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和林格尔小板申汉墓壁画的图像解读

2021-09-14 08:54杨轶
河北画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汉墓壁画

杨轶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的和林格尔县坐落在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区域,古称“成乐”,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杂糅居住共同繁衍生息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碰撞融合的要塞之地。在这里美术上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下面我们共同就和林格尔发掘出土的小板申汉墓壁画进行分析研究。小板申汉墓壁画将为大家展现一幅东汉晚期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社会生活的绚丽图卷。

一、和林格尔小板申汉墓的基本概况及历史价值

和林格尔小板申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小板申村的一座土山上。1972年,当地农民在修筑梯田时发现的。该汉墓的发掘出土为我们掀开了1800年前东汉末年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神秘面纱。该汉墓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三耳室,墓室的全长大约20米。令人惊喜的是,在墓室的墙壁和顶面上以及甬道的两侧都绘满了壁画,加起来共有50多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壁画中一共出现榜题250多项,总计700余字,使小板申汉墓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榜题最多的汉代壁画。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何为榜题。榜题就是注解,是指在汉画像石、画像砖和壁画及器物中出现的人物、动物、植物等旁边,刻的对该物像的文字解释,包括这些物象的身份、名称等的文字。并且在这些注解文字的外面有的时候会有一个方框,也有的注解文字的外面没有方框。榜题的位置也不完全固定,有的题刻在画面的左面,有的刻在右边,有的在上面,有的在下面,有的在画外,有的在画内。榜题对于辨别该人物身份、器物名称,研究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小板申汉墓壁画从壁画绘制的内容结合丰富的榜题内容可以推断出该墓的墓主人,是当时东汉王朝派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最高军政首长,称为“护乌桓校尉”。

小板申汉墓壁画围绕着护乌桓校尉的生活、仕途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展开描绘。通过描绘墓主人仕途升迁的经历时可以看出东汉时期北方与中原官方建筑在布局结构上的趋同性,为研究这一时期衙署布局以及中国历代城市发展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近百平米壁画的精彩描绘中,包括众多的车马出行、渔猎耕种、少数民族、杂耍表演、宫阙建筑…都为研究和林格尔地区及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民族文化等提供了大量重要的历史资料和图像资料。更是我国早在2000年前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小板申汉墓壁画完整的将东汉时期北方边疆地区的社会风貌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二、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的文化背景

汉代人特别看重生命轮回,求仙问道祈求长生不老之术,但是生老病死又是不可逾越的生命规律。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到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厚葬的习俗。甚至将死后的墓葬修葺的可以和生前居住的地方相媲美,应有尽有。这种厚葬之风的盛行,与当时流行的儒家孝道、阴阳五行、神仙方术及道教等意识形态观念都息息相关。但正是这种丧葬制度和信仰习俗使得这些文化信息通过墓葬形式保存了下来。我们可以跨越千年通过墓葬建筑、墓葬壁画、琳琅满目的随葬品能够看到当时的社会生活、车马出行、服饰文化、耕种渔猎等现实生活的各种场面。

汉墓的建造体现着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宇宙观,顶部要设置天界星辰和神像、墙壁要绘制墓主生前的各种人间生活情景、衣食起居。还有很多墓室绘制天井,画满星辰,暗示着墓主仍然可以抬头仰望星空和缤纷的世界,非常的浪漫。

我们都知道在汉代时,壁画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衙署、殿堂、墓室、驿站等地,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墙壁历尽沧桑而不易保存,使得大量的壁画只见于古书记载而鲜有实物留存,这就为历史研究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而深埋在地下的墓葬壁画却弥补了这一遗憾,再加上小板申汉墓里丰富的榜题,更是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成为研究汉代的重要历史遗存。

三、小板申汉墓壁画绘画内容及艺术表现语言

小板申汉墓壁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有墓主人由“举孝廉”至“使持节”、“护乌桓校尉”时的仕宦经历,有繁阳、宁城等城市的图景,有渔猎、耕种劳动的景象,有车马出、仪仗、饮宴、庖厨等丰富的生活场景,还有阁楼、宫阙等各式的建筑,也对当时少数民族的发式装束、相貌都有表现……主墓室还绘有传统壁画的内容,描绘的是古代先贤和神话内容,这些又是对墓主人精神生活的表现。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最精彩的要数前室壁画中的《汉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出行图》。这幅壁画中将众多的人、车、马贯串统一在一个宏伟的画面之中。壁画中的马儿风姿各异,寥寥数笔却情态逼真。乘马的步伐矫健轻捷、驾车的马却是因负重而沉稳雄健,并驭而驾的马则步伐整齐划一,狩猎场中的马儿则追风疾驰。整壁画面内容安排得主次分明,有条不紊,疏密有致,笔笔生动。

图1

《舞乐百戏图》是汉代壁画中的经典题材,这幅壁画采用的是罗列式的构图,有些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连环画。图中分别描绘的是墓主人和宾客们饮酒观舞的情形,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杂耍表演。画者独具匠心的将舞轮者、伴奏者、弄丸表演者、飞剑表演者等等同时安排在同一画面中,气氛热烈又井然有序。画面的上部还绘有一男子与一执飘带的女子正翩翩起舞,表演者都赤膊,束髻,肩臂绕红带,动作优美又矫健,从中不难看出汉代所推崇的雄强之美。画工巧妙的把这些表演安排在同一空间出现,天衣无缝的糅合到一起,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构图形式更好的诠释了墓主人当时的生活状态,艺术效果更是耐人寻味。

图2

《宁城图》还是以平面构图的方式来展现,这幅壁画深入的描绘了护乌桓校尉幕府的结构和社会活动的细节。包括小吏、武士、艺人、服饰各异的少数民族、还有肃穆的墓主人护乌桓校尉。护乌桓校尉身着红衣,面向前方,肃穆高傲,有五人作跪拜状。整幅画面以庆功宴席为中心,又将宁城幕府的院落、庖厨、营房等组织近画面,在构图上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强调了主题,将墓葬主人生前的富贵和其统治阶级的地位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小板申汉墓壁画设色十分鲜艳,主基调是红色,配以棕色和黑色,黑色线条勾勒造型。画工的技法十分娴熟,用笔遒劲有力,寥寥数笔就能将物像形象生动的跃然墙壁。使用的矿物颜色,包括赭石、朱砂、石黄、土红等。从技法上可以看到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勾勒和渲染技术。值得

注意的是这时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已经非常自如,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笔迹的顿挫、婉转,同时在表达不同物像时的线质也有所区别,我们能看到画奔马时所用的犹如带风的线条,也能看到在人物脸上出现的极力接近的须眉式的勾描。整体的用色和造型都简洁明快,又透着生动与雄强的汉代风骨。

图3

小板申汉墓壁画的题材以及总体风格上具有浓重的多元文化历史传承性。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伟业功绩、人文道德的描述。手法与风格上主要表现为:有序、朴厚、写实以及叙事的一面,同时也能够表现出其自由浪漫与超越现实的一面。在此壁画中,将我国汉代劳动人民的信仰及现实的生活场景集中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又反映出汉代文化的自由不拘和多元包容之气。透过壁画那古拙淳朴线条,我们可以领略到汉墓壁画在注重写实性的同时,又极具浪漫写意的风格特点。

四、结语

丰富的古代壁画遗存,是华夏历史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板申汉墓百余平方米的壁画中,充分展现了东汉绘画艺术造诣。造型生动而传神,透过那舞动的线条可以幻视出汉代画工那驭笔自如的神茂。汉墓壁画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庄重与浪漫相并重,共同演绎出汉代艺术所具有的生动趣味和恢弘气魄。汉代画工用形象艺术的智慧和语言替后人记录珍藏下这宝贵的文明档案。然而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如何保护住这些脆弱衰微的古代壁画,是最值得我们深思和下大力气研究的。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文化自信,推动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是我辈美术工作者不容推脱的责任。我们都应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养料,牢记初心使命,做好自己的工作。

猜你喜欢
汉墓壁画
敦煌壁画里的“养生秘诀”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三观壁画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银雀山汉墓竹简:破解千古谜团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