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专家·家庭”联动支持的个案干预研究

2021-09-10 07:36顾云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家庭教育

顾云媛

【摘要】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发展,特需儿童在普通学校得到的教育资源、个性化教育及发展情况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一名有言语问题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干预,探索学校组织、专家干预、家长配合的三方支持干预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言语问题 轻度智力障碍 家庭教育 融合教育

一、研究背景

特殊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坚持普校主体,普特融合。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进社区和送教上门及远程教育为补充,发挥特教指导中心的专业指导作用,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我校是一所普通学校,也有个别特殊学生,为了能对他们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让他们能够阳光成长,我们积极开展“基于融合教育背景下促进小学特需学生阳光成长个案指导策略研究”。本个案选取一个有言语问题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研究,通过学校组织、专家介入、家长配合,三方支持进行干预,探索普通学校特需儿童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以期实现特需儿童的深度融合和健康成长。

二、学生个案分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叮叮(化名),女,11岁,就读于普通小学五年级,曾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落后。从幼儿园开始在除家里外的环境都不讲话,缺少人际互动和交往的能力,难以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在家里可以与家庭成员沟通,但存在明显的构音问题,而且交流主题范围较狭窄。

(二)成因分析

1.生理因素

叮叮属于轻度智力发育障碍,她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均落后于同龄儿童,使得她在与同学交往和沟通中遇到阻碍,难以和同龄儿童建立相同的兴趣和话题,实现长久的交流和互动。

2.心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叮叮渐渐认识到她与同龄儿童的不同,尤其是她社交能力的退化,她知道自己难以与同龄儿童进行深入交往,所以她通过拒绝和逃避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保护。

3.家庭因素

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父母对于叮叮的情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此外,在早期干预阶段未能寻求到专业的干预,导致叮叮的最大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与同龄儿童能力差距越来越大。

4.社会因素

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发展缓慢,在普通学校缺乏融合教育和资源教室合理的师资配比,无法在初期针对叮叮的情况进行干预和差异化教学,而同时普通学校班级人数较多,普通教师教学工作任务较重,无法持续兼顾叮叮的教学和干预。

三、干预实施

本研究是一个个案研究,以叮叮为干预对象,学校作为组织者、联络者和监督者,邀请专家进行评估及干预,并由家长配合家庭训练的三方支持干预模式对个案问题进行干预,为期10个月。

(一)学校组织并监督干预的进行

学校作为本研究的组织者,对个案、专家和个案家庭情况有比较具体了解,需要以学生问题的有效干预和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做如下工作:了解叮叮现在表现情况,以及叮叮在过往中的诊断史、干预史;考察专家资质和专业能力;联络双方,沟通会议时间、流程;提供会议及干预的场所。

学校对于个案干预负有监督的责任,在日常干预中,学校领导、资源中心负责人、个案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都参与监督和指导工作:了解每次干预是否按时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关注群里的家庭训练内容,并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和鼓励;定期召开研讨会,听取专家汇报干预进程和干预效果;反馈叮叮在班级及学校表现情况;了解叮叮在家行为表现变化;对个案干预的有效进行评价和督促。

(二)专家制定适切的私人课程进行干预并及时汇报个案的情况

基于个案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生活的需要,通过家长、教师访谈,以及深入班级和学校环境进行现场观察,对个案的行为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并由学校组织召开会议,汇报评估结果,与学校教师、家长共同讨论,制定适切的私人课程。

1.以游戏治疗课程入手,与个案建立关系

由于个案长期无法与家人除外的人员进行言语沟通和交流,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且内心封闭,所以干预选择以游戏治疗入手,与个案建立关系,并尝试通过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与个案进行深入沟通。根据个案情况,游戏治疗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拼图、飞行棋、画画”等游戏进行“破冰”,建立关系。第二阶段通过“两只小蜜蜂、挑游戏棒、发呆盒”等游戏开展发音练习,帮助叮叮开口用口唇音进行一些简单交流。第三阶段通过“拼七巧板、挂衣服、翻卡片”帮助叮叮进行简单的应答。第四阶段通过“购物超市、飞行棋、大富翁”等游戏引导叮叮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最基本的互动和交往。

2.以言语训练课程为主,帮助个案正确发音

与个案建立关系之后,在后面的干预中游戏治疗课程持续进行,一方面与个案建立更为深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游戏治疗中开展练习和泛化教学。同时,在游戏治疗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言语训练及口腔功能训练课程。如通过静音辨识、构音训练、歌谣朗诵、看图说话、情境表演、吹气游戏、口腔运动等游戏课程训练帮助个体纠正发音,梳理语言逻辑,调整语序。

3.以社交技能课程为辅,帮助个案的深入融合

到训练中后期,叮叮已经可以用声音与教师进行交流,但她严重缺乏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日常基本的交流对话对叮叮也是十分困难。因此增加社会技能课程,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景为依据,借助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按照跟说一模仿说一回答问题一主动发起对话的顺序进行干预。使个案在模拟、实踐中学习基本人际交往技能。

4.以认知训练课程为基石,促进个案全面发展

认知是一个人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石,个案的认知发展是影响她言语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根本原因。干预的后期在工作记忆(翻卡片、翻书、挂衣服)—运算能力(俄罗斯方块计算、线段图计算)—逻辑思维(拼图、七巧板)等方面进行训练。

(三)家长配合进行辅助训练并反馈情况

家长是和个案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对个案的情况有着持续而深入的了解,且叮叮可以在家庭环境里讲话,所以家长配合做家庭训练在个案干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师和专业人员共同建立研讨群,专业人员结合每次的干预内容通过研讨群指导家长开展家庭训练,家长按要求对个案进行训练后把录音上传到群里,教师或专业人员反馈意见。训练内容包括字母发音、吹气游戏、口腔运动、歌谣或课文朗诵,还配合专业人员干预进行对象泛化训练和环境泛化训练,比如,超市购物、社区娱乐等等。

四、个案干预的效果

通过实践,我们看到了相较于以往教学模式下更加优异的效果和成就。叮叮在言语表达和人际交往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言语表达

1.字词发音(构音)

在高频率、持久的训练下,叮叮口腔肌肉和舌头的灵敏度增加,之前许多不能准确发音的声母和韵母,在练习中发音越来越准确,教师和干预人员从开始需要依靠一边看文字内容来听叮叮朗读课文,到可以仅凭听叮叮朗读就明白课文内容,她的构音有非常显著的进步。

2.语言逻辑

初期叮叮可以一句话到两句话地进行描述,当语言丰富度增加后,叮叮语言表达的逻辑和顺序表现出混乱不清的问题。通过看图说话训练,由一句话、两句话、五句话……到一段话,叮叮可以表达出越来越多的内容,并且由教师纠正到自我纠正,语言的逻辑性越来越清晰。

(二)人际交往

叮叮最初在家庭以外的环境都是把自己包裹起来的,不与任何人交流、互动,她与同学互动的形式基本以观看为主。现在她可以与生活中的一部分人进行语言交流,基本可以回答教师的日常交流问题,实现了八年来最重要的跨越。

(三)认知发展

在认知干预中叮叮的工作记忆和思维反应逐步提高,这直接作用于她言语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日常的交流中,话题范围可以涉及她一星期内的活动内容。随着认知水平的逐步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叮叮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她在各学科各领域的学习和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