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

2021-09-09 12:38尹来武李长城徐淑杰刘春兰蔡淑云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变革信息技术

尹来武,李长城,徐淑杰,刘春兰,蔡淑云,王 雪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吉林 132101;2.北华大学 吉林,吉林 132013)

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需要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应用的高素质、实践性强的农业人才,这就要求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能力,构建出农业院校一体化的智能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1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校课堂的发展现状

全世界各高校针对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研究各不相同,最早提出MOOC的是斯坦福大学校长,他将现代信息技术称为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在2008年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两位教授给“MOOC”下了确切概念,现在称为“c MOOC”;2012年斯坦福大学创设名为Udacity的监利机构,创立提供MOOC的监利机构为coursera,也是目前发展最大的MOOC平台,拥有近500门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课程;2012年5月,哈佛与麻省理工大学共同出资组建的非营利性组织edx,拥有超过90万的注册者;2015年,在南非,开普敦大学开展了慕课课程。随着慕课的风潮在全世界的不断掀起,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启动面向高校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13年清华大学研发并推出“学堂在线”中文慕课平台;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好大学在线”平台正式上线,并支持西南片高校的跨校学习;2018年启动了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UMOOCs),中国首个以外语学科特色为主的国际化慕课平台就此诞生;201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推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2.0,中国慕课在行动”战略。从2017年底至2019年1月,中国的慕课发展现状如表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2017年底至2019年1月,上线慕课数量从3200门升至12500门,学习人次从5500万升至2亿人,慕课学分人次从600万升至6500万,国家精品慕课从490门升至1291门。可见我国的慕课得到了蓬勃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于高等院校教学与学习的影响巨大。

图1 2017年底至2019年1月我国慕课发展现状统计

2 高等农业院校引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实意义

建设高等农业院校智能化校园就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适应5G网络技术发展,服务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智能教学与学习变革的新要求,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师赋能,让广大教师适应慕课、智能测评系统等新的教育技术,助力教育变革。在高等农业院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针对农业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或在基层农民的培训中,都会增强区域内农民素质提升的效率和效果,加强现代农业技术能力培养和知识的传授。通过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能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高等农业教育教学全过程,打造高等农业院校发展国际竞争新增长极。

2.1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不断促进高校教学课程的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提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激励教师建设慕课,动员广大教师使用慕课。促进慕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优质教学资源惠及每一位学生。课程学习支持服务新一代大学生的认知学习和接受特点,加强课程育人,加强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个性化学习。重视学习反馈与评价,促进慕课迭代,提升教学工作的有效度和教学质量的保障度。个性化教学与互动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创新教学与创业学习,获取和判断教学与学习变革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以核心教学与学习变革的影响各维度为因变量,考虑变量间的所有路径,提出优化MOOC教学与学习变革的影响策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出高等农业院校教学与学习变革的影响政策建议,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教学与学习制定具体的建设实施办法提供参考。

2.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在当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能力,例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没有各种新型的在线信息技术平台,将无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全盘推翻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需要辅助传统课堂教学而进行提升和优化,这样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运用专业教学手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自主安排线下学习时间,主动学习,以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农业院校课程的教学效果。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如微视频、PPT、QQ、雨课堂等等,学生课后自行完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以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面向2035目标描绘高等农业院校教学与学习发展的远景,为新时代开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推动高等农业院校教学与学习的变革创新,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变革信息技术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变革开始了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