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干预措施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8-17 08:57谷利珍康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心绞痛个性化冠心病

谷利珍,康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新疆 额敏)

0 引言

冠心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1]。有研究指出,在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生活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压和血脂水平,以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2-3]。本研究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收效较为满意,具体见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证实。②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③依从性好,可配合研究进行。排除标准:①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者。②合并精神疾患、认知障碍及语言交流障碍者。③合并其他脏器器质性损害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55~75岁,平均(63.15±6.33)岁,病程10个月至10年,平均(5.13±2.25)年。观察组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55~73岁,平均(62.79±7.15)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5.08±2.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包括:(1)前期准备工作。由科室护士长牵头成立个性化护理小组,组员负责收集患者资料及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冠心病患者特点和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2)具体实施计划:①心理干预,充分评估患者不同性格特点、精神心理状况、焦虑抑郁程度等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主要任务为做好临床治疗措施的解释工作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并通过心理暗示、具体病例举例等方法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使其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②认知干预,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健康知识宣教,内容包括疾病诱因、发作特点、并发症识别及预防等,提升患者对并发症的防范意识,促进其健康行为。③行为干预,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是导致冠心病发病及加重的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建立生活计划,指导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良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危险因素。督促患者正确、坚持服药,进行自我监测血压血糖,定期复诊,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可行的运动计划,提升患者耐力[4]。④用药指导,给患者发药时,护理人员应当根据医嘱和说明书向患者解释药物作用、用药剂量和服用时间,并告知常见不良反应和识别方法。⑤饮食指导,患者的饮食应当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可根据营养师意见、患者喜好及市场当季蔬菜为患者制定一周食谱,嘱咐患者增加饮水量,无糖尿病者多摄入新鲜瓜果,保持大便通畅。⑥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再度向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冠心病患者居家自我护理方法、日常饮食原则、运动计划、作息时间等,并告知患者回院复诊时间,留下患者联系方式,进行延续护理,出院后每月进行1次的电话回访,了解患者近期状况并给予相应指导意见。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干预前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包括发生频率和每次持续时间)。

(2)出院后1个月,所有患者回院复诊时采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八个维度,每个维度均转化为百分制计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5]。

(3)以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10分,9~10分为非常满意,7~8分为较满意,<7分为不满意。记录两组非常满意率与较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心绞痛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绞痛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发作频率(次/月) 持续时间(min)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90 4.15±1.78 2.09±0.54 2.36±0.87 1.01±0.25对照组 90 4.38±1.89 3.36±0.75 2.31±0.85 1.94±0.31 t 0.840 13.067 0.390 22.154 P 0.402 0.000 0.697 0.000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分)

项目 观察组(n=90) 对照组(n=90) t P生理机能 92.36±6.25 87.14±6.03 5.702 0.000生理职能 92.16±6.48 84.11±6.17 8.535 0.000躯体疼痛 90.12±7.25 84.11±5.13 6.420 0.000一般健康状况 90.31±6.75 85.10±5.09 5.847 0.000精力 90.15±6.74 84.19±7.46 5.624 0.000社会功能 92.25±6.24 88.11±4.98 4.920 0.000情感职能 91.17±5.98 86.09±6.31 5.544 0.000精神健康 90.13±6.28 86.79±6.17 3.599 0.000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程度加深,冠心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研究指出,患者个体心理因素对其病情有重要影响,若患者长期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可诱发或加重病情[6]。相关研究表明,在心理紧张情绪下,机体脂肪与糖代谢可出现异常,促进血栓形成,对于本身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而言是十分不利的[7]。另外,由于冠心病患者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对冠心病危险因素了解不足,自我护理不到位,常导致疾病控制不佳。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个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人性化的和整体化的护理模式,其以患者为中心,兼顾患者生理、心理和精神层面需求,为其实施个体化、全方位的照护。本次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冠心病发作频率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这与个性化护理中强化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相关,患者获得系统的健康知识后,可驱动其自觉采取利于冠心病恢复的健康行为,进而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绞痛个性化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