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读,我来听,我们一起学

2021-09-10 07:36虞颖洁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虞颖洁

【摘要】众所周知,单词是语言的素材,只有发音正确才可以顺利地进行交流。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读音的学习至关重要。也正因为如此,课堂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单词读音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本文围绕小学英语单词读音教学(自然跟读、跳跃跟读、弹性跟读、回声跟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自然跟读 跳跃跟读 弹性跟读 回声跟读

在小学阶段,英语单词的学习至关重要,没有足够的单词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更无法进行交流。对于接触英语不久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单词是反复的、枯燥的活动,教师必须在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搭起桥梁。否则,单词这头“拦路虎”,将打击学生的信心,消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学好单词的关键——掌握正确的读音,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所以,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时要注重细节,安排一些系统的语音操练,通过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的拼读能力,把单词的读音教学做实、做强。

一、自然跟读教学法

自然跟读法是依据一个单词的自然声调,跟随教师充分朗读,初学一般用降调,以cinema为例,“cinema↘,cinema↘”,让这个新单词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为学生掌握单词的正确读音做好铺垫。自然跟读法是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特别是在新授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Part B的时候,更应该注重运用自然跟读法帮助学生解决单词的发音难题。

2006年的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省级小学英语引智教育骨干教师的培训,与两位外教(Roy和Nancy,一对老年加拿大夫妇)相处了短短一个月,笔者深深领略到西方教育在新授单词中对自然跟读法的恰当运用,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作为学生,我们受益良多。

在一次英语课堂上,外教夫妇让我们学习两首英语绕口令:

(1)Mr.Cook said to a cook:“Look at this cook-book.It’s very good.”

So the cook took the advice of Mr.Cook and bought the book

(2)A writer named Wright was instructing his little son how to write Wright right.

He said:“It is not right to write Wright as‘rite’…try to write Wright aright!”

这两首绕口令有一定的难度,刚接触时台下没有人跟着说,直到外教夫妇用夸张的口吻,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呈现给我们时,瞬时笔者似乎被什么东西感染着,开始大胆跟着他们说,自然跟读法在无形之中降低了阅读材料的难度,展现了它的魅力。

又如,在教授1B Unit 6 Part B中“balloon”一词时,仅仅听发音的话,似乎和“blue”一词差不多,大部分学生把最后一个音“n”的发音给忽略掉了,这就需要运用自然跟读法,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读,体会这个音素,在学生基本掌握了“balloon”的正确读音以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读音心得,这比拐弯抹角的纠音直观多了,同时也巩固了单词的正确发音,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學习热情,体验英语交流的乐趣。

二、跳跃跟读教学法

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显示,汉字属于图像文字(logo-graph),中国人学习汉语偏向于以右脑来处理文字,在背读英文单词时同样也倾向于以“图像”处理方式来记忆,却忽略了英语是属于拼音文字系统,应更重视“发音与拼字一定的对应关系”的特质,打破学生学习汉语的学习方式,利用跳跃式跟读法学习单词,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个盲点。

在每节课开始的warm-up和revision的活动中,学生进行相互问好,这是学生进行热身、加强口语操练的环节,在设计口语操练的话题时尽可能围绕学生发音不准的单词组织话题的Topic,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操练学得的英语单词,并将正确的读音迁移到实际生活环境中去,因此在课堂操练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1。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春天里放风筝的画面:如小熊Jimmy和小兔Ketty早晨见面时的画面,两人结伴去放风筝,在他们的对话中,教师引入fly这一动词,而后采用跳跃式跟读fly↗(手势向上),ny↘(手势向下)。如:“ny↗,ny↗,fly↘,ny↘,ny↘,ny↗,ny↗,ny↘,nythe kite,let’s nythekite!”(说得俏皮一些,学生会更感兴趣)

进入巩固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引入新单词“swim”,请一个学生上台扮演“指挥家”,其余学生扮演“乐队成员”跟着指挥家的手势的起落,变换音调跟读,让学生在有节奏、有乐感的跟读中掌握单词的正确读音。

活动2。在4B Unit 7At a snack bar教授食物类单词时,笔者配上动感的音乐后,便在教室里神秘地边走边说:“Look,I have some biscuits.biscuits↗,biscuits↘.Do you like?”然后转身用魔术变出另一样食物,说:“Now,I have some hamburgers .hamburgers↗,hamburgers↘.Do you like?”接着笔者又变出一堆糖,说:“Look,I have some pies.pies.↗pies↘.Do you like?Can you follow me?”学生看得十分带劲,纷纷学起来,跟着做,跟着说,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有同桌学着做出这样的对话:

A:Goodmornings↗,Goodmoming↘,×××.

B:Goodmoming↗,Good moming↘,×××.

A:I have some biscuits.biscuits↗,biscuits↘.Do you like?

B:Yes,Ido↗.I do↘.

A:Can you follow me?,×××?

B:Yes,I can↗.I can↘.

A:Let’s enjoy it.OK?

B:OK!

在这一活动中,笔者不急于把单词的读音规则硬塞给学生,而是给学生以正确的语音示范,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跳跃式跟读模式,再让学生进行自我挑战,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自主会编对话,可以像指挥家一样,自由操练,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让学生在无意识记中学习单词,掌握单词的正确读音。

三、弹性跟读教学法

实践证明,弹性跟读与跳跃式有着相同之处,但是更具有趣味性,而英语教学中“趣味性”是首要问题,它使英语学习变得容易,是学生学习能持之以恒的源泉,它让英语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让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让英语学习变得更有趣、轻松。

如在教授新标准英语Book1中Module4颜色这一板块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游戏活动:

活动1。Readandpointtothe colours(指读颜色)。利用课前时间,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片,不规则地贴在各个地方。游戏开始,教师用英语报出一种颜色,学生们便要迅速指出带有这种颜色的图片,例如,T:Point to blue.S:It’s blue.(指出带有蓝色的图片),然后教师做手势击掌→←(两手按照箭头方向示意),学生读blue、blue、blue、blue……教师做手势←→,学生读blue、blue、blue……教师击掌→←,学生停止读单词。在读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用降调或者用升调来读刚开始由教师报的颜色,接着由同桌间相互报颜色,进行交流操练,此活动难度较低,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各种颜色类单词的读音,几轮操练下来,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并流利地说出来。

活动2。Colour game(颜色游戏)。选出几个学生站在讲台前,分别给他们每人一根不同颜色的牛皮筋,第一个学生双手以相反的方向从中间到两边,而后再从两边到中间或慢或快地拉、缩,边拉边读“green,green,blue”,接着由拿着蓝色牛皮筋的学生重复刚才的动作,挥舞着说“blue,blue,yellow”(动作快,读得快,反之亦然),学生充分巩固读单词,何时停要看教师何时击掌。

这项操练活动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口头操练了各种颜色的读音,还对学生进行了手部灵活性的形体训练;他们热情高涨,在游戏中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传递交流的能力,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巩固知识的平台。

四、回声跟读教学法

小学生情绪活跃、开朗,具有好动和稳定性、专一性差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意这一点,下面说说这种回声式跟读,它是利用声音的大小变化接龙来学习新的单词发音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

[案例1]

今年笔者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2月份初次见到学生们,给他们上第一课时,学生们见到笔者非常高兴,急着要知道笔者姓什么,如何称呼笔者,面对一张张天真幼稚的脸,笔者没有上新课,也没向他们讲起任何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是介绍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外来语,如coffee(咖啡)、chocolate(巧克力)、jeep(吉普车)、sofa(沙发),然后再根据学生活跃的程度,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一组5个人左右。接着,教师大声地读出一个单词“chocolate”,学生根据教师的音量不断调整变大或变小。教师以大声朗读单词后,学生依次以从强到弱的声音朗读该单词;教师以小声朗读单词后,学生依次以从弱到强的声音朗读该单词。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获得英文名。结果学生高举小手,都争着要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了说不少的英语单词,感觉到学英语是件容易的事。

[案例2]

在笔者的班上,每5个学生就会组成一个“生本”小组,他们给自己组各取了一个很帅的组名,如“金碧辉煌组”“虎跃龙腾组”等,每组的5个学生性格、成绩、责任感等各方面刚好是互补型的,如同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各有各的职责,相互扶持。为了让他们把单词朗读得准确,笔者常给他们一个Topic(如食物类、容器类、交通工具类),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小组内进行发散性思维,说出所涵盖的单词;接着小组长读出第一个单词,组员根据组长的音量不断调整变大或变小,如组长读“milk”(大声),组员读“milk”(小声);组长读“milk”(升调),组员读“milk”(降调),反之亦然。活动重复进行两三次以后,可以让其他组成员来当小教师考核。优胜的小组可以上台展示他们组的“才华”,学生异常兴奋!

通过活动,消除了学生畏难的心理,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独立开口说英语,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次数和人数,从而扩大了学生互动的广度、提高了学生互动的难度。

五、结语

笔者的教學经验尚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头朗读能力,笔者体会到更应注重自身口语的提高。从平时课堂教学单词读音的操练实践活动中,笔者逐渐体会到培养学生单词拼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趣的单词拼读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述这几种方法并不是对立的,它们相辅相成,在教学中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