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序”的构建

2021-09-07 09:49张水平
江苏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分类事物思维能力

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操作活动;练习拓展;数学生活;“序”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2-0146-01

“序”,是事物间的顺序性特征,具有一般的规律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们的生活中,对人类认知结构与体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的有序、语言的有序、思维的有序使得人们通过系统化、适度化的方式,逐步掌握了在有序的条件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必须在有序的情况下开展。

1.要注重构建教学设计的“序”,提升比较与分类能力。

比较与分类能力是确定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合理分类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比较能力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数学思维进行分类和归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学设计,帮助儿童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在有序的活动中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如“比一比”“分一分”是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展开的比较、分类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像或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对象以及分类的依据。而“平移、旋转、轴对称”关注的是中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本质及抽象关系的能力,是更高层次的比较、分类能力……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基础知识的比较,明确比较对象,学会比较方法,继而形成分类能力,为其后续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要注重构建操作活动的“序”,提升概括与推理能力。

概括与推理能力主要是指通过观察具体、特殊的情况而形成的发现一般情况的能力,它建立在比较、分类能力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和试验操作,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其中的规律。概括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操作试验。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操作活动中的“序”,鼓励学生在操作时抓住关键词,勇敢表达,连贯表达,以有效的表达刺激其逻辑性思维的提升。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熟练的操作将语言的表达转化为思维的惯性,如“跳远的距离用什么方法测量最准确?”,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语言概括,能够及时而快速地推理出操作的方法及结果。操作活动中的“序”助推了儿童能力发展的序,是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中坚力量。

3.要注重构建练习拓展的“序”,提升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形成有赖于多渠道、多角度、多过程的运用与练习。发散性思维是基于基础分类、概括推理的拓展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遵循练習及学生思维发展的“序”,以基础知识题为起点,以推理应用题为拓展,以综合延伸题为发散,阶梯式、分层次地组织学生开展练习,促进学生的思维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边到多边不断发展,以有序的方式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4.要注重构建数学生活的“序”,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是结合事物的相关性,将其拆解、区分、重整、联合,理解事物的本质,并求得解决方法的能力。其中,分析就是通过观察、思考,在头脑中将事物进行分解,化整为零,使问题变为更小的问题,综合则是通过概括、推理、思考将事物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以期窥得事物的全貌。在现实生活中,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综合分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序”,如组织学生观察生活情景,让他们思考“在运输时,什么样的工具能使大型货物滚得更远?”,并引导他们通过对比分类与概括推理实现合理选择与判断,通过发散思维在脑海中想象模拟,最终落实到实践运用中。

综上所述,儿童的能力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小学数学教学“序”的构建要遵循儿童能力发展的顺序,将儿童能力发展的“序”融入教学实践,让数学课堂成为有序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分类事物思维能力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单独中的洞见
给塑料分分类吧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