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结合 让整本书阅读呈现立体化

2021-09-10 07:36李双好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李双好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引导和启示,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理顺阅读思维,形成完善阅读认知体系。关注好词佳句、梳理人物情节、厘清谋篇布局、关注情理主题,都可以形成阅读起点,自然进入整本书阅读核心,在系统性阅读构建中完成阅读任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指导和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点线面体结合

整本书阅读指导时,教师需要建立点线面体结合意识,给学生以系统性提示和规划,让学生顺利进入整本书阅读环节,并在对特定内容的阅读体验中形成学习认知。所谓点线面体结合,是指以好词佳句为点、以人物情节为线、以谋篇布局为面、以情理主题为体,对整本书进行融合性、关联性阅读和理解,自然建立立体化学习认知。小学生缺少基本的阅读方法和规划,教师需要做出积极努力,针对学生阅读实际做出创新设计,以提升其阅读效率。

一、以好词佳句为点,构建整本书阅读基础

整本书有丰富阅读内容,好词佳句是文本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点位展开阅读探索,往往能够形成整本书阅读基础。整本书阅的阅读量大,这对学生来说是难题。关注什么样的内容最有价值呢?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出规划,并给出专业性的指导,让学生从最基础的好词佳句角度形成阅读起点,以提升其阅读品质。摘抄、鉴赏、应用这些好词佳句,是一般性阅读手段,教师不妨给学生布设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操作中形成整本书阅读基础。

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为学生推荐了中国民间故事《田螺姑娘》等整本书阅读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结合故事中的好词佳句展开操作:“田螺姑娘”是一则民间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其中的经典描写也很有感染力。如“那是一个青艳艳像宝玉一样的田螺,他舍不得吃,就养在灶头旁边的水缸里。水缸里的水变得特别清,看不到一点儿污泥”。在这个片段描写中,有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将田螺比作宝玉。也有夸张手法的运用,如“看不到一点儿污泥”。这些经典的语句,将年轻人的善良表现出来了,也将田螺姑娘的形象暗示出来了。如果进一步展开阅读,还可以获得更丰富的阅读认知和体验,下面的故事会更为精彩。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课外利用多种渠道搜集这本书,并从描写角度进行阅读鉴赏。

教师为学生做出具体的推介,从好词佳句鉴赏角度进行引导,给学生带来有形阅读感知,成功调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整本书阅读内容选择时,需要贴近学生学习心理,神话故事本身带有传奇性,自然是学生喜欢阅读的内容,其适合度更高,自然有更强吸引力。

二、以人物情节为线,梳理整本书阅读路线

整本书中有人物和情节等内容,学生在阅读时,也会对这些内容有更高的关注。教师在具体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时,需要从更高的视点展开思考,以梳理的形式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人物和情节是整本书构建的主体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这些人物形象,感知这些主要情节,都能够形成丰富的阅读认知和体验。教师不妨给学生传授人物鉴赏的方法,这样可以形成深刻的学习感知。

“四大名著”是小学阶段重点推介的课外阅读书目,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需要给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西游记》这部书的阅读,教师从人物性格塑造角度展开引导,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可谓是家喻户晓,很多同学都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但读原著会有更深刻的感知。这部小说的情节设计极为经典,深入阅读这本书,你会建立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课下寻找这部书的信息,挑选其中一个故事进行仔细阅读,我们要进行集体“西游记故事讲述比赛”,看谁讲得更生动更有特色。学生领受阅读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展开学习。

教师从人物和情节展开引导,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学生对四大名著大多有一点了解,但都不够深入和系统,如果能够让学生完整地阅读这些名著,其阅读感知会很有价值。特别是《西游记》这部书,是学生的最爱,只要教师支持阅读,学生会形成更强烈的阅读兴趣,在情节人物梳理中建立完整的阅读认知。

三、以谋篇布局为面,整合整本书阅读体悟

整本书构思有个性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和归结,能够让学生建立谋篇布局的意识。整本书阅读需要从点到面,这个面就是整本书的构建思路。小学生阅读基础还比较弱,对整本书总体布设缺少认知能力,教师适时做出指导,让学生学习从更宽阔的角度展开阅读思考,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认知基础有差异性,如果对整本书整体构建难以驾驭,教师也可以从一个部分展开引导,让学生逐渐形成整体阅读意识。

如高尔基的《童年》,这是其自传三部曲中的一部,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写下的一部长篇小说。磨难应该是这部小说要展示的基本内涵,如果让学生从整部小说的结构来解读和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让学生选读其中的一些章节,然后写出一些阅读体会,形成读后感,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选择性阅读,对高尔基的童年有了一定的认知,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写出了一些阅读体会。在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轮流诵读阅读感悟,教师深入学习小组,认真听取学生的体会,并适时做出一些指导,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有学生说,高尔基的童年是悲惨的,不仅体弱多病,还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很小就出去劳作,生活过得非常清贫,也许正是这些磨难,造就其坚韧的性格。教师对学生感悟情况进行点评,针对性做出一些提示,调整学生的讨论方向。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读后感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感知交流的机会,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后能够集体畅谈阅读体会,这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感悟交流时,再度形成学习和思考,其阅读感知会更为深刻。学生阅读体验是不是深刻,其阅读基础是一个方面,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又是一个方面,唯有达成契合,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

四、以情理主题为体,内化整本书阅读认知

情感和主题具有高度融合性,在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和主题角度展开思考和解读,能够自然形成整本书阅读框架。学生在单篇文本阅读中对作者情感和文本主题有一定感知和体验,教师在引导设计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特点,让学生自然进入整本书阅读探究之中,通过对整本书情感和主题的研究,顺利构建整本书阅读认知体系,为进一步研读文本奠定基础。

学生对世界名著了解很少,如果有所了解,也是从一些动漫故事中获得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世界级名著时,需要挑选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性内容。如《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书带有传奇色彩,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在推介这部书时,教师从主题发掘角度展开引导:鲁滨孙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因为一次意外,他被遗弃在荒岛之上,但他没有绝望,而是凭借一己之力,将这个孤岛变成了快乐的独立王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体现呢?勇敢、坚韧、勤劳,所有的词語都不能表现他的伟大。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找到这部书,挑选一些经典的片段进行重点阅读,并自行创编一部课本剧,将脚本提交到班级,我们将筛选最佳脚本进行课本剧排练,看谁能够有最佳的表现。教师任务布设后,学生都感觉很兴奋,因为能够读到这个神奇的故事,还能够创作出课本剧,在班上集体舞台进行表演,这当然是很大的荣耀。

教师为学生做出阅读推介,布设了阅读创作任务,成功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名著的喜爱是从阅读开始建立的,而教师的阅读推介应该是最为关键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常常缺少甄别能力,只要是“热闹”的书就看,其阅读价值是极低的。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性做出推介,其激励作用会更加强大,给学生带来的阅读启迪也会更为丰富。

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时,教师需要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展开设计和组织,为学生做好整体阅读规划,引导学生从好词佳句、人物情节、结构布局、情感主题等角度展开深入阅读和感知,以形成整本书阅读认知框架。小学生面对整本书阅读任务时,常常会表现出盲目性,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只能是一味看“热闹”。教师针对性做出引导,能够矫正学生阅读思维的方向,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整本书阅读核心。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