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学习品质提升视角的儿童音乐剧活动设计

2021-09-12 21:21卢鹏陈茜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音乐剧儿童幼儿

卢鹏 陈茜

2012年我国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首次在政策层面提出学习品质的概念,强调了它对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众多学者也对此展开讨论和实践探索,其中在艺术领域有人认为:“音乐对幼儿自我调控、注意力、言语能力、创造力等学习品质具有促进作用。”[1]“未来应在依据我国幼儿学习品质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提供最优化的音乐教育方案,充分发挥音乐在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然而受功利主义教育的影响,现今的幼儿音乐教育仍存在技能化、认知化取向,忽略了幼儿音乐体验的情景化、具象化,一味追求艺术结果,没有看到音乐对幼儿发展的长远价值。

音乐剧是戏剧的种类之一,是“歌、舞、剧三种成分并用”的戏剧样式。“载歌载舞、邊唱边演是音乐剧表演艺术区别于歌剧、话剧、舞剧等其他舞台剧的根本之处。” [3]张金梅教授认为:“幼儿园小班阶段的戏剧活动主要是音乐剧的形式,重在歌舞部分的表演,多为集体表演,情节相对简单一点;中、大班阶段仍以音乐剧样式为主,重点突出不同角色不同的歌舞特色,加强了情节的复杂性,并伴有话剧的表演。”[4] 音乐剧载歌载舞的表演方式既有趣味,又富有动感,因此深受幼儿喜爱。现如今,儿童音乐剧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它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音乐剧,而是采用歌唱、律动、舞蹈的方式表演故事,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在轻松、愉悦、自然的音乐环境中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唤醒他们与生俱来的音乐灵性,帮助幼儿恢复感受力,提升专注力和创造力,从而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基于对当前幼儿音乐教育问题的反思,笔者结合已有研究,提出了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的概念:围绕某一主题,依从儿童音乐、舞蹈、戏剧等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进程,师幼共同建构的一系列音乐剧活动。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如何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一方面需体现儿童音乐剧的教育特色,另一方面要挖掘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与学习品质的内在联系,并在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学习品质是指幼儿在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行为倾向、风格和习惯,其中包括好奇心与兴趣、坚持与专注性、独立性、想象与创造力四个维度。笔者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对儿童音乐剧与幼儿学习品质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形成了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与学习品质间的关联图(见下图)。接下来,笔者主要从活动主题选择、活动过程设计和活动开展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为广大教育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活动主题选择

1.依从幼儿的主体性发展需要

活动主题的选择,首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生活中观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营造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去建构主题。例如:幼儿对青蛙生长过程感兴趣,可以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为剧本,展开相应的主题活动。其次要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甚至能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主题所承载的内容来回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例如:幼儿面临长蛀牙的困扰时,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建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类主题。最后,要尊重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在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中,有的故事简单、逻辑清楚,有的情节复杂、推理性强,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故事。例如:小班幼儿适合选择形象具体、情节较为简单的故事;中、大班可以尝试逻辑性较强、有想象和推理空间的情节。

2.立足园所的实际条件

除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经验,还需要协调两方面的要素。一方面,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儿童音乐剧是一个比较遥远和“高高在上”的概念,不少教师表示自己对音乐剧所知甚少,更不愿意轻易尝试。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如果教师缺乏专业的引领,很难独立开展活动。因此教师应尽量避免开放性的剧本,选择利于开展的解构式剧本展开活动,如故事《三只小猪》,这是因为幼儿对这个故事十分熟悉,情节与角色形象也深入他们的内心,在活动开展中就可以尽量避免剧情主线的变动,由幼儿选取角色并结合剧情对角色进行解构性塑造与表演。而当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与开展能力,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剧表演经验后,可以尝试开放性、利于师幼共同建构与创造的主题。另一方面,物质环境也影响着我们对主题的选择,如场地、舞台、灯光、音响设施、道具、服装等。因此,在设计活动前,我们应尽量结合园所实际,利用已有的物质资源,在现有条件范围内选择适宜的主题。如园内周边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教师可因地制宜,选取有关自然类的主题;舞台场地不成熟,可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对舞台要求较低的主题。

3.发挥剧目的文化传承性

音乐是全球的,音乐剧也没有国界。但在目前的教育实际中,部分教师倾向选择西化的音乐剧剧目,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土资源的文化和教育价值。不可否认,现代音乐剧确实是一种观赏艺术的舶来品,但美国音乐剧也是综合了歌剧、轻歌剧、各种杂耍秀等的艺术“大杂烩”,其魅力就在于它“肆意”地从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中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却丝毫不受任意一种形式的约束。[5]自古至今,我国不缺集歌、舞、剧于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从商周的礼乐歌舞到近代黎派歌舞剧再到现代剧,从各地区、民族的独特戏曲和戏剧文化到家家户户茶余饭后门前传唱的童谣,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只是我们不叫音乐剧,而是叫京剧、昆曲、花鼓戏……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面向新时代的儿童音乐剧应当更多地吸取中国传统音乐和戏剧文化的魅力,以本土资源为主,树立文化自信。

研究期间,适逢幼儿园以“好大一个家”为主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笔者便结合幼儿兴趣和近期的认知发展经验,以家喻户晓的故事《愚公移山》为蓝本,引用北京市劲松第二幼儿园对乐曲的改编和创造,最终选定音乐剧剧本《新愚公移山》,形成了一系列儿童音乐剧活动。

二、活动过程设计

幼儿对音乐剧的感受与表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遵循着感受与欣赏、内化建构、创造表现等三个方面,这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戏剧天性”,也是“音乐剧天性”。本研究依从儿童音乐剧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过程,共设计了16次活动,这些活动涵盖了音乐剧感受、音乐剧表达、音乐剧表演三个层次。接下来,我将对这三个层次做具体介绍。

1.音乐剧感受

音乐剧感受是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的第一阶段,它通常由欣赏活动构成,比如音乐剧欣赏、故事欣赏、歌曲欣赏、舞蹈欣赏等。它关注幼儿如何运用身体感知和熟悉音乐剧及其构成元素,如故事、角色、音乐、场景、台词、歌唱等,帮助幼儿建构关于音乐剧剧情、角色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初步经验,是旧经验的回忆再现和新经验的认知学习。

2.音乐剧表达

音乐剧表达是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的核心,它以剧情发展的幕间情节为线索展开,师幼通过角色模仿与情节重现,了解并熟悉剧情与角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角色、创编台词和剧情、制作道具和布置剧场。音乐剧活动不仅支持幼儿对音乐剧的充分探索与创造性表达,还帮助幼儿熟悉剧情与剧场,做好表演的物质和经验准备,让幼儿在表达中创作、在创作中表达。

幼儿的音乐剧表达不只包括对角色的模仿与表现,还包括对角色的创造表现、剧情创编、道具制作与剧场布置等内容,这是本主题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活动。

首先,就角色表现而言,这是幼儿对角色的初步探索,它关注幼儿如何运用言语、表情、动作、舞蹈、歌唱、服饰、道具等方式塑造剧本的原有角色。以各幕情节片段为载体,幼儿将与教师一起回顾角色、熟悉角色、表现角色。其中属于基本表现形式的有言语、表情和动作表现,即幼儿结合角色故事、剧情进行讲述;属于音乐剧特色表现方式的是歌唱和舞蹈表现,如在活动“齐声歌唱音乐剧”中,主要关注幼儿对主题曲目的感受、欣赏和歌唱,让幼儿结合剧情感受歌曲,边演边唱,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又如“开山修路欢庆会”活动中,幼儿根据剧情内容载歌载舞,在律动中结合肢体动作传达开山修路对生活的重要意义,理解万众一心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属于延伸性表现的有服饰装扮和道具使用,这用来辅助其他表现形式,将幼儿的表现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和清晰化。

其次,是音乐剧创作,这是幼儿在教师支持下进行的创造活动。创造的内容有三:第一是创新角色,即在角色表现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共同讨论角色的多元表现,鼓励幼儿结合已有认知经验对角色进行充分想象并创造性表现,如为歌唱创造新的舞蹈动作、为剧情创编新的歌唱内容等。第二是创编情节,即教师在幼儿内化剧情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进行角色、对白和情节的创造性探索。它包括中途创编、结尾改编、结尾延伸创造等方式,如中途创编,鼓励幼儿创编人物对白:“假如你是愚公,你受伤后最想对儿子说什么呢?”结尾改编,鼓励幼儿发散想象,创编愚公如何移山的现实剧情:“世界上真的有神仙来帮忙把山抬走吗?如果没有,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到愚公呢?”结尾延伸创造,鼓励幼儿创造新角色、新剧情:“修完小路后家人们开心地举行了篝火晚会,他们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方便、幸福。想一想,愚公明天会去哪里,遇见谁,做些什么?”

第三是道具创作与剧场布置,幼儿可根据剧情需要确定各幕所需道具,然后师幼一起分工制作,同时还可根据剧情发展布置相应的场景。

3.音乐剧表演

音乐剧表演在本文中是指包括分幕排演和正式演出在内的所有表演活动。教师要综合幼儿在前期活动中的表现和意愿,组织幼儿集体讨论角色的分配,尽可能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各种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的自愿、公平和民主,可采用“导演”选角、“竞演”讨论、(双人或多人)共同扮演同一角色等方式进行协调。此外,教师可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认识戏剧与角色,有意识地强调配角对整个表演的重要性,鼓励幼儿体验不同角色。在表演过程中,教师不应以表演艺术的标准评价幼儿,而是要关注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态度、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肢体表达、学习品质等,从多角度了解幼儿的发展。

三、活动开展要点

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是以音乐剧为载体的教育活动,它在开展过程中会保留音乐剧的活动形式,如歌唱、表演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音乐剧的完全照搬。不可否认,音乐剧作为一种专业的艺术表演,其观赏艺术的特性使得各方面表演内容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性。但对于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来说,我们并不是要在幼儿教育阶段挑选精英式的音乐剧演员,不能以成人观赏艺术的标准苛求幼儿,我们的目标也不在于培养幼儿相关音乐剧表演的技能,而是借助这一综合的艺术形式,使幼儿在多元的艺术氛围中欣赏、感受和创造,增进音乐剧经验,提升艺术素养。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性质的音乐剧,即教师要视幼儿为音乐剧的主动建构者,尊重幼儿音乐剧学习的心理规律,注重幼儿的全体参与并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接下来,我将就这三点进行介绍。

1.尊重幼儿音乐剧学习的心理规律

音乐剧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接触和认识,儿童对于这一艺术形式的经验提升往往通过“感受体验——兴趣激发——内化建构——创造表现——体验成功——强化兴趣”这一无限循环的过程。[6]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并通过各种方式提供支持。感受是创造的基础,教师在活动中可先带领幼儿观看、欣赏音乐剧,让幼儿在视听的感受中体验音乐剧的特点,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剧中的角色、情节、服装道具等内容,还可以询问他们对角色的参演意愿,激发其参与音乐剧的兴趣与表现欲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幼儿是有潜力的个体,在活动中与幼儿平等对话,注意细心观察幼儿的表演,对于能力水平较高的幼儿,要给予独立表现和尝试的机会;对于缺乏相关戏剧经验、害羞或不知所措的幼儿,教师可从多感官渠道丰富幼儿的感受,耐心给予引导,帮助其内化建构相关的戏剧表演经验。总之,不论是何种表现方式,教师都应给予幼儿欣赏和鼓励的目光,相信幼儿具有独特的表现与创造天赋。对活动的成功体验是强化幼儿对音乐剧参与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营造自由、自主的宽松氛围,不以成人的眼光评判幼儿的剧表演,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自信心、参与感和愉悦感。

2.注重幼儿的全体参与

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不是观赏艺术,也不是培养小演员或者教幼儿表演音乐剧,而是借助音乐剧这一媒介,实现幼儿艺术素养的启蒙教育。因此,我们应尊重每个幼儿的参与权,教师不能只挑选表现欲望和表达能力强的人,而应一视同仁,鼓励全体幼儿参与活动。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自主选择,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角色,也许是饰演一朵花、一座山或一块巨石,教师的正面引导能激发幼儿更多的创造与表现欲。其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元的角色体验,不能只固定一人来表演某个角色,尽可能地鼓励幼儿尝试、体验剧中的不同角色,使幼兒在多元情境中体会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绪、情感,增进和丰富幼儿对不同角色的感知和认识。最后,教师要在表演“契约”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平时可多了解儿童的角色意愿,提前预设好单个角色的参与人数,灵活采取自主竞演或多人饰演同一角色等方式满足幼儿的需求。

3.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情境的营造对于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的开展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应提供有准备的音乐剧环境。大到剧场的考量,小到区域的设置、道具的制作,教师都要考虑其中。如研究者在设计“新愚公移山”的主题活动中,无论是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制作,还是水井、洗衣盆等道具的选择,都应体现故事的时代特征,引导幼儿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其表演天赋;此外,研究者还根据主题活动的需求设置了语言区、表演区、美工区,并投放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材料,创设了展示墙,这些都从物质层面为幼儿营造故事的环境和背景。此外,教师还需营造宽松、自由、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放松身心,打开感官,更自如地表达自己。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将不同类型的戏剧游戏穿插在幼儿表演的各个环节,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快速进入情境。

【参考文献】

[1] [2] 杨丽珠,方乐乐,许卓娅,沈悦.音乐学习对幼儿学习品质的促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5(11):56~63.

[3]居其宏. 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从百老汇到全世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张金梅. 表达·创作·表演: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小班[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黄定宇.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6]张利,纪艳红.幼儿音乐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音乐剧儿童幼儿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East Side Story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看音乐剧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