的著名音乐学者,虽然他常常自谦地说自己喜欢做研究,但不喜欢做学者,但他毕生所写的专著确实不少。最著名的有《键盘上的巴赫作品》《莫扎特键盘作品诠释》等。

我16岁赴维也纳留学,在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研读期间久闻他的盛名,一直对他的琴艺与渊博的学识非常景仰。在我演奏和任教多年后,能蒙他收为学生,让他聆听、指导我弹琴,内心实在是格外珍惜、感恩!记得当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斯科达大师时,他的眼睛炯炯有神,充满了温暖的智慧之光。

我跟他说自己会来往于中国台北和维也纳之间,定期一个一个作曲家地跟他研究。他总是面带微笑地说:“孩子,那要看上帝能否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就这样,从巴赫的键盘组曲,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和协奏曲,舒伯特的奏鸣曲到肖邦的叙事曲……在他严格的指导下,我更深入理解乐曲精微的诠释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在另一个上课的房间,摆着一部典雅精致的古钢琴,斯科达大师鼓励我多去弹奏,他认为我除了大键琴和钢琴外,也应该多了解古钢琴,这样才能将历史融会贯通并能充分如实地表达各个乐派的音乐语言。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不仅指导我演奏,还极热心地准备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与我分享。有一次他送我一本由他亲自校订的车尔尼有关如何诠释贝多芬奏鸣曲的著作,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中国有许许多多爱好钢琴的学生,这些珍贵资料如果能翻译成中文,一定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2015年11月,我准备在维也纳爱乐协会的勃拉姆斯厅举办独奏会,大师不仅在音乐会选曲和日期选择上给我诸多建议,更提出愿意开场与我合奏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并将我郑重介绍给维也纳听众的构想。当时斯科达大师这份提携学生的美意,让我既惊喜又感动,大大激励了我的信心。同时也给了经纪人灵感,将此场音乐会命名为“邂逅”(Begegnungen)。

音乐会当天,我们一起出场演奏之前,没想到他先走上舞台向观众致辞并介绍莫扎特这首为师生合奏所写的D大调二重奏后,还接着完整地介绍了我在维也纳受音乐教育的养成背景,之后解释“邂逅”的两层意义:一是师生邂逅的因缘,二是东西方文化上的邂逅……我当时内心十分激动,由于极力告诉自己要平静下来完成之后的演奏,脸上表情就太过于严肃,斯科达大师走出来与我合奏时,在我耳边轻轻地提醒说:“弹莫扎特时要充满爱,表情要喜悦!”我才放松下来,转为喜悦的心情。日后回头看音乐会的照片和录像,觉得与斯科达大师合奏莫扎特时的神情,是我演奏生涯中最美的一刻!

维也纳音乐会的压轴曲,是我自己谱写的源于中国民歌《茉莉花》的主题幻想曲,现场我将此曲献给我深深敬爱的斯科达大师,感谢他对我的栽培与支持之恩,我永生难忘。

斯科达大师在音乐舞台上有着超越年龄限制近乎神性的大师风范,但他下了台完全就是一位热爱生活、温暖且风趣幽默的长者。

在我与他学习期间,他先后于2013和2016年两次到中国台湾演奏,演奏会座无虚席,引起大众热烈的反响。2016年除了独奏会外,更应金革唱片之邀,录制了《最后的肖邦》黑胶唱片专辑。在2016年的庆功宴前,我特别问他喜欢吃些什么,他说很喜爱中国菜,尤其是带辣味的料理。当晚我们就以川菜为主加上北京烤鸭,并用四种法国美酒搭配佳肴,至今我仍记得他津津有味地享受辛劳过后的美食飨宴,赞不绝口,脸上浮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情。

斯科达大师惊人的生命力尤其展现在罹患癌症后的奋战精神。2017年去上课时,我永远忘不了他告诉我已下定决心要抗癌到底时望着我的那充满光芒、坚定无畏的眼神,我心里既敬佩又非常地不忍。在十多次痛苦化疗的过程中,他因落发而戴上有民俗风格特色的帽子,依旧勤奋地练琴,继续坚持站在舞台上为爱乐者演奏。2017年,斯科达大师在维也纳爱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90岁生日音乐会,弹奏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音乐会前我特意去为他祝寿,送他一幅中国南极仙翁的艺术剪纸,并跟他解释南极仙翁是中国的长寿之神,每天与它相望,一定能增福添寿,长命百岁。他认真听完我的祝福,顿时像孩子般开心地笑着说:“太好了!我要努力活着弹到一百岁。”

2018年,斯科达大师91岁生日音乐会,他弹奏了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D.958、959、960),曲目分量相当厚重。演出前我得知他身体状况不佳,甚至一度考虑停演,但我相信他坚定的意志力,一定会渡过难关,所以毅然决定依照原定计划飞去维也纳,为斯科达大师加油打气。

当晚音乐会出乎意料地顺利,最后全场观众皆感动地起立鼓掌,对斯科达大师表达由衷的敬意。音乐会后第二天,我询问斯科达大师可否到家中祝贺,他欣然应允。

我一进门,斯科达大师就幽默地说:“昨晚应该是舒伯特做了我的守护天使。”说完倒了两杯香槟酒,我们师生一起干杯庆祝,随后他信心满满地跟我说,等身体康复,他一定会再计划飞往中国巡演……那真是令人惊叹,属于91岁的青春。

没想到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感谢科技之赐,“音容宛在”不再是形容词,而是网络上实实在在的影音宝库。我仔细聆听斯科达大师的演奏,深刻体会到他的每一乐音都出于真诚、专注、光明的心;娓娓道来的相续乐段,也都是经过精心研究、理解消化过后的自然吐纳,其中丝毫没有刻意的矫揉造作。而深厚坚实的人文底蕴,与生俱来关怀他人的仁爱之心,让他的生命能量与音乐充分地融合为一,他弹的不只是音乐,而是生命!

斯科达大师带给这世间丰富的音乐遗产和纯真、纯善、纯美的精神典范。他强大的生命光辉,继续常照人间。

猜你喜欢
奏鸣曲维也纳莫扎特
手机上的奏鸣曲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轻浅不是莫扎特
饥饿奏鸣曲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呼噜奏鸣曲
图说
祭献奏鸣曲(组诗)
柏林维也纳打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