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育:始于对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与分析

2021-09-12 10:08李秀敏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仔细观察身心旅程

李秀敏

0~3岁是人生的开端,是个体发展的起点,是教育的最基础阶段。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表明,0~3岁是大脑、语言、精细动作等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的关键期,遵循 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发展与教育条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视 0~3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与教育已逐渐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对0~3岁婴幼儿发展之重要性的认识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

2003年,教育部等部委颁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 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而想要实现科学养育,首先要做到的是对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与分析。

成人大多与孩子有过接触,对孩子有一些粗浅的印象,并能用一些词语加以描述:爱哭,可爱,好玩,调皮,弱小……但显然这并不意味着成人明了婴幼儿的情感、能力、认知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在大部分成年人眼中,婴幼儿是不值得仔细观察和研究的,只需要通过“教导”“训练”来塑造。这一观点在近现代才逐渐得到了改善。19世纪的达尔文和20世纪的皮亚杰等科学家仔细观察了婴幼儿的行为,对自己孩子的行为做了详细的记录,以解释人类获取知识的能力。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的自然观察,有时也进行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整理成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我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也是通过观察自己孩子,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因为婴幼儿发展自身的特点,即使早期教育发展到今天,观察法也依然是理解和研究婴幼儿的最适宜的方法。

通过观察,成人才能与婴幼儿之间建立基于理解而相互信任的关系。正如在美国有广泛影响力的《观察的力量》一书作者所言:“教师观察是为获取与个体儿童建立关系并使其成为好的学习者所需要的信息。当你旁观、倾听和与孩子互动以发现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方式时,才能与他们建立有意义的关系。”成人需要形成一种开放的态度及好奇心,尊重婴幼儿并将其视为有价值的个体,支持婴幼儿参与运动、探索、体验、交往和表现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材料和陪伴,将问题视为学习机会,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支持和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来发展。

觀察是教与学的开端。婴幼儿的很多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当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在通过手势、表情和动作向我们展示自己的意图、感受和想法。为了解婴幼儿的想法,我们必须用心地观察他们:关注他们做的每件事,试着理解他们的观点,尝试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如何应对挫折、如何解决小问题。婴幼儿还不会说成人的语言,但他们给了我们很多信号,而正是对他们的仔细观察,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支持他们学习的方式。

教师和家长通过观察加入婴幼儿积极认识世界的旅程中,婴幼儿是绘制旅程路线的积极参与者,婴幼儿家长的想法和周围的群体也会影响旅程的方向。婴幼儿、家长和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和解读共同参与婴幼儿的游戏、课程以及学习环境的建构,为婴幼儿建构基础知识创造丰富的机会。

猜你喜欢
仔细观察身心旅程
恋爱中的城市
找不同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这只狗属于哪里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坐着小船,开启一段发现春天的旅程
给身心降个温
海参崴的旅程
填空格
美妙的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