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 崇善 至美

2021-09-10 07:22陈春嬿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求真道德与法治

陈春嬿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以多元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求真、崇善、至美,帮助学生从自身真实生活出发,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批判能力,从而实现自我道德建构,为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求真、崇善、至美

在社会道德现实中,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相伴相生的复杂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无论处于什么境遇,都能始终主动拒绝假丑恶,追求真善美,成长为对社会现实负责的合格公民,这应该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终极目标。

一、求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

从哲学角度讲,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课程和教材既以生活为其取向,说明它所追寻的是一种真实的教育。”因此,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缩短教学和儿童真实生活世界的距离,做到老师真教,学生真学,力求实现对学生童年生活的指导意义。1.真教。“真教”,体现在教师从观念到实践都要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既要坚持真理,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做到所言所感都是真诚的,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2.真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经验性和体验性课程,课程特点决定了学生要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自己的鲜活体验,通过与教材、与教师、与小伙伴、与自我的多元对话中进行积极的道德建构。“真学”,教师要重视课堂中学生的真实表现和反应,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而不是为迎合老师违心说出所谓“标准答案”。课堂要追求做到对话真、情感真、体验真、践行真,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

真实的课堂,应该从老师做起,避免盲目追求“效果”。一教师公开课试讲中,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课堂上将一些小奖品发给表现突出的学生。这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良好。然而下课后,班干部一声令下,刚刚发下去的小奖品又回到了老师的办公桌上。作为道德引领者的教师倘若教学中有虚假的言行,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更遑论所倡导的理念能让学生信服和践行。

二、崇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宗旨

道德与法治教学以教材为媒介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认识和把握生命的意义,课堂本质上就是对于人性的探讨与展示。课堂活动是教师以人格影响人格,以课程格局涵养学生生命格局的过程。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首先应该成为传递善意的使者,力求与学生共同成长,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感受“善”的力量。其次,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崇善力行,实现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与思想导向功能。如五年级上册《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借教材第88页“阅读角”“杜环侍老”的典故中体会“推己及人”的故事。可播放当下照顾孤寡老人洪天珍的先进事迹,通过古今对比,提问:两件事时隔几百年,同样是对待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外人”,是什么原因支持着杜欢和洪天珍去做这样的事呢?(生1:“仁爱”之心。生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能在复杂的道德情境前,做到換位思考,选择和保持善意、善心、善行,做到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

三、至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追求

美好的人、事、物能带给学生愉悦的感受,引发学生的共情,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凭借教材中的话题,通过多元活动引导孩子在审美愉悦中感受有道德的生活。1.感受生活美。家庭和公共秩序等方面的题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各种审美活动中向往和践履美好的生活。2.探寻文化美。带领儿童认识我们的国土、家园,探寻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力求引导学生在资源学习、实地体验、课堂探究中建立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3.追求人性美。统编教材内容涉及广,但无论是工业、农业、科技或法治等领域,都凸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奉献精神,如《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中,在介绍了家乡的位置、家乡的传说、特产后,特意突出家乡人,引导儿童介绍家乡人的贡献、家乡人的生活习惯等。可以说,所有教学内容最终的价值引领都是引导学生关注和追求人性之美。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科统整,只要能凸显德育实效,或诗或文或游戏或图画或音乐均可相机融入,力求给学生展示情境交融的审美世界,激扬生命的力量,使学生获得道德情操与法治观念的熏陶,焕发生命美好的光辉。

四、结语

在信息化大背景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教师应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真实的体验和感悟,要由机械价值灌输转向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学生的爱国心与报国志,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学生的诚信与友善,不是靠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活动做出来的,而应不忽悠不懈怠,细水长流潜移默化落实到每一节课中,使与法治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求真、崇善、至美的生命旅程。

参考文献:

[1]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最有魅力的课程[A]《道德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2]吴煜姗,高德胜.见真,见善,见美——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J].中小学德育,2017.8

猜你喜欢
求真道德与法治
张锦绣
阎生德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陈延君 作画中“求真”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习作本位:摒弃“套话滋生温床”的应然之路
一日
牛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