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宽求深积极探索

2021-09-22 01:43李灵粉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文本情感

李灵粉

摘  要:阅读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重要手段。“1 + N”链接式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资源,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文本分析能力。文章在分析“1 + N”链接式阅读特点的同时,思考如何借助“1 + N”链接式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1 + N”链接式阅读;教学实践

“1 + N”链接式阅读是一种借助一篇文章将阅读指导教学扩展到一类文章的教学手段,在融合课内素材与课外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情感、文化等要素带入到教学中。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模式,“1 + N”链接式阅读更加重视教材的教育功能,有助于在规划“1”的同时引入“N”个资源,实现教学的多元化拓展。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1 + N”链接式阅读能够实现教学的深化与拓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 被动阅读,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

阅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宽文化视野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围绕语文素材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全新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即学生不仅要关注文本中的文字表达,更要强调学生对于语文知识、语文情感和文化意识的综合解读。在这种情况下,后续的整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但是,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很少有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任务。学生被动阅读文本,当教师向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阅读活动的主要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文化、情感上的学习经验。由于受到语文素材的限制,学生的阅读多以单一文本为核心,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得到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阅读等同于完成一个任务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形成阅读的兴趣,成为了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2. 单元阅读,阅读素材可用性较低

单元阅读的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极为常见。受到资源与素材的综合限制,教师只能围绕教学文本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在丰富的资源中获得语文学习经验。部分教师认为,语文阅读的主要任务在于“专精”,强调学生对某一文本的解读,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加深了学生对于语文素材的理解,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无法从多元化文本中获取语文知识,对于语文教学中涉及的灵感、情感,学生也无法形成独到的见解。教学的单元化,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多元化的语文思维,阅读活动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二、“1 + N”链接式阅读的实践研究

1. 激发兴趣,自主阅读

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活动,大多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活动中大多带有强制性任务,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与阅读技巧的过程中,加之教师不断地提出阅读任务,整体的阅读积极性得不到保障。当面对阅读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完成阅读任务,而不是积累阅读经验。在这种片面的教学模式下,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利用“1 + N”链接式阅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帮助学生感受阅读趣味性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这篇课文时,借助“1 + N”链接式阅读,整合课内资源、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引入《藏羚羊的跪拜》《斑羚飞渡》等故事,帮助学生建立情感价值观。人类群体扮演着“伤害生灵”的角色,动物也具有人类的情感,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种族的延续。这样的对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素材的理解,从而在情感上接纳阅读活动。学生形成情感,意识到人类破坏自然的现实。但是,在《搭船的鸟》这篇课文的有关教学中,学生又能看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于自然,人类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1 + N”链接式阅读下,学生将文本整合起来,解读文本中的内在情感,这样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学习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 搜集文本,提升技能

阅读活动能够对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感性思维和文化意识等进行综合性训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可以视为对后续教学的综合铺垫。借助“1 + N”链接式阅读导入多个阅读素材,在帮助学生整理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训练学生的相关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可以尝试利用“1 + N”链接式阅读搜集文本,既能拓展课堂教学范围,又能丰富教学情感,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黄继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尝试调整文本,配合“1 + N”链接式阅读导入更为丰富的语文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外搜集特级英雄杨根思的故事和《一个苹果》的故事开展教学活动,选择片段或文本,培养学生的感性情感。在阅读特级英雄杨根思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而在阅读《一个苹果》的故事时,感受到的是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在“1 + N”链接式阅读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获取多元情感,同时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情感解读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讨论等任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的是,“1 + N”链接式阅读将多元文本带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素材更为丰富,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明显。

3. 主动讨论,升华情感

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1 + N”链接式阅读提出了一种更为成熟的阅读教学指导机制,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任务与学习要求的同时,其对学生的语文技能、语文思维进行开发和训练,进而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借助“1 + N”链接式阅读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在鼓励学生表达的同时,将更为丰富的素材带入到课堂教學中,为后续的阅读创造新的环境。

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十分活跃,面对多元化的阅读文本,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欲望。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尝试通过“1 + N”链接式阅读为学生创造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

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从童话故事入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舍己为人的伟大猎人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思路,鼓励学生结合“1 + N”链接式阅读搜集素材,回应教学文本:除了《猎人海力布》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舍己为人的神话故事?学生在童话、民间传说中搜集资源,并在课堂上分享。民间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寻太阳》等素材引入到课堂中,教学的主要方向依旧由“1”来决定,但是在学生应用“N”的情况下,教学活动的主导权则可以由学生来掌握。在多元素材中,学生理解了“舍己为人”的真正含义,将文化层面的教育转化为情感上的教育,解读情感素材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这样的教学是一个讨论、积累的过程,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快速提升。

“1 + N”链接式阅读的出现,让更多的文本素材能够进入到教学活动中。但是,在借助“1 + N”链接式阅读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依旧要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强,面对单一的文本尚且缺乏兴趣,如果不能恰当引导,阅读教学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教师要借助“1 + N”链接式阅读做好学生兴趣、情感的培养工作,进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晓燕. “1 + N”链接式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9(4).

[2]姚国娟.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1 + N”式阅读探究[J]. 小学语文,2017(1 / 2).

[3]朱娟. 小学语文1 + X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0(29).

[4]于泽元,王雁玲,陈际航. 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1 + X”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 新课程评论,2019(6).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文本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情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