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层级式阶段推进课程的实施策略

2021-08-30 04:39张春霞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7期
关键词:指南过程幼儿

张春霞

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动态的、有目的的、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而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把控能力都将影响课程的推进。因此,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提升专业能力势在必行。课程建设的推进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我园的教师团队以年轻教师为主,也有一小部分老教师,他们年龄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观念不同。如何带着这样一支队伍朝着同一个方向开展课程建设呢?我园通过学习、行动、分享等多种策略,引导教师通过层级式阶段推进课程,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通过学习,引领专业成长

在课程推进中,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首先在教师的观念上做到统一。教师只有从观念上发生转变,才能落实到行动中来。为此,我们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引领一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整体阅读和快餐式阅读互补

阅读能让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尤其阅读一些专著,能帮助我们系统了解专业性知识,而电子书籍的阅读也是现今流行的方式,我们在平时阅读中会不断推送优秀的文章到年级群、工作群,教师们闲暇之余拿起手机就能阅读。将整体阅读和快餐式阅读相结合,可以让教师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2.线上阅读和线下分享互补

为了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找到课程推进的抓手,园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些实践层面的书籍。如:《幼儿园课程资源从书》《从课程资源到实践》《小小探索家》等,这些书都是由一线教师撰写,读来浅显易懂,教师看后就能直接尝试。在教师们阅读后,我们会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线下分享活动,请年轻教师分享阅读后的最大收获、从中学会了什么等,通过阅读+分享,让教师们学会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3.专项阅读和链接阅读互补

当在课程推进中遇到问题时,我们会针对某一个问题,去搜书籍、查阅资料、翻阅专著,从而如饮醍醐,把问题解决,把思路打开。这就是专项阅读的优势,它就犹如指南针,能带给我们方向。而当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继续研究下去时,我们就会找到相关的链接,及时解决问题。专项阅读和链接阅读相结合,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有效提升我们的专业性,让我们重构自己原有的经验。

二、通过行动,践行理念转变

课程是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在与材料、环境、幼儿的互动中,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为了让课程建设的脚步更加坚实,教师根据意愿自主申报先行班,用行动践行自己理念的转变,园部带领这些班级教师共同成长。

1.聚焦试点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戏。为了和教师们一起推进课程,班子成员深入到班级,和教师一起实践,引领教师向前推进。

观察幼儿是起点 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是课程开展的起源。只有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幼儿才会专注、才会投入。而观察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何用最简单的观察,帮助教师们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呢?教师可以选择定点观察和定人观察。可以观察同一批幼儿,也可以在每天的游戏中连续观察同一个地点,用白描的方法记录幼儿的对话,然后在这些对话中,寻找出现频率最多的内容,那就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有发现课程的能力。

材料利用是推进 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运动、探索、体验、交往和表现。环境和材料是幼儿学习活动得以延续和深入的重要保证。当我们发现了幼儿感兴趣的价值点后,我们就需要抓住契机,和幼儿一起为课程推进准备需要的材料,在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使用材料、改进材料的互动中,材料在不经意间就成为了课程推进的润滑剂。

活动跟踪是落實。在课程建设中,跟踪教师们的半日活动,和他们一起开展课程,通过手把手地示范,头碰头地探讨,不断尝试的激情,让教师们感受到课程建设中,出现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通过这种与教师一起融入幼儿探究的方式,让课程真正落地。

2.深入跟踪

幼儿园的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好的课程一定是有目的的,而且这个目的是层层推进的,是全面的,是一定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

研《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就犹如幼教人的风向标,给予我们前进的方向,它告诉我们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年龄阶段应该做什么,难易程度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哪里到哪里,等等。因此,我们将《指南》作为手头第一本参考书,无论是在制定目标时,还是在内容的选择上,都从《指南》中找到对应的具体目标,让《指南》更加细化与落地。

研《精要》 《精要》是《指南》的具体化,它把每个领域的关键经验按年龄段进行梳理,让我们对《指南》的解读更加有抓手,更好地理解每一条具体的内容。也让教师们在课程开展前、开展后都能找到对应的目标。

研儿童 在课程推进中,教师要研究幼儿,要研究幼儿的身心特点,研究幼儿的普遍特点,研究幼儿的个性特点,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只有了解幼儿,才能读懂幼儿,才能在课程推进中,不断给予幼儿成长支持。

总之,对儿童发展目标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教师对课程的敏感度。

3.团队帮扶

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也做好了迎难而上的准备,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程深入的过程,我们边实践边反思。

思课程价值 优质的课程带给教师、幼儿的价值是深远的。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会边前行边思考。我们常常会问教师这些问题:这个内容是否有价值?价值在哪里?你是怎么判断的?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因为课程建设带给幼儿最多的价值就是在质疑、解惑、探究、反思、调整中获得新的经验,而在幼儿获得新经验的过程中,幼儿的需要、兴趣被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被充分挖掘,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充分关注。让幼儿以特有的方式学习,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这就是课程实施的意义与价值。

思教师行为 开始阶段,教师们推进课程的速度可以说是神速,当发现幼儿的某个兴趣点时,教师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幼儿,而幼儿听完后没多久就不记得了。教育家张雪门曾指出: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经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直接经验的获得,既不是源于言语,也不是源于书本,而是源于动作的行为,行为是整个的。因此,让幼儿用感官去接触,用动作去探究,用思考去创造,才能让课程真正成为儿童的课程。

思课程整体 课程建设需要有整体的思考,它就如一棵大树,大的脉络就是前期的预设,而枝叶的茂盛程度需要教师和幼儿不断生发。因此,课程这棵大树是否根正苗红,是否枝繁叶茂,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反馈,经常反思,反复梳理,适时调整。

三、通过分享,推进课程建设

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是否能真正实现。为此,我们通过分享,带动教师们参与进来。

1. 跨区实践

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们会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会每周收集来自一线教师课程开展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梳理,把每个年级都出现的共性问题,利用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研讨。通过问题来源、问题解读、问题释然三个环节,帮助教师们理解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必然性,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把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逐步注入教师们的心田。

2. 观摩交流

通过观摩先行班的半日活动,帮助教师们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内涵,让教师们理解在课程推进中,如何真正成为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有力支持者,如何让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真正成为课程活动的重要前提,明白幼儿园的课程不是书本上的课,而是儿童的课程,从而转变观念,更好地理解课程的价值。

3. 现场移植

先行班教师把与幼儿在一起推进课程的点滴积累下来,他们用每日一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当一个小分支活动开展到尾声时,他们会将推进的过程用课程微故事的形式进行呈现,有的做成美篇,有的做成微信,通过这样的课程故事,和幼儿一起回忆一路走来的过程,回忆曾经使用过的方法,与家长一起分享幼儿成长的点滴,和教师们一起分享课程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激发起大家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总之,课程建设也是教师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新理念,只有敢于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善于反思才能积累经验。相信,只要教师牢牢把握儿童学习的特点,愿意傾听、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愿意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那课程推进就如乘风破浪,勇敢前行!

(责任编辑:张 琳)

猜你喜欢
指南过程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指南数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圆满的过程
幼儿画刊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