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

2021-09-10 07:36伊慧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

伊慧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本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深入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内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结构建设,扎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终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策略研究

在学科教学中发展相应的核心素养,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诉求,是个人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小学各学科教学都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如此,这不仅仅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更是数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构建的数学思维、数学研究方法、数学价值观念等数学能力,体现数学的本质,蕴含数学的真正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一改过去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误区,摸索出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融于数学教学的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内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形成的,所以教师首先要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深入挖掘,虽然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不是教教材,但也是用教材教学生,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对教材中每一幅图、每一段话、每一道例题和习题都要认真分析、深入思考,不仅要对其中的知识和技能了如指掌,更要对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入了解,对知识和技能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对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以及通过教学所能发展的核心素养构建教学目标,如此,才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需要意识到: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要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以及能够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符号意识、实践能力、模型意识等数学素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构学生的空间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意识是实践的指挥,只有小学数学教师充分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想意识,才能外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通过设计连续的教学过程,不断引导学生探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结构建设,扎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显而易见高于知识和技能,必须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上更进一步,才能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在小学数学中,概念及概念引出的公式、定理、性质、定律等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运算、测量、画图、统计等是重要的基础技能。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构建学生系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建立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否则,学生的抽象、推理、模型、运算能力,以及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等便无从谈起。

以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必须建立学生乘法是同数连加的意义认识,否则学生的乘法学习便会止于运算,不能拿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先呈现超市的情境:“一支马克笔花了5元钱,7支马克笔花多少钱?”学生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先用加法算式表示花了多少钱,然后将乘法算式列出来,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描述乘法算式中数的意义,渗透乘法的意义是同数连加,建构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基础。然后教师再举些例子,如铅笔盒、橡皮、饼干等,皆比照马克笔,让学生画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实物图、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三者相互对照,加深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的印象,巩固学生对乘法的认知。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以及一定数量的练习,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书写,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不仅知识和技能学有所成,而且也扎实了核心素养的基础:建立了直观图形、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之间的转化,实现了三者有效连接,其中,乘法符号具有简洁特征;学生经历了从直观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建立了抽象思维;在用图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学生也发展了数形结合思维,建构了乘法的模型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形成数感,用数来交流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终点

小学数学学习,既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不应该把解决实际问题弃之一边。恰恰相反,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尤为重要的最终环节。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结构建设是起点,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是终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深化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发展数学思想,积累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完成乘除法后,可以让学生解决如下实际问题:移动公司为鼓励用户使用流量,制定了一个流量计费标准,如果用户办理38元套餐,流量在10GB以内(包括10GB)不收费,在10GB以上,每多增加1GB,收费多2元,若妈妈这月在流量使用上交了52元,她使用了多少流量?想要解决最终问题,学生必须对数据认真分析,52>38,那妈妈一定使用了10GB以上的流量,超过多少流量呢?先看超了套餐多少钱,52-38=14(元),妈妈比套餐多花了14元,多1GB是多2元,多14元是多14+2=7(GB),那么妈妈一共使用的流量就是10+7=17(GB)。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数感、推理能力、模型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也让学生在“应缴流量费用、使用流量数、单价”的变与不变的思辨中初步体会了函数思想。

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落实数学学科育人的必然途径和核心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日常教学做起,积极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核心素养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