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周战绳训练对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肌力和投篮表现的影响

2021-10-07 11:03张军鹏海天骄杨豪飞李晓艳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握力投篮上肢

张军鹏,海天骄,王 凯,杨豪飞,李晓艳

(河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

战绳训练是一种通过快速甩动绳索完成特定动态动作,以上肢肌群为主并涉及全身肌群的体能训练方法。有研究证实,长期战绳训练可以增进握力、上肢肌肉耐力和爆发力、核心肌肉耐力,利于肌力锻炼与促进,并对心肺适能改善有明显益处[1]。另相关研究显示,战绳训练对于需要同时发展多方面能力的运动项目而言是有利的,如篮球、橄榄球、网球、羽毛球、格斗、划船等[2]。篮球运动是一项执行大量跑动和跳跃的同场对抗性运动,下肢运动负荷较大,而战绳训练属于低冲击的训练方式,可以明显减少下肢因过量冲击性运动而产生的运动劳损[3],并对全身肌肉力量和心肺适能有积极的影响。将战绳训练作为篮球体能训练的一个补充性体能训练方法,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项。本研究针对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正常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基础上,将战绳训练作为一个补充性训练手段,探讨6周战绳训练干预对运动员上下肢肌力的影响,以及对投篮表现的增益效果,旨在为篮球体能训练提供一个方法选项,优化运动员的基础体能训练,利于体能和技术层面的有效转换和提升。

1 方法

1.1 被试

选取来自于同所大学的16名男子篮球运动员(年龄22±

2.6岁,训练经历6.3±2.9年):①均具有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②半年内无肢体损伤;③无战绳训练经验。按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编入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人。受试者在干预训练前了解该研究的干预目的和流程,并填写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受试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同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基本资料比较

1.2 干预设计

两组受试者均正常安排每周6次,每次2h的篮球技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活动,持续6周。干预组在正常训练后,每周安排3次战绳训练,每次约30min。对照组未安排战绳训练。

1.2.1 篮球训练和力量训练

每次2h的篮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跑步和动态热身活动20min;2~3人的运球、传球和投篮综合技术训练40min;局部基础配合和全队战术训练40min。力量训练主要以抗阻力量练习为主,包括上下肢力量、核心力量等。

1.2.2 战绳训练

干预组力量练习前的战绳训练每周安排3次,每次20min左右,为期6周。每次训练包括3组练习,每组练习包括6个战绳训练动作的循环训练(滑步双手波浪shuffle double arm waves;左右波浪side to side waves;滑步交替波浪shuffle alternating waves;绕圈波浪circle waves;左右強力摔hip toss;强力下砸power slam),组间休息3min,组内动作训练和间歇时间比例,见表3。训练使用的战绳规格长12m,直径5cm,重15kg。训练间歇采用渐进式设计,负荷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HRmax的85%以上。

表3 战绳训练间歇时间比例

1.3 测试流程

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所有受试者的肌力表现和投篮进行评估测试。每次测试安排在2天进行,第一天进行投篮测试,第二天安排力量测试。测试前,受试者进行10min热身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慢跑、拉伸、小步跑、后退跑、变向跑、滑步等。

1.3.1 肌力表现测试指标

握力,采用握力器(品牌)进行测试。受试者惯用手持测力计自然站立,听到开始口令后,尽最大力量握住测力计3s,休息1min后重复测试,以上两次测试后取最好成绩。

上肢爆发力,采用坐姿单手肩上投球方法进行测试。受试者头部、背部和臀部靠墙坐在地板上,双腿平放在地板上,双脚距离与肩同宽。单手托球于肩上(惯用手),将球尽可能快的推向正前方斜上约45度方向穿过目标圆环(距离墙壁5m,直径1m)。利用两个相距20cm的红外光线测量球速,第一个红外线设备放置在两个脚跟的连线上。受试者使用同一个篮球进行测试,首先进行两次试投,熟悉动作要求和红外线设备,随后进行5次正式的快速投球,取2次最好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表2 战绳训练动作方法说明

上肢最大力量,采用仰卧推举的最大负荷(1RM)进行评估。受试者仰卧于长凳上,保持头、背、屁股接触凳子,双脚触地,调整身体位置使眼睛处在杠铃的正下方,伸展双臂,双手正握闭锁式抓杠,杠铃与胸部平行,屈肘将杠铃下降至上胸部水平,接着向上推举杠玲呈手臂伸直,还原至初始状态后,计完成一次,尽力重复上述动作,完成更多的次数。注意保护且在间歇充分情况下完成,测量纪录可仅能卧推一次的最大力量。

下肢爆发力,采用原地双腿纵跳摸高进行评估,首先测量运动员站立时单侧手臂完全向上伸展时的触摸高度,接着运动员下蹲起跳,并尽可能触摸最高的叶片,计算原地站立触摸高度和跳跃触摸高度的差值。首先每个受试者有2次尝试机会,如果第二次测试成绩较好,接着进行第三次测试。测试中不允许滑步、跨步、撤步、垫步,要求直上直下跳起。

1.3.2 投篮表现测试指标

原地定点投篮。在篮球半场内设置5个投篮点,距离篮筐中心投影点5m(如图1所示),每个投篮点投5次,共投25次。休息3min,重复以上中距离投篮测试。2次测试的投篮命中率取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全场往返行进间接球投篮,在全场两端各设置1个投篮点(如图2所示),投篮距离篮筐中心投影点5m,全场往返接球投篮。每个篮筐下配备2个篮板球员和1个传球人(教练),受试者先从a点跑到b点接球投篮,之后接球从b点返回a点接球投篮,每次投篮命中计2分,用时2min,计算总投篮得分。每个人测试2次,测试之间休息不少于5min。2次测试的投篮得分取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版软件整理分析数据,使用双因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数据,当交互作用显著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当交互作用未达显著时,则进行主效应分析。所得均数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肌力表现测量指标结果比较

肌力表现方面主要对握力、摸高、卧推、单手坐姿投球4个项目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握力项目和单手坐姿投球2个项目的组别(干预组×对照组)和时点(前测×后测)之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5),表明受试者的握力和投球速度会因干预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明显差异,干预组后测结果较前测有明显进步,而对照组有进步,但未达显著水平。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前测无显著差异(p=0.696>0.05),组间后测存在显著差异(p=0.018<0.05),干预组组内后测和前测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8<0.05),对照组组内后测和前测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464<0.05)。

表4 肌力表现测量指标结果比较

原地双腿纵跳摸高和仰卧推举2个项目的组别(干预组×对照组)和时点(前测×后测)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意味着组别对以上2个项目的前后测试结果变化趋势的影响不显著。进行主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组受试者的摸高高度和卧推重量较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时点因素(前测和后测)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不明显(p>0.05),前测比较和后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 投篮表现测量指标结果比较

投篮表现方面主要对原地定点投篮和行进间接球投篮2个项目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全场往返投篮项目的组别(干预组×对照组)和时点(前测×后测)之间存在显著交互效应(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前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后测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组内后测比较、前测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组内后测比较、前测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原地定点投篮的组别和时点之间无交互效应(均p>0.05),组别对前后测试结果变化趋势的影响不显著,进行主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组受试者的命中率较对照组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前测比较和后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表5 投篮表现测量指标结果比较

3 讨论

通过6周战绳训练干预,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握力、单手坐姿投球与投篮表现(全场往返行进间接球投篮)提升效果明显,但仰卧推举、原地双脚纵跳、原地定点投篮提升效果不明显。

战绳训练对肌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动员握力和上肢爆发力2个方面明显提升。这可能与战绳训练的动作形式和负荷特点有关。战绳训练采用手握战绳两端进行各种形式的连续摆动,动作主要发生在手、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部位,其中肩关节的运动包括上下屈伸、左右内收外展、以及回环等形式,肘部和手腕主要做屈和伸动作,手部是抓握,上肢锻炼肌肉主要包括三角肌、背阔肌、胸大肌、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3]。战绳训练对上肢肌群的刺激属于中高强度(58~63% MVIC)的肌肉活化刺激[4],单次训练后会对上肢肌群造成一定程度负荷而导致急性疲劳,使肌耐力与爆发力下降,而在长期训练后有助于提升上肢肌群的表现。多数研究证实,战绳训练对运动员握力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例如,吴建志等[2]报道采用每周3次,每次1h,共6周,战绳训练干预后,网球运动员的惯用手握力平均提升20.38%,效果显著;Antony等[5]研究发现,每周5次、每次90 min以上、共8周的战绳训练对右手握力有所提升(28.0%)。但也有研究[6]指出:每周3次、每次15min、共4周的战绳训练对握力无明显影响。单手坐姿投球出手速度测试主要反映上肢爆发力,结果显示战绳训练干预后出手速度出现明显变化,上肢爆发力显著增强。Bornath等[7]证实经6周的高强度间歇战绳训练后,药球坐姿下砸力量测试结果显示战绳训练对上肢爆发力表现具有正向影响。战绳在仰卧推举最大力量和原地双脚纵跳摸高均有提升,但未观察到明显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战绳训练更偏向上肢爆发力训练,同时会对全身肌力产生增益效应,因此对上肢最大力量和下肢爆发力有一定的提升,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投篮表现方面主要对原地定点投篮和行进间接球投篮两个项目进行了测试,原地定点投篮的命中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持续2min的全场往返行进间接受投篮变化明显。Chen等[8]研究了战绳训练对篮球运动员投篮精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8周的战绳训练(每周3次、每次30~36min)明显提升投篮准度(包括罚球线投篮14%;中距离接球跳投36.2%),指出投篮准度的提升被可能的原因是战绳训练提升了受试者上肢爆发力、核心肌耐力/稳定以及下肢跳跃能力有关,全身性肌肉表现提高进而促进专项运动的表现。2min的持续快速跑动情况下的投篮,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心肺耐力,能够在疲劳情况下保持良好的神经肌肉控制。战绳训练采用的是高强度间歇训练,虽然本研究中并没有对心肺耐力指标进行研究,但是在其他研究中报道了长期战绳训练对心肺产生剧烈的刺激,可有效改善上半身最大摄氧量,可以明显提升受试者的有氧耐力,研究也证实高强度间歇性战绳训练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堆积,血乳酸浓度可达到7~14 mmol/L,在高乳酸堆积的状态下,运动员持续最大速度/用力甩绳动作,进而可能提高肌肉抗疲劳的能力。

综上所述,6周战绳训练能够明显提高大学男子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上肢肌力表现(握力和单手坐姿投球速度)及投篮准确性(2min全场往返接球中距离投篮)。长期高强度间歇性战绳训练是一个有效的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产生较好的技术增益效果。大学篮球教练员与运动员在发展上肢爆发力时,可以将战绳训练作为一个方法选项。

猜你喜欢
握力投篮上肢
巧练握力益康寿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比投篮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不容忽视的握力
今天你投篮了吗
投篮王和盖帽王