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优化信息技术学科线上教学效果

2021-09-10 07:22叶信抒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叶信抒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都是深度相关的,也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学校教学全程使用线上教学,这对师生们是第一次尝试,更是新挑战。文章分析了线上教学和在校教学的区别,结合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对如何有效优化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效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 线上教学 核心素养 未来学校

2020年的春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仍在进行中,我们的校园依旧静静地等待着师生们的回归。但教学“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师生们都在家网络授课、线上学习,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探索教与学活动的改变。有效开展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线上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以及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我们都在努力探索着线上教学之路。

如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线上教学活动?我们需要理清线上教学与在校教学的区别。

第一,线上教学与在校教学有形式的区别。在校教学时,师生面对面交流,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教师的教学过程;线上教学,师生通过网络教学,有些借助平台交流,有些选择在线直播,也有一些选择线下录播(微课)。

第二,线上教学与在校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在校教学中,因为有教师的直接监管,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学习,并获取知识;而线上学习,学生则更大程度上需要自我约束或者家长监管。

第三,线上教学与在校教学对学习效果的反馈不同。在校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以及课后作业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线上教学由于缺少面对面交流,一般只能依托课后作业进行反馈,更容易出现反馈不及时和不全面的情况。

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线上教学的优点有:(1)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学生就可以进行新课学习;通过教师授课视频的回放功能,学生还可以重复学习。(2)线上学习让学生享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对课堂的依赖性降低,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变化: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可以运用网上各种资源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认知的主体,更有利于进行探究性的学习。(3)就信息技术学习方面而言,学生线上上课,正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大好时机,学生能够充分地操作电子设备,利用数字化工具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

另外,线上教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1)师生隔空交流,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很难形成有效的情感交流,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可能调动得不够充分。(2)课堂开展互动难,虽然很多平台都有交互性很强的功能设置,但是由于学生打字或网络延时的原因,课堂效果未必能达到较好状态。(3)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教师难以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4)学生面对网络上课,虽有充分的自主性,但对自觉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保持有效集中。

就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要克服线上教学的缺点,最大化发挥它的优势,有效优化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适应新形势,认真备课

备课时,教师要找准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点,要精讲,更要突出重难点,还要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和做练习的时间。确切地说,课堂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度,要提前制订课堂学习要点和知识落实点,便于学生一一对照学懂弄通。由于线上教学无法及时反馈的缺点,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重点突出,尽量避免学生因为不明白而浪费课堂时间。同时,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准备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小游戏等,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声像丰富、动静结合、知识点突出的学习环境。

二、重视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导入环节非常重要。导入环节一旦抓住了学生特别是缺乏监管的学生的眼球与兴趣,就有较大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第二册第6课《收集多媒体素材》时,导入环节采用了播放“深圳风光”视频,不足一分钟的视频配上了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图片,学生们都在交流空间留言:好美呀!教师进一步引导:你们也可以找到更美的深圳!这样的导入让学生非常乐意去探究“深圳风光”。在《收集多媒体素材》第二课时,笔者首先展示了优秀学生作品,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也为本课的继续深入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选择内容,优化设计

线上教学,学生将享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更易去搜集学习资源,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也是一个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好时机。教师要选择更适合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内容,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线上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1)线上学习,学生缺乏监管,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笔者认为课堂内容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第二册第1课《调查旅游意向》时,结合当前疫情,把内容确定为“WPS表格助力病毒防疫”,让学生用表格记录自己和家人的防疫手段。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操作。

(2)课前发放学习任务卡,把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任务,让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制作“广东风情游”多媒体作品》时,把本课学习内容分解成:①确定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主题——某个你喜欢的地方的风景介绍;②搜集相关的多媒体素材;③制作多媒体作品封面。把复习知识和新课学习目标都融入课堂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3)课堂上,教师精讲,学生多练。采用“任务驱动模式”,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由于学生脱离了教室,是在家学习,可能會出现缺乏氛围、课堂活动不积极的情况,教师为此可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节奏地提醒重点难点,也可以实时让学生展示作品。

四、活跃课堂,积极互动

教育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的情感交流到位,更有利于知识的落实到位,这就需要师生实时互动。一个活跃的线上课堂也需要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线上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师生、生生互动不如面授时方便,也很容易变成教师的单向输出,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

(1)如何充分利用平台的交互功能。以“腾讯课堂”平台为例,提供了摄像头上课模式、画中画模式、答题卡功能和举手连麦等,这些功能都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沟通。比如,用画中画模式上课,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课件板书,还能看到教师的实时教态;利用答题卡功能实现课堂问答,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用连麦功能能够实现和学生的语音交流,可以掌握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基于一些外部原因,教师应当随机应变,争取效果的最优化。

(2)如何有效展示學生的作品。笔者是这样做的:对于收集到的优秀作品,笔者会要求学生拍摄一小段作品介绍或者制作心得发给笔者,笔者再稍加剪辑变成一段小视频在课前展示。这样既让学生实现了在课上分享学习心得,又让他们见到久违的同学,教师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如,在学习《wPs表格助力病毒防疫》时,利用这种形式分享学生的防疫小妙招视频;在学习《收集多媒体素材》时,也让学生分享在家制作美食的视频。课堂氛围非常活跃,生生互动效果显著。

五、合理作业,注重反馈

线上学习后,学生的课堂任务主要以作业的形式提交。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本着简单、务实、易操作、方便探究、启迪思维的原则,尽量调动学生线下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课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延伸教材知识,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教师要注重作业的梯度,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与拓展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拓展任务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探究,深入学习。教师也要注重作业的收集与批改,通过作业批改,发现优秀作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查漏补缺。优秀作品要及时展示,发现的问题更要在课上及时纠正。对个别完成情况不大理想的学生,可以找时间一对一单独辅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次疫情使得我们的教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方式的约束,似乎更加接近教育家朱永新的“未来学校”了!教学生态将来或许会有所改变: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节假日以及上学、放学的时间,没有学制;教师是自主学习者的指导者、陪伴者,而不是传统意义的知识传授者……随着线上教学的普及,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