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探索

2021-09-10 22:16陈武
清风 2021年8期
关键词:校本机器人教材

陈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发具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基于此,笔者将以一线工作经历为基础谈一谈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的探索和思考。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及原因

第一,一本教材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各个地方的发展包括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家庭信息技术设施,甚至是父母的信息素养都存在差异,一本教材很难照顾到全部地区。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中,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及时更新和补充现有教材,从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增强信息技术课程意识,提高课程教学能力,不断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培养自身的信息专业素质,从而促进自己在信息技术专业中的成长,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第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追求。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及文化内涵,如独特的校园环境、先进的育人思想等。新时代的学校需坚持办学宗旨,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在校园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设计符合学校本身特点的校本课程可以体现各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并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从学生实际出发,基于教材优化、丰富课堂内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为了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便开发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材是核心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上的知识因客观条件较难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这要求教师优化、丰富原有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案例,组织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首先,教师需基于教材优化课堂内容。例如,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网络教学版块中涉及电子邮件、论坛和博客等内容,在现实环境中注册这些平台的账号需要手机号码,而有的学生没有手机号码,无法使用。但是,学生都拥有QQ号,故可以开发基于QQ软件的“QQ邮件—收发电子邮件”“QQ空间—走进我的空间”“QQ微云—使用云盘存储”等网络学习主题单元,甚至还可以拓展出QQ课堂,帮助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其次,基于教材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在三年级的键盘打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网络打字软件,经常开展打字比赛,记录学生每一次打字的进步,并通过班级竞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画图综合练习中,教师可以开展为学校设计明信片的主题活动;在教学WPS文字时,教师可以与电脑小报评比相结合;在教学WPS演示时,教师可以开展“为家乡做小导游”的主题活动;等等。这些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可以轻松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的实效性。

根据学校软硬件变化开发适合的校本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撑。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资源,如我任教的江苏省太仓市明德小学是机器人特色学校,为此设置了两个机器人教室,并分别配置了makeblock机器人和乐高机器人,两个机器人教室的布置也是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室中间安装了机器人调试操作台,因此要根据硬件设施的变化在课程实施中添加机器人调试的环节。另外,软件的变化也需要开发出相适合的课程,我校在信息技术课上引进了learnsite自主学习平台,它的引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例如,学生根据平台上学习了某一个教学内容,学会了制作并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后,我会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作品上传到网站上展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需提出适当的要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通过网络电子作品展示平台,浏览学生电子作品,一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形成了民主的气氛,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中共同成长。可以说,learnsite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新型的学习方式,这也要求在平台实施过程中开发出适合的校本课程。

吸收信息技术的发展最新成果,开发校本课程的亮点。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作为教学内容,是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亮点。我校结合实际开发了有关机器人和3D创意的校本教材。学校为三年级的学生在研学课上开设了校本课程“机器人”,加入机器人教学,使得学生在知识技能和信息素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校本课程主要从新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两方面构建。例如,在“机器人”中主要通过“导学牌”“探究屋”“讨论坊”等环节衔接教学内容。其中,“导学牌”主要是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探究屋”是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讨论坊”主要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又如,《我的3D创意》这本教材,要通过入门、模仿、创新三个步骤安排学习内容。教材的开始是3D打印技术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之后的内容是对课程实例的详细讲解,并添加图片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直观,并在有难度的地方设置了“小贴士”,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求助;教材的最后是用DSM软件调整模型及3D打印机的使用与维护。在这本教材中,学生完成每节课的作业后还会有创新环节,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发校本课程的注意事项

第一,强调趣味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兴趣,必须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加入趣味元素,让趣味与知识有机地结合。例如,打字练习相对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开发一些flash小游戏,如打地鼠、青蛙过河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熟指法。当然,校本课程的趣味性设计一定要符合小学生在此阶段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开展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

第二,注重实用性。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故在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时要将实用性作为设计时的重要参考条件。例如,在教学《电脑绘画》单元时让学生设计制作明信片;在教学WPS文字时让学生制作課程表、电脑小报;在教学WPS演示时让学生设计连环画;在教学Scratch时让学生设计小游戏等。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结合,提高了小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也是信息技术学科价值的体现。

第三,具有操作性。有的学科比较注重理论基础,相关教材可以清晰地展现理论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理解其内在逻辑,而信息技术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特点,只有让学生充分实践,使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应的操作,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真正含义。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培养。另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除此之外,校本教材的开发在丰富学校课程体系的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展现本校的文化底蕴和学校风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太仓市明德小学)

猜你喜欢
校本机器人教材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