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课程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2021-09-10 07:22蒋和勇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赋能专业成长评价

蒋和勇

【摘要】疫情翻转教与学,促动学校变革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定制课程以菜单式、未来化、多学科、个性化特点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生命效能。定制课程服务和管理需注意教师主动性、多元化和学习场景,以及对核心素养和未来人才的思考。

【关键词】定制课程 赋能 专业成长 评价 成长档案

2020年初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促發了一场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变革。“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因为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教师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如何赋能未来成长?我校以“定制课程”做了探索实践。

一、“定制计划”的事件叙事:我们是如何行动的

(一)传统视野下学校教师成长的“课程计划”

原有模式是“外部专家指导+校长专题讲座+学科内部研训+专题外出学习”相结合。我校因注重“创客”和“传统文化”,偏向“未来学科与技术变革”“文化视野下的课程开发、传统文化”等,一学期12~15次,每次50~80分钟,全员参训。校长也会结合时事、历史、党史等做“书记讲党课”。赴外培训学习,有区内教研部门或片区协作体的学科培训或德育主题学习,也有机构、非正式教育团体主办的培训,多在寒暑假为期2~5天,常见专家讲座、个案观摩或者特色课堂示范,此类学习教师喜欢,可放下身心集中沉思,学习聚焦,信息量大。

(二)疫情下对学校教师成长“课程”的调查与变革

2020年2月17日学校正式开始在线“空中教学”前,针对绝大部分教师心存担忧网课的情况,学校做了两个举措:

(1)以学科为单位,“先讲后教”,以学科名师和骨干为带动,选定内容集体教研,由学科名师或骨干先行备课试讲,全学科跟学,标杆示范引领由此形成。

(2)面向全体教师就学习培训展开问卷调查,探寻他们的内心需求。

“问卷调查”显示:85.3%的教师认为“现有的培训主题针对性不强,教学结合不紧,学科引导不强”;91.2%的教师认为“主题培训内容可更宽泛、视野更开阔,不宜过多地讲技术和信息”;87%的教师认为“应结合疫情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尝试,多开设一些线上课程(讲座)”。开放问卷显示:教师们喜欢一些短小、精练类似TED演讲的讲座,信息量大、富有激情、激活思维。对此,我们确立如下共识:

(1)高度重视“定制”思维,教师成长阶段不同,输入的课程也应不同。

(2)充分体现“线上线下”,让教师学习来自内心真实驱动,不强迫、多引导。

(3)紧扣聚焦“赋能”,以“教育,赋能未来”为指导,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观、信息素养、学科融合、未来视野以及终身学习力。

(三)赋能“定制课程”——催生新行动

“蒲公英课程”:我们期待每一位新教师“如种子一般为学校未来根植希望”。学校与“新校长”“蒲公英大学”联合定制了“新教师专业素养进阶课程”,小组合作+“线上授课”,聚焦了未来教师必备的12项核心能力,引导新教师朝“课堂教学艺术”“教材精神研究”“思维方式拓展”“综合素养评价”“学习关系优化”五大板块锻造。入校5年内教师参训占47%,夯实了底部。

“灯塔课程”:学校吸收TED学院风格,倡导“我来说说”,每位教师自选主题,结合自己最感兴趣、最深研究、最近研究的话题或阅读,每次教师集体学习会做15分钟的主题演讲。教师可以讲哲学、革命史、文艺,也可以讲一次旅行、一次阅读、一次经历挑战。“灯塔课程”思想性要求高,每位教师均要走上讲坛,一周一人,行政和学科轮流,教师们表示其新颖且富有挑战。

“帆船课程”:一班一世界,我们把每个班级比喻为“小帆船”,推出了“帆船课程”,主要聚焦德育和班级建设,推动特色中队打造和家校联动的沙龙以及分享。31个班级就是31艘“小帆船”,各班每月自行安排1~4节的家长进课堂课程、1~2次小主题亲子沙龙分享、1~2次周末微团队户外体验、一月一次班级生命共同体建设的主题培训或交流分享(含案例)。

“天眼课程”:“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我们主张保护儿童好奇心,给学生“全科学的泛在学习”,倡导学科融合:

(1)“天眼讲坛”,定期邀请中科院、深圳大学以及在深高科技企业的院士、教授、博士走进校园授课,内容涉及AI、脑科学、城市轨道、基因、未来环保节能、未来材料、航天、海洋军事、人工智能、情绪等,师生共学。

(2)“Me学Me能”,依托“Me学院”定制“项目学习课程”,包括“动植物学、地理学、人文艺术、历史学、财商启蒙”等21门,每门课程渐进进阶,教师人人一个账号,这门课赋能教师素养,打通知识边界,培养跨界学科多元复合教师。

二、“定制计划”管理学分析:我们是如何决策的

(一)学校课程的定制体现一所学校文化和领导道德力

(二)“定制课程”追求激发教师多元效能

教师效能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本次学校应对疫情变革新的教学模式,敏锐捕捉到变革的必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学校管理工作必须帮助教师重新发展,使他们卓有成效地完成任务、履行职责”。学校采取“问卷调查”,尊重教师,掌握大量数据,有利于实施策略多元多样:

规划: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专门设计“我的教育生涯规划”,每位教师认真思考自己的前10年和后30年,定标职业出发点。

多问:多问一问教师目前怎么样,遇到什么困惑,需要学校什么帮助,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融入干部培养、学

科团队建设中去,让教师感受到学校

萨乔万尼说,“道德领导以道德权威为基础,是品德高尚的领导者为道德追寻激发人性的潜质,使部属自然而然地成为追随者的一种领导方式”。这次线上教学变革,同样考验领导道德力,校长最先应思考“给教师最好的学习”。

基于三个5年成长规划,学校引导教师成长“全过程”生涯思考与设计:见习或新人职教师(拐杖期),重点关注其教学力,“当好一名教师,会上课、知道怎么上好课”,形成个人“教学基本式”;骨干成长阶段(支柱期),重点关注研究力和学习力,教师开始认真思考和研究教育的话题、问题、现象、行为,并逐步构建风格、模式、样式、个性;名师领航阶段(杠杆期),着力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扎实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的“五力”型(内生力、行动力、学习力、思考力、领导力)名师,该教师在教学理念和价值定位上与学校精神文化融为一体,以清晰的“团队精神”成为领导的替身。的关心。

可催:对于“行动力显慢、学习动力不足”的教师,适时关心催

问。

小敲:对于“成长关键期”的教师,及时有效敲打,保持反思力。

能奖: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和干部考核等多方面与奖励挂钩,“干得多、干得好,被认可的机会越多”。

三、“定制计划”反思:我们需要持续保持哪些完善

(一)“定制计划”需要强有力的评价考核

教师的主业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定制的课程及学习需要其灵活地分配好时间和精力,教师个体的差异必然体现在学习进展中的状态和质效。学校要建立高效能的评价机制,适时跟踪和反馈。

(二)面对面的小组学习和分享不容忽视

线上学习容易造成“静态的内省”,学习者缺乏来自团队的分享,会造成视野的受限和挑战阈值的降低。常见的世界咖啡学习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应多运用起来,促进动态分享。

(三)强化“交流”的技巧和素养

教师这个职业是离不开“口”的,再多的学习和知识,都要体现为表达。同样,学校领导也应如此,要不停地表达,“领导的每个方面最终都依赖向听众发表有效的讲话的能力”。每个课程的学习,都应积极创设一个“表达”的机会和平台,这也是进一步整合课程思维的训练。

猜你喜欢
赋能专业成长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