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声乐工具书《艺术歌曲风格与文献指南》

2021-09-03 08:45赵晓阳
歌唱艺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作曲家音乐

赵晓阳

艺术歌曲的学习、演唱和研究一直备受歌唱家、声乐学习者和音乐学者的厚爱,但在我国系统讲解西方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介绍西方艺术歌曲作曲家,以及他们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的专业书籍却并不多见。2005年,由海伦德(Hal Leonard)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卡罗尔·金博尔(Carol Kimball)撰写的《艺术歌曲风格与文献指南》(Song: A Guide to Art Song Style and Literature)①一书弥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缺。本书出版后,便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音乐院校采用,成为学习艺术歌曲必备的教科书与工具书。他们将这本书称为“歌曲圣经”(Song Bible),体现了业界对该书的肯定和厚爱。

《艺术歌曲风格与文献指南》之所以会被业界认可和推崇,笔者认为是因为它的全面性和专业性。本书里,金博尔教授详细介绍了西方音乐史上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156位作曲家的主要艺术歌曲作品,但并不包括这些作曲家的歌剧选段和清唱剧选段,只是单纯专注于对他们创作的艺术歌曲的专业解析。下文,笔者将对该书的主要特点展开论述。

一、作曲家的地域性归类

当读者翻开这本书时,会看见该书是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域)的作曲家及其艺术歌曲作品具体进行结构,进而又根据作曲家出生时间的顺序进行具体排序。这一点有别于很多同类型工具书按照作曲家姓名的首字母排序的排序习惯。金博尔教授这样排序的好处是,如果读者对音乐史或者某位作曲家很熟悉,便可以迅速按照作曲家的国籍从目录中检索到相应内容。即便读者对此不是很熟悉,仍然可以一目了然地从其所归属的类别里大致了解该作曲家及其创作的艺术歌曲所归属的国家(或地域),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知道作曲家的其他常识性信息等。

具体举例来说,如果读者想要了解关于亨利·珀赛尔(Henry Purcell,1659—1695)的歌曲《如果音乐为爱的食粮》(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1691),便可以从目录中按照作曲家的国家(或地域)归类进行查找。熟悉西方音乐史的读者会很快在“英国作曲家”这一类别中,按照年代在排序稍微靠前处找到亨利·珀赛尔的名字和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列表。当读者按照目录指引翻开至第357页,便可以看到珀赛尔的生平、时代背景、音乐风格和关于他歌曲创作特点的详细介绍等。继续往后翻,便可以看到《如果音乐为爱的食粮》这首歌的详细解析。例如,书中介绍珀赛尔曾在1691年、1693年、1695年分别谱写了三个不同版本的《如果音乐为爱的食粮》,而他在1691年所谱写的第一版是今天最广为传唱的版本,也是业界公认的旋律最优美的版本。同时,书中还说明歌者在演唱1691年版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最后一个乐句中关键词“Music”的演唱,因为它是歌曲最后一个乐句旋律走向的关键,也是乐句的灵魂所在。

二、作曲家涵盖范围广泛

该书的另一大特点是所涵盖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及其作品的广泛性和全面性。该书按照作曲家生活的国家(或地域)分为“德国作曲家”“法国作曲家”“美国作曲家”“英国作曲家”“意大利作曲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作曲家”“西班牙作曲家”“南美地区作曲家”“东欧地区作曲家”等十个板块。其中,“德国作曲家”“意大利作曲家”“法国作曲家”“俄罗斯作曲家”四个板块是国内大多数声乐从业者相对熟悉的板块。但是,对于其他板块的作曲家及其作品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熟悉了。其实这些板块里包括了很多平时容易被大家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作曲家的优秀艺术歌曲作品,因而此书为广大歌唱家、声乐学习者和音乐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研究的专业素材。

下面仅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作曲家”板块为例来进行简单说明。在这个板块共包括挪威、芬兰、瑞典、丹麦四个国家的七位主要作曲家和他们的艺术歌曲作品。例如,大家熟悉的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绝大多数时候,大家对他的认知仅停留在他是伟大的芬兰民族主义作曲家,交响乐作品凝聚着炙热的民族情感等,实际上,他音乐创作上的成就并不只局限于器乐作品。金博尔教授在本书中介绍道:“西贝柳斯一生创作了近百首艺术歌曲,除了少量的艺术歌曲是用芬兰语和德语诗歌谱写之外,他的绝大多数艺术歌曲都采用的是瑞典语诗歌。这是因为瑞典语是19世纪芬兰文学创作领域里最主要的语言。”

书中还对西贝柳斯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例如,西贝柳斯创作的艺术歌曲的主要特点就是乐句相对较长,而钢琴部分的织体则相对较松散,这种创作特点使得他的很多艺术歌曲在演唱时有类似演唱歌剧宣叙调的感觉。因此,歌唱家在演唱时应该着重于气息的有效控制、吐字发音的准确,以及对歌词中语调、语气的把握和强调。

除此之外,此书还详细介绍了西贝柳斯最经典的六首艺术歌曲,分别为《黑玫瑰》(Svarta rosor,Op.36,No.1,1899—1900)、《叹息,莎草,叹息》(Säv,säv,susa,Op.36,No.4,1899—1900)、《约会》(Flickan kom ifrån sin älsklings möte,Op.37,No.5,1901)、《三月的雪》(Marssnön,Op.36,No.5,1899)、《致夜晚》(Illalle,Op.17,No.6,1898)和《一场梦?》(Var det en dröm?,Op.37,No.4,1902)。并且,金博尔教授对每一首艺术歌曲都有具体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作品编号等介绍。金博尔教授认为:“西贝柳斯的很多艺术歌曲绝对可以算作西方艺术歌曲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因此他的艺术歌曲的魅力和光彩并不应被他伟大的交响乐作品所掩盖。”

三、丰富的学术资料

金博尔教授除了对书中所涉及的每一位作曲家的生平、音乐创作,以及整体艺术风格进行解读之外,还更加详细地列举了她在写作每个章节、每位作曲家时所采用的参考书目和引用的学术文献资料,而不是像大多数书籍那样,仅仅将这些内容简单列举在最后的“参考书目”里。例如,在对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 Fauré,1845—1924)及其艺术歌曲进行写作时,金博尔教授首先列举了音乐学者詹姆斯·哈斯特·哈尔(James Husst Hall)和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对福雷艺术歌曲的评价。哈尔说:“一旦你接触了福雷的作品,那么你已经开始踏足在法语歌曲的乐土上了。”拉威尔则认为:“你绝对可以从福雷的歌曲中感受到他的惊人天赋。”这两个评价的出处分别是詹姆斯·哈斯特·哈尔的著作《艺术歌曲》(The Art Song)和阿比·奥伦斯坦(Arbie Orenstein)的著作《解读拉威尔》(A Ravel Reader),它们被清楚地列举在该章节最后的参考书目列表中。

除此之外,金博尔教授还习惯于在每个章节的后面为读者提供一个“扩展学习列表”(Extended Study List)和一个“选择性阅读列表”(Selected Reading)。这两个列表向读者展示了这一章节所介绍的作曲家,但并未在书中进行具体讲解的更多的相对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以及一些相关学术文献和资料,以便于读者在结束这一章节的阅读和学习后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四、细致严谨的原文拼写

我们经常可以在音乐著作、学术论文、乐谱集,以及音乐会节目单中看到一些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西方作曲家姓名和作品名称的原文拼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西方作曲家的姓名及其音乐作品的名称所涉及的语言种类繁多,包括德文、意大利文、法文、英文等。因此,很多西方语言中的特定拼写习惯与特殊字母、字符并不为大家所熟悉和了解,从而造成了一些本不该出现但又常被忽视的拼写错误。二是由于很多不规范的、错误的拼写早已出现在一些出版物中,并已形成认知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规范拼写和错误拼写的恶性循环。

最常见的错误之一便是,在很多出版物中,作者或编辑会把作曲家姓名或音乐作品名称中的一些特殊字符进行模糊化和简单化的处理。例如,捷克作曲家安东·德沃夏克(Antonín Dovořák)的名字中有“픓ř”“á”三个不常见的特殊字符,因此在很多出版物中这三个字符被随意改为“i”“r”“a”。又如,根据德语的使用习惯,德语中表示“您”的人称代词、物主代词,以及很多专有名词的首字母需要大写,无论这些单词在一句话中处于哪个位置。就好像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死亡,寒冷之夜》(Der Tod,das ist die kühle Nacht,Op.96,No.1,1884)中的“Tod”(死亡)和“Nacht”(夜晚)两个名词虽然并不处于在第一个单词的位置,但由于它们是特有名词,因此仍然需要首字母大写。很多时候,作者或编辑会忽略德语中特定名词的字头需要大写这一语言习惯,而随意地写为“Der tod,das ist die kühle nacht”。以上两个例子虽然并不影响大家的基本认知,但如果这种随意的拼写在音乐著作、学术论文、乐谱集或音乐会节目单中出现的话,总会给人一种不够专业、不够严谨的感觉。而在本书中,金博尔教授对书中所有出现的作曲家姓名和作品名称的拼写都非常严谨,其中出现的特殊字符都会按照其特定语言原本的写法来呈现,并且严格按照歌曲原文的语言习惯所写。除此之外,她还在每首歌曲之后都标注了作品号与创作时间。这种严谨规范的做法为广大音乐学者和歌唱家提供了最好的原文拼写参考。

结 语

虽然《艺术歌曲风格与文献指南》一书对西方艺术歌曲这一音乐艺术体裁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了专业、全面且详细的介绍,对作曲家的优秀艺术歌曲作品做了细致分析和解读,但此书还是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此书是针对“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进行的专业讲解和诠释,却没有任何谱例的呈现,不得不说,这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遗憾。谱例的缺失让读者失去了直接从谱面上了解作曲家音乐创作特点的机会,而只能单纯地凭借书中的文字解读进行间接的想象和理解。在新媒体空前发展的今天,如果本书可以再配有一些相关音频、视频资料的网络链接,将会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和专业的诠释。

总而言之,《艺术歌曲风格与文献指南》是一本难得的、全面的、专门针对艺术歌曲的专业书籍。它是每一位严肃认真对待艺术歌曲的学习、演唱和研究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注 释

①Kimball Carol,Song: A Guide to Art Song Style and Literature(WI: 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05).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作曲家音乐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长大可当作曲家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音乐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作曲家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