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坚”承“朴”,贯通虎丘教育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气脉

2021-09-10 07:22杜坚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杜坚民

【摘要】虎丘教育也正是秉磐石之“坚”,承古樟之“朴”,以坚毅的品格和质朴的气韵不断努力,持续提振集团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研之新 课堂之实 学养之润

虎丘一脉,花开两枝。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与苏州市虎丘实验小学校同在虎丘文化哺育、浸润中出生、成长,承一脉渊源,又沉淀出不同的文化特色,绽放出别样风采。依托虎丘文化的浸润,集团以“文化立校”为办学根本,以“课程育人”为办学追求,以“虎丘藏育,新成传薪”为发展理念,致力打造“一体共赢、融合多样、优质均衡”的区域教育集团品牌。“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这样的文化渊源和办学理念下,集团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是虎丘教育的首要目标。虎丘教育也正是秉磐石之“坚”,承古樟之“朴”,以坚毅的品格和质朴的气韵不断努力,持续提振集团的教学质量。

在具体教学质量管理中,虎丘教育集团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以制度之固、教研之新,挺起教学质量的骨架

1.自上而下,加强规范教学秩序

集团成立以来,集团化办学由独立学校发展模式转变为共同发展模式,集团聚焦教育质量,制定系列政策,自上而下,加强监管,力求教学秩序更加规范。一是实行巡课制。教导处上午下午不定时各巡课一次,并在巡视记录表上做好记录;校长室晨间和放学后各巡视一次,关注班级的整体常规并在护导日志上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反馈。二是落实跟研制。校长室、教导处参与各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把脉教研质量,直击存在问题,帮助解决问题。教研组开展主题活动要保障教研实效,如专家引领、教研团队比赛、校本课程开发、校内评优课等活动。三是完善考勤制。为了加强集团组织纪律性,提升工作实效,通过两校考勤制度的比对、集团部长会议的商讨,拟定集团教职工考勤方案,代课教师管理办法也同步出台。

2.瞻前顾后,推进激励质量提升

一是开展调研制。常规调研重点关注师生上课常规,质量调研则关注班级教学质量。二是开展约谈制。对常规有问题的班级安排德育处进行约谈该班所有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较差的班级则由教导处进行约谈,帮助教师改进教法。三是实行激励制。在年终绩效考核方案中制定激励政策,语、数、英学科的成绩达到学校要求的优秀率和及格率的教师可获质量管理奖,同时设立语、数、英质量领先奖与进步奖。

3.和融共通,活化创新教研形式

一方面,将常态教研活动和主题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各教研组以核心素养下的苏式课堂的研究为重点确定教研专题,将新教师或者第一年任教本年级的教师、教育方法老旧的教师融入教研组的教研环境中,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集中校本培训等形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聚焦课堂促实效。另一方面,将电子备课与纸质备课结合起来。虎丘集团大力铺开电子备课,教研组长分配备课任务,教案组内共享,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这种有针对性有总结有思考的教学反思,让大部分教师都可以“减负”不“减效”,成为集体的智慧结晶呈现于我们的课堂,从而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二、以队伍之韧、课堂之实,丰厚教学过程的肌理

1.统筹兼顾,找准教师发展着力点

一是纵观统筹,师生相宜。统筹制指的是在新学年排任课教师时,针对相应的班情科学地统筹安排适当的教师。让资深的、有经验的教师任教成绩较差的班级,这是对“师能”真正的挑战和考验。让年轻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师,任教年级中成绩中等的班,这个班的进步和退步都是该教师教学能力的直接反映。让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教年级中的好班,稳中求胜。二是将“成长中教师”和“成熟教师”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师徒结对”“成长日记”等“成长”系列活动助推。对于成熟型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通过成立备课组、设立“和合讲坛”等方式搭建平臺,让他们找到自身价值。三是经验共享,精准发力。如备赛全市教师素养大赛,组织了赛前培训会,让前两届获一等奖的教师分享备赛经验,一人发言,全校受益。

2.充分交流,瞄准融合课程衔接点

一方面,将集团内跨校与跨科交流结合起来。跨校就是说集团内优质知识点内容、练习卷共享,加强互动监测,找差距举措施,争取达到共赢互助。跨科则针对兼课教师,为推动兼课教师成长,集团变革教研活动,调整教研时间,创造活动、交流机会,开展有效研讨。另外,每年级至少安排一名专职教师,分年级教研,专职教师分析,兼职教师提出困惑,研讨解决。减少兼职教师变动,让兼职教师专任化、一专多能。另一方面,集团还立足小初融合进行建设与推进,制订虎丘教育集团“2020年融合课程实施整体设想”,每月开展小初融合主题教研活动,同时结合本校学生具体情况开展相关主题训练指导。通过小初融合课程的实施推进,让小初之间的知识和方法的断层得以补充。

3.三课一随,把准高效课堂关键点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遵循校本教研“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再行动一再反思”,实实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单元统整、同题异构等主题校本研训,抓实教学的每个环节。校本研训分三级教研,为年级组、学科组、校级,不同级别的校本研训有不同侧重,以便将校本研训落到实处。具体是以“三课一随”的活动方式展开教研活动,“三课”是指分别以教研小组“互研课”、校级“一人一课”以及在这两个活动基础上进行的校级“示范课”这样的三课方式展开教学课堂的研究,每学期的三课活动有主题、有具体要求、课后有研讨有反思,做到有反馈、有跟踪。

三、以监测之密、学养之润,畅达教学反馈的经络

1.创新123监测体系,智慧提升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是难以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即结合大数据平台的报告分析功能,集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机制。我们创新开创了123监测体系,即“一过、二测、三练”。

我们以数学学科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过:每学期组织学科单项过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语、数、外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设立结点过关。例如,数学单项过关内容包括计算、概念、解决问题等单项能力。

二测:期中阶段质量调研,期末测试。两次测试命题工作都是虎丘教育集团命题小组经过培训、命题、审核、调整、终稿过程完成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注意质量检测的导向性作用。

三练:一是课堂练。各学科以周为单位,结合教学中的典型题、对比题、变式题、错题进行“一周一练”。周周练的设计及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一周知识,从而提升学习质量。二是月练习。结合大数据进行一到六年级每月进行一次“月练习”监测,每次过关后要组织教师认真阅卷,分析得失,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及时改进。三是单元练。单元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单元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便查漏补缺,而且对教师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使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为科学的管理提供依据。

此外,要获得高质量的监测结果,首先要有高质量的命题。每学期虎丘教育集团课程教学部都开展一系列学科命题研究活动。虎丘教育集团2019年有40位教师参加姑苏区命题竞赛,32位教师获奖,其中12位教师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2.聚焦评价巩固体系,技巧强化正面激励

评价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一针“催化剂”,集团十分重视教育评价巩固。一是采用延迟评价。对于当次单元练中错误较多的学生,当次不予评分,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后改正,教师再补评成绩。二是进行二次评价。允许练习不合格的学生和认为练习不理想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的积累后进行重新练习。对于重练进行再命题,结合第一次练习进行适当修改。三是错题收集。学生每人都有错题本,收集自己作业中的错误。教师则收集学生平时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并根据这些错题另外出题,每月一练,提高学生做题的有效性。

3.设计习惯养成体系,细节助推学习效率

集团还关注習惯养成,毓养学习效率提升的内涵。一是一个年级一个“微习惯”,不同年级培养习惯的重点不同,其最终目标是以无数个微习惯积累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每天“微练习”,建立每天微练习题库,建设集团“微练习命题小组”,建立“微练习”题册,助力学生微习惯的养成,使核心素养落地。三是存疑、收获“微记录”,引导学生记录学习中的疑惑、收获和体会,具体记录内容可以是: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阅读学习小报、课外书籍中值得回昧的内容;对周围事物、认真观察的内容等。四是个性化“微辅导”,利用1分钟快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课外辅导教学,针对单一的一类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辅导。五是评价“微分数”,每周对学生参与微习惯、微记录、微练习活动进行统计,并对学生日常微表现进行微考核,每月将微分数加入微评价,最终形成学生学期平时的评价等第。

总之,素质教育“五育并举”不能放松学科教学,学科成绩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加强提优补差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刻不容缓。秉磐石之“坚”,承古樟之“朴”,以坚韧的毅力,以质朴的初心,贯通虎丘教育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气脉,为虎丘教育集团教学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为姑苏教育的“硬核”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