耧斗菜属长果耧斗菜在陕西省的新分布

2021-09-16 14:37耿方东康菊清张小卉
西北植物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林缘新种雄蕊

薛 成,耿方东,康菊清,黄 蕾,任 毅,张小卉*

(1 陕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西安 710119;2 陕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教育部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119)

耧斗菜属(AquilegiaLinn.)隶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多年生草本。花美丽,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是物种演化研究的模式植物,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1-3]。全球约70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其中中国有13种[2,4]。

2018年,罗燕等[5]在甘肃、青海、宁夏、四川等地发现一个新种——长果耧斗菜(AquilegiayangiiY. Luo & L. Li)。该物种的模式标本(KUN1341140)采自四川省九寨沟县神仙池,生长在海拔2 000~3 000 m的林缘或草坡。

作者于2014年6月9日在陕西凤县通天河,海拔1 578 m的路边林缘采集到耧斗菜属植物。后经鉴定为长果耧斗菜(Aquilegiayangii),标本收藏于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SANU),系陕西省首次发现,也是该物种在中国最东端的分布。

长果耧斗菜 (图1)

AquilegiayangiiY. Luo & L. Li. in Phytotaxa 348(4): 289-296. 2018. ——Aquilegiaoxysepalavar.kansuensisBrühl in Journ. As. Soc. Beng. 61: 285. 1892; 秦岭植物志1 (2): 236. 1974. 中国植物志 27: 498. 1979. Flora of China 6: 280. 2001. ——Aquilegiakansuensis(Brühl) Erst. in Turczaninowia. 17(4): 24-25. 2014.

陕西(Shaanxi):凤县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海拔1 578 m,34°11′59.5″ N,106°35′43.9″ E,生于路边林缘。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外皮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数枚,为二回三出复叶,中央小叶,三浅裂或三深裂,裂片顶端圆形,常具2~3个粗圆齿。茎生叶数枚,具短柄,向上渐变小。二歧聚伞花序,萼片和距深紫色,萼片长度16~19 (24) mm,萼片宽度4~5 mm;花瓣片黄色,花直径10~11 mm,花瓣片长11~14 mm,花瓣片宽6~8 mm;距深紫色,略弯,短于花瓣片长,距长(7) 9~11 mm;开裂花药黄色,可育雄蕊数32~41枚,退化雄蕊膜质;心皮数5~6枚,每心皮胚珠数24~33枚;蓇葖果长18~28 mm,种子长17~20 mm[2,5-6]。

该物种最先被Brühl认定为尖萼耧斗菜的一个变种(A.vulgarissubsp.oxysepalavar.kansuensisBrühl)[7],后来被Erst等[8]提升为种——甘肃耧斗菜[A.kansuensis(Brühl) Erst]。罗燕等[5]2018年将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四川等地的原甘肃耧斗菜划分为新种——长果耧斗菜。新种长果耧斗菜较甘肃耧斗菜花更小,开裂花药颜色为黄色,不同于甘肃耧斗菜的黑色,且分布区不同。本研究将长果耧斗菜分布范围向东扩展到了陕西省的秦岭地区,丰富了陕西省新增植物分布记录,为秦岭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证据。

A.整株;B.整花;C.开裂花药(黄色,红色箭头所示)、雄蕊、退化雄蕊与心皮;D.蓇葖果图1 长果耧斗菜A. Plants; B. Flower; C. Dehiscent anther yellow (shown by the red arrow), stamens, staminodes and carpels; D. FolliclesFig.1 Aquilegia yangii Y. Luo & L. Li.

致谢:谨以此文纪念任毅教授(1959-2019),缅怀他对陕西植物研究作出的卓越贡献。

猜你喜欢
林缘新种雄蕊
一株分离自四川温泉的嗜热鞘丝藻新种鉴定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三代“林缘”
西藏发现植物新种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
生长季毛竹林内和林缘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研究
大花耧斗菜雄蕊发育过程研究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肉豆蔻科植物合生雄蕊柱发育研究获新进展
玉米宝宝的“红丝线”
植物生长物质对蓝猪耳二长雄蕊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