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仿真造口体验促进直肠癌造口患者术后健康行为的效果观察

2021-08-09 12:56宋玉华张霞许桃红刘丽平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3期
关键词:造口结肠入院

宋玉华,张霞,许桃红,刘丽平

宣城市人民医院肛肠科 安徽宣城242000

直肠癌是指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肿,属于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1]。由于直肠癌发病位置较低,中低位直肠癌与肛门括约肌较为接近,因此,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行直肠癌根治术后不能保留肛门,需行永久性结肠造口,但该术式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2]。目前,临床多使用Miles术在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后建立永久性结肠造口,以替代肛门来维持生命活动,结肠造口往往会伴随患者直至生命结束[3]。由于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肛门生理结构和排粪方式发生改变,患者往往会出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情况,需要照顾者护理,这导致患者家庭经济及生活负担骤然变大,大大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同时,肛门的消失和无法自我护理造口也使患者内心产生巨大的自卑感和挫败感[4-5]。仿真造口体验是临床推出的一种根据患者特点制定的新干预方法,在患者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前模拟患者术后情况,旨在使患者提前适应结肠造口存在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目前,临床上关于仿真造口体验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探讨仿真造口体验对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后健康行为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12例拟行直肠癌造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23~76岁,平均(53.2±4.9)岁;肿瘤下缘距肛门5~8 cm,平均(6.0±0.8)cm;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30例,Ⅲ期15例;术式:回肠袢式造口术35例,结肠造口术21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22~76岁,平均(53.2±5.0)岁;肿瘤下缘距肛门5~8 cm,平均(5.9±0.7)cm;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31例,Ⅲ期12例;术式:回肠袢式造口术33例,结肠造口术23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诊断为直肠癌[6],拟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及永久性结肠造口术;(2)均未发生远处转移;(3)意识清楚,交流正常,可以配合我院研究;(4)有正常自理能力及活动能力。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及心脑血管等功能异常;(2)生命体征不稳定;(3)合并精神疾病;(4)合并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术前接受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科普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每日1次,每次45 min,最后5 min为答疑解惑时间。术后3天内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向患者示范如何更换造口袋,讲解如何护理造口、识别造口术后相关并发症,之后由患者自己护理造口,护士在旁指导,并告知注意事项,纠正患者不规范的护理行为,讲解预防造口并发症相关护理操作,指导患者食用适宜饮食,学会感知便意,引导患者如何规律排粪,最后给予出院指导。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手术5天前对造口位置进行定位,并在定位处粘贴仿真造口,以此模拟患者术后状态,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讲解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相关知识,挑选图片、设计实物模型,结合既往疾病宣传材料进行演示,使健康讲解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并向患者发放护理流程图。(2)心理干预: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手术态度消极、心理负担较大、恐惧手术的患者讲解手术目的及预期效果,用轻缓的语言减少患者内心的恐惧,缓解患者对造口的抵触心理,同时讲解以往案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3)护理造口:护理人员组织患者进行情景演练,护理人员自己佩戴造口袋讲解造口清洁及更换知识后让患者直接对佩戴仿真造口袋部位皮肤进行清洁、更换造口袋等实践练习,护理人员在旁指导,观察患者技能掌握情况,在患者清洁和更换造口袋行为不规范时告知该行为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使患者严肃对待清洁及更换造口袋相关流程,规范患者操作流程,每日实践练习1次,每次45 min,最后5 min进行实践总结,指出出现较多的不规范护理行为并予以重点提点纠正。(4)日常行为训练:体验佩戴造口袋时慢跑、下蹲、走路、爬楼梯、睡觉等日常行为,提前适应佩戴造口袋状态,每日练习1 h。(5)预防并发症:科普直肠癌造口并发症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并发症出现时相应症状,告知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特别告知患者并发症严重时要及时入院治疗。(6)实践总结与反思:对患者此次实践中出现较多的不规范行为再次进行强化指导,同时对此次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中不足之处,最后将所有资料留存档案。

1.3.3 随访 两组均在出院前登记患者联系方式,术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给予相应建议,持续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于入院时和术后6个月评估负性情绪[7]:①焦虑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患者焦虑程度,量表共14个项目,每项0~4分,总分56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②抑郁情绪,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患者抑郁程度,量表共24个项目,其中有14个项分值为0~4分,有10项分值为0~2分,总分76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情绪越严重。(2)于入院时和术后6个月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8]: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分,量表有43个条目,归为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共4个维度,总分为172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好。(3)于入院时和术后6个月评估生活质量[9]: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量表含36个条目,归为躯体疼痛、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态共8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并发症: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内造口周围皮炎、脱垂、狭窄、回缩、皮肤黏膜分离、造口旁疝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本组入院时,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2.2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本组入院时,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4 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 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直肠癌根治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根治术后患者肛门往往无法保留,排泄成为重大问题,永久性结肠造口是解决患者排泄问题的出口,又被称之为“人造肛门”,然而手术导致正常的生理结构发生改变,患者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0-11]。仿真造口体验是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特点制定的一种新的干预方法,旨在使患者术前适应结肠造口存在的同时提高患者对造口的护理能力,以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

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本组入院时,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此外,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本组入院时,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术前仿真造口体验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窦欣宇等[12]对120名行造口术患者进行护理时指出术前仿真造口体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原因如下:术前仿真造口体验可以使患者提前进入术后状态,让患者对结肠造口有一些基本认知,同时做好将要佩戴结肠造口袋生活的准备,使患者心里有一个缓冲期,提高患者术后对造口的接受度,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13-14]。另外,术前佩戴仿真造口可以使患者在术前提前学习造口袋使用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并根据患者佩戴造口袋体验对造口袋位置进行适当调整,提前练习有造口袋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慢跑、下蹲、走路、爬楼梯、睡觉等日常行为,从而提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15]。

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术前仿真造口体验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造口术虽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其排泄方式改变、佩戴造口袋对自身形象的影响以及佩戴造口袋时身上的异味,患者往往会害怕他人知道自己佩戴造口袋,害怕他人的异样眼光,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自卑情绪,患者生活质量相比于术前降低。术前仿真造口体验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更加配合临床医师治疗,同时积极参与术后康复训练,使患者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应升高[16]。另外,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也可以提高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各种生活必要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患者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降低了家庭经济及生活压力,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患者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17]。

此外,本研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术前仿真造口体验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如下:一方面,术前仿真造口体验可以使患者提前了解造口及造口周围皮炎相关知识,使患者知道如何更好护理造口,预防造口周围皮炎发生,并在术前对不规范的造口护理行为进行纠正,减少术后因造口护理不规范造成的并发症[18];另一方面,未进行仿真造口体验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这些负性情绪可以成为一种心理应激刺激,持续刺激患者机体,使患者一直处于应激状态,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免疫功能遭到破坏,机体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对外来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使机体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增加,炎性反应加剧,患者恢复速度更慢[19-20]。

综上所述,仿真造口体验用于直肠癌患者造口术前可以帮助患者适当减轻术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提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造口结肠入院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RIO 身体评估工具包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非离断式底盘剪裁在含支架棒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尿道造口患者宜多饮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