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高中思政课集体备课中的应用探析

2021-08-26 08:52王兴宇
求知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高中思想政治新媒体

摘 要:在高中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平台的优势,对以往备课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以及创新,以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及学习特点为主来开展相关的备课活动,从而使得高中思政教育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思想政治;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3-0002-02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水平愈发加快,当下的教育对信息化的研究愈发关注。而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提出: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1]。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国家和各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日渐完善,教师每日上传、下载的教学资源数量愈发可观,精品资源更是层出不穷。

从学科角度看,2019版新教材推广使用以来,全新的教材体系、全新的知识内容让高中思政课教师突然感觉备课艰难,而议题式教学的要求和当下尚无明确的考试说明,更让教师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备课,尤其是借助国家和各地方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愈发显得重要。

一、高中思政课教师借助平台备课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备课的复杂性需要借助平台。教师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必然要与同行交流,要到网络上寻找最新的、优秀的教学资源。而当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既免费又丰富,自然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通过平台获取优秀的资源,在多方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教师整理出符合本校学生水平的教学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掌控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是备课的时效性需要借助平台。对于当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学来说,尽快理解、吃透新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一个紧迫而又非常紧凑的过程。思政课是对时政性要求最强的学科,但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也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短时间内让教师独自面对时政新素材,使用的效果往往不如多人合力来得更好。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既可以在学校教研组内组织集体备课,也可以在平台上和省内同行之间开展扩大化的集体备课交流。可以说,平台的使用,能够帮助教师较好地应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高中思想政治集体备课的教学效果[2]。

二、平台应用于高中思政课集体备课中的实践

无论是国家平台还是各省平台,都设置了许多共性的板块,如“一师一优课”“教师空间”等。这些板块都可成为优化集體备课的强大助力。

(一)主备人要用好“找资源”模块,提升备课组交流效率

在高中思想政治集体备课中,为了使新媒体技术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果,教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基础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来开展日常的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平台上的资源,给实际工作起到一个良好的支撑。比如在对一节新课备课的自备阶段,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进入“找资源”模块,查找同一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按照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校本化整合;在备课组交流前,为提高效率,主备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备课内容上传到平台的“找资源”模块,通过下载量和资源评价等反馈的问题,及早调整和完善,以提升备课组交流的效率。

以2019版高中政治必修1“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为例,主备教师对教材进行初步学习分析后,对知识点的取舍会存在很多疑问,“到底这节课学完后,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成了许多教师心中的疑问。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在平台上搜索并下载一些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或课件,品读一下其他老师的设计,选择最合理的内容优化自己的设计。在自己备课内容初步成型后,完成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最好于本校授课前一周上传到平台上,观看使用者的评价反馈,以此决定最终使用前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

(二)协备人要用好“教学空间”模块,及时开展同步备课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对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准确的评价,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对其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有自己的研究。我们研究得越多、越深刻,对他人的评价和指导就会越准确、越恰当。在授课阶段是这样,在备课阶段也同样是这样的。因此,在他人负责主备任务时,组内其他成员也要认真做好协助备课工作。协备人在备课过程中发现一些优秀的案例或视频资源等,要及时留存并上传到“平台”上自己的“教学空间”模块中,因为同校教师“教学空间”模块的相通性,使得主备教师也能及时看到,按需选用;协备教师自己整理出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课件等资源,通过“教学空间”模块挂出,也更能方便主备人集中大家智慧,打造出优秀的资源成果。

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为例,这一节课的设计,需要一个主议题贯穿整节课,再通过几个子议题层层推进。议题设置得好不好,可能影响着整节课的授课效果。协备教师虽然不用像主备教师那样进行完整、细致的设计,但也需要动脑研究课堂,要构思出一个议题式教学的授课方案,将主议题、子议题形式及各自要实现的任务以文本设计或PPT等方式整理出来,通过“教学空间”发布并供主备人参考。

(三)交流人要用好配套手机App软件,随时随地开展交流互动

无论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还是各省的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大多都开发了配套的手机App软件,方便教师使用。以浙江省平台配套的App“之江汇”为例,教师使用“之江汇”,不仅可以将自己主备并完成的备课资源共享到本校备课组中,而且组内教师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完成网上集体备课。这一点不仅在疫情期间线上授课阶段彰显出了极大的优势,而且在未来教师压力不断增大、教学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仍有非常大的研究和使用空间。

(四)资源使用者可以用好“一师一优课”模块,锻造好自己的课堂

集体备课的最后两个环节就是使用和评价反馈。教师在使用集体备课资源时,是否能够保证教学风格统一,是否能够上出自己的特色,是否在关键的节点落实了核心素养目标……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把自己比较喜欢的一节课录制下来并上传到“一师一优课”模块,让同行们来观摩和评价。有针对性的批评能够促进我们及时改进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助力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并最终锻造好自己的课堂,促进自己更快地成长。

三、平台应用于高中思政课集体备课的实践反思

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助力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个大趋势。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行实践推广的当下,用好“平台”无疑是抓住了一柄神兵利器。但在使用“平台”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有过一定的误区,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心得反思。

(一)资源渠道太多,“远近高低各不同”

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源传播渠道的井喷。当下出现了不少就思政课新教材开发资源且比较火热的微信号,也有一些思政课专题的网站如“高中政治教学网”和一些綜合性的资源网站如“中学学科网”“百度文库”等,多样化的资源获取渠道使得一些教师对“平台”开展的诸多赛事的不了解,甚至缺乏对“平台”的足够重视。

(二)平台功能太多,“乱花渐欲迷人眼”

以浙江省的“之江汇”为例,平台上目前开通了“同步课程”“选修课”“微课网”“案例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学科基地校”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能实现很多功能,但每个模块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研究、学习。如我们的目标是解决集体备课的问题,我们按需选用即可,无须面面俱到。

(三)沟通工具太多,“狂蝶乱舞扰君心”

P2P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升级,使得教师之间沟通有了越来越多的工具可以选择,如微信群、QQ群、钉钉群、之江汇群等,备课信息发布与交流等,最好能够固定在专用软件(如浙江平台开发的“之江汇”)群中,一方面是防止信息接收或交流不及时,另一方面也是要发挥之江汇App这类软件与“平台”结合紧密的这个大优势。

(四)纸质资料使用少,“绝知此事要躬行”

电子资料由于借鉴、使用现成的优秀资源成果极为方便,深受教师喜爱。但更多的教师在整理电子资料的同时,仍坚持用纸质教案备课。在集体备课中,主备人提供了电子资料后,其他使用人最好能够将主备人提供的教学设计认真研读、认真思考,再将其书写、整理在纸质教案上。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其用于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细节问题。尽早发现、尽早解决,才能够有备无患,也才能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各种突发问题时游刃有余、从容自若。

结语

用好“平台”功能开展集体备课,无论是备课资源的获取还是主备人、协备人的备课过程,都可以通过“平台”来进行互动、交流和分享,这无疑是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强大助力。“平台”中“找资源”“教学空间”“一师一优课”等模块的功能,能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提供强大的助力,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对备课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及调整,加强信息的有效搜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眭国新.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J].学周刊(上旬刊),2015(7):51-52.

作者简介:王兴宇(1982— ),男,浙江湖州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高中思想政治新媒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