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和德育的融合路径

2021-09-10 07:22周晶晶
清风 2021年8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机器人德育

周晶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课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十分多元。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的教学思维,不仅要让学生良好地掌握一些理论基础,也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元素,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发挥课程教学的综合培养效果。教师应找到融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和德育的各种角度和切入点,多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引导,避免对学生的单一说教。

结合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对小学时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而言,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杜绝一些不良的行为模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帮助学生构建积极正面的思想认知。小学生普遍对计算机和网络很感兴趣,并且部分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这些电子产品。但是,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较好的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可能会在网络上接触一些不良信息,甚至沉迷于网络,可能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对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可以结合一些特定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让学生从小学时期就养成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教师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制力的培养,让他们有效控制上网时间,不要沉迷网络。教师要培养学生分辨事物的能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知道网络信息有好有坏,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对我们产生积极作用,要学会分辨网络信息。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主题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比如,在学习《机器人行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能够初步完成简易机器人的制作,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要将机器人应用到正确的地方,避免学生产生认知误区,或者出现一些不好的使用行为。这种适当的教学延伸能给德育提供空间,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

结合具体事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学开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对养成学生健全人格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具体事例,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收获。这可以起到综合培养的效果,不仅能让德育更好地融入课堂,也能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与提升。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进入机房时你推我搡,没有秩序,电脑桌上有杂物,下课后不关电脑就离开。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欠佳。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有序地排队进入机房,养成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基于一些具体的教学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比如,在教学《感知变幻—运动传感器》时,教师可以对这个主题进行教学延伸,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参与运动,体验运动的乐趣。这会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丰富,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

多设计一些多人参与的实践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很多学习内容都需要学生基于良好的小组协调配合加以完成,这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多人参与的实践探究活动,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多经历这样的训练,学生会在良好团队配合的基础上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这会带给学生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配合,不仅可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让学生懂得和别人合作,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学《语音控制对话机器人》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利用语音控制对话机器人的一般方法,每个小组都可以开展自主探究,了解其中的原理,完成最后的實践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时会充分交流,集合集体的智慧一同解决问题。这增强了团队之间的凝聚力,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丰富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亭湖新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机器人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