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2021-08-19 04:18赵晓冬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营销学驱动教学法

赵晓冬

(1.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2.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存在自学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不足的现状,且职业学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难于摆脱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本文以中职学校经管类必修课程——市场营销学为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规定情境下的学习任务,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快速将市场营销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构建主义教学法。勃雷泊(N.S.Prabhu)被大家公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创始人,他于1979年提出将学习内容融入任务当中,学生通过完成实践任务获得知识。他还提出教学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类型的任务,掌握相应的知识目标。2007年,章振周等人在《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建构》中提出,根据学生的基础及社会的需求,将知识和技术的整合、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和职业水平的提高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对应的系统的专业核心课程,建构了全新的任务驱动课程模式。2016年,潘林梅等人认为,任务驱动型教学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学习实践类的知识和技能,该教学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与互动协作。章振周等人提出的观点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为企业输送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以及注重实践操作的教学需求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本文采用的是章振周等人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界定。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变更传统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翻转课堂的界定,部分学者从课堂构成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程艳冉、楼智慧和程云(2018年)认为翻转课堂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将传统模式中的课中环节与课后环节改成课前环节与课中环节。课前,学生通过看视频及查阅资料自主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学习;课中,师生互动,通过教师引导,解决课程项目中的问题;课后,学生拓展学习,与教师保持线上联系,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得到缩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得到延长,并且学生还能够在交互作业中达到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如此可进一步拓展知识的深度。

还有部分学者从翻转课堂的翻转形式角度进行了研究。马焕(2020年)认为翻转课堂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实现了两个翻转:一是学习过程的翻转。通过慕课来完成课前教材知识的学习,课堂中更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师生地位的翻转。由“教师主讲、学生受众”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上述学者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本文采用程艳冉等人对翻转课堂的界定。

(三)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是财经商贸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营销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更加强调理论知识转化为在工作中可实际运用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可以尽快适应岗位需求。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的应用步骤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步骤

课前:首先,教师需要对所授班级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和能力进行系统的分析,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目前的学习动态、个性特征以及心理发展需求,然后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课程目标设定和课程内容安排等,以便完成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为学生设定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来植入目标任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将问题抛出,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主动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并以自己的视角去发现问题。这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而学生可以参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清单有目的地学习,避免了在预习过程中思路模糊,重点不明的现象发生,这样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教师所强调的知识点进行提前掌握和梳理。

课中:做好课前充足的准备工作后,教师和学生将进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将逐一拆解课前布置的任务点,强调重点理论知识,并进行分析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查漏补缺,随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面对学生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解答学生的困惑,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课上,教师根据任务形式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分组互动的模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表达能力。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讨论,最后形成统一的学习成果。在小组最终意见达成一致时,可以在组内推选一名代表,运用多媒体等形式将成果展示给大家,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学习经验、重点、难点及小组工作创新之处等。与此同时,汇报人也需要做好随时被其他人提问的准备,这也是再一次对本组学习成果的检验,有利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课后:在所有小组的成果汇报结束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接着向学生阐述课程内容的精华所在,为学生系统梳理理论知识,夯实学生的理论学习基础,巩固和提升学生对以往学习内容的印象。最后,教师应当制定一套合理完整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3个部分,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及应用能力等。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尚待改进的地方,也可以发觉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便于更好地取长补短;小组互评则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评价方式,可以是本小组内的互评,也可以是形成知识对抗组后同其他小组的互评,目的是帮助学生用客观的眼光审视自身的不足,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点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通过课前和课中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看清自己学习中需要克服的不足。教师要明确指出需要改进的部分,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通过评价体系不难看出,学生在整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辅助学生养成肯学、会学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探寻—交流—收获”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举一反三,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具备知识“发现—整合—运用”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运用评价反馈的结果,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关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状态的学生,帮助他们尽快参与到课程中。此时,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翻转课堂的应用步骤

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软件等平台上传视频、文件、PPT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也可以利用慕课的形式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学生在课前需要学习教师上传的教学文件,登录慕课网站观看学习内容,并将所学知识整理到学习笔记中,以便为日后成立学习小组和课上对知识点的掌握做好充分准备。

课中:翻转课堂的课中部分应该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沿用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而是跳出“讲台上讲与讲台下听”的固有教学场景,给予学生充分的舞台。教师根据课堂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汇总课前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互动讨论。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的讨论内容进行现场指导,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和查漏补缺,不断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说明关于课程设计成果汇报的要求,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课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需要在形成的小组中向教师汇报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尽可能地将遇到的困难与教师进行沟通,也可以在小组内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寻求答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终在小组内对教师布置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分工与合作。

课后: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实时跟踪和定时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学生在这个环节需要以小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找本组的创新点,学会团结协作,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总结经验,最终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程设计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应用

目前,市场营销学在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越来越重要。但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都较低,所以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式和过程进行调整。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的共同点都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两者结合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更迅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本文拟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学的翻转课堂,课堂组织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课堂组织流程图

课前: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由5~6人组成的小组,布置理论学习任务并设置情境。以市场营销学课程第三章第一节课——宏观营销环境为例,教师在课前向各组同学抛出如下问题:1.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包括哪些因素?2.这些因素给情境中设定的运营项目(如:开一个线下孕婴店)带来的是机会还是威胁?

学生在课前以自学或小组知识共享的模式进行预习,通过查阅资料和集中讨论等方式,寻找市场营销学中的宏观营销环境有哪些,分析各因素给孕婴店带来什么样的机会或者威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汇报。

课中:为了突出学生在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堂真正变成有教师聆听的学生课堂。具体实施分为5个步骤:1.教师在各组内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对本组任务进行汇报。在组内任意选择汇报人可以引起所有学生的重视,提高课程参与度;2.各组学生采用PPT形式进行8分钟汇报,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对PPT及其他软件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3.每组学生汇报结束后,其他组对该组的汇报内容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4.在陈述和评分环节结束后,教师针对各组的任务汇报给出评分。讲解课前布置的理论知识点,并结合知识点指出各组学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思考;5.各组学生根据教师上一步的讲授和启发,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汇报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各组修改后随机抽取本组汇报人重新向大家进行阐述。这个过程,加深了所有同学对于营销环境分析这一章节知识点的理解,紧密贴合了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开发专业技能的要求。

课后:课程结束后,所有同学需要对本次课程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3个部分。通过评价表(如表1所示),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教师日后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的部分。

表1 市场营销学课程评价表

三、结语

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中等职业教育突出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学应该突破传统,让学生真正置身到营销环境中,不再让学生“为学而学”,而是“为用而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结合的优势在于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更迅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因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翻转课堂进行有机融合,有益于提高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营销学驱动教学法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营销学视角下的媒介批评
用抛锚式方法促进《营销学》隐性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